初中人教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教案3: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313073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教案3: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人教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教案3: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人教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教案3: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人教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教案3: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人教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教案3: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教案3: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人教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教案3: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二课时课程标准1-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1-2 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要求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了解邓小平确定的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感受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3.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尝试分析“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4.回忆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认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5.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

2、国外交事业经历的几个阶段;通过具体事例,领会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所取得的成就。结构分析从第一单元的主题看,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理解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从时间上看,教材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划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前后两个时期的标志。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国防建设、民族团结、科技文化,然而限于篇幅,教材仅选取了对学生来说最重要、最必需的内容。具体而言,教材从经济建设、统一大业和外交事业等几个方面展示了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与中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的年代”课文开篇点

3、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会议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发展经济、实行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是这一政策的必然产物。二十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主要围绕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而展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邓小平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为缓和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两岸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虽然台湾及外国反华势力不断

4、进行分裂活动,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分子分裂中国的图谋绝不会得逞。“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本课虽主要概述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但为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集中呈现。在“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以及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为本目重点。以上三个方面相对独立,自成一体,又共同构成了这一主题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概括并全面把握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突出成就。来源:学优中考网教学评价建议本课涉及到的一些重点概念比较抽象,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国两制”等等,不易于理解、掌握;某些知识的理论性较强,有一定难

5、度。评价时,应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料或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史实的能力。第二课时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内容点析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1984年,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具体内容包括: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以实现和平统一祖国;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有根本的、重大的区别;实行“一国两制”,一国是根本,国家主权是统一的、

6、不可分割的;宪法和法律保证“一国两制”在一些地区实行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一国两制”的提出,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找到了途径,也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2.1982年9月,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应邀访问中国,两国领导人就香港前途进行了讨论,并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此后,经过22轮的唇枪舌剑,在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指引下,1984年9月18日,中英两国政府代表就香港问题全部达成协议。香港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同年12月19日,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在北京隆重举行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

7、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在这一天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英双方达成的协议,为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经验。3.澳门问题由来已久,在世界上,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大多错综复杂,十分棘手。如果处理不善,会惹得双方兵戎相见,引发地区性的冲突和动荡。但中葡澳门问题谈判,自1986年6月30日开始至1987年3月26日,前后四轮会谈,只花了不到10个月时间。1987年3月26日,中、葡两国政府代表在北京草签中葡联合声明,确定澳门将于2000年之前回归中国。中葡两国的友好合作是澳门顺利回归的保证,它不仅为中葡友好关系开辟了前景,而且也为世界又创造了一个和平解决历史遗

8、留问题的典范。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4.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它宣告了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5.1999年12月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国国旗在澳门升起,被葡萄牙侵占近四百年的澳门回归祖国。全

9、世界华人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无不为之骄傲自豪。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6.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后来,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三通”(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7.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

10、初,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外国反华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背弃一个中国的原则,蓄意制造分裂。“”“”的分裂活动,使海峡两岸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进入21世纪,分裂活动甚嚣尘上。2002年8月3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借“”组织活动之机大放“”言论,不仅声称台湾与对岸的祖国大陆“一边一国”,更首次鼓吹“台湾现状的改变要公民投票”“大家应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与急迫性”。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执意推动所谓“全民公投”,因投票人数未达总投票人数的一半,公投无效。专题探究:庆盛事、盼统一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内容点析1.1997年6月

11、30日,香港回归祖国交接仪式前夕,北京各界群众1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办“北京市民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联欢晚会”,人们载歌载舞,热烈庆祝香港回归。大家在倒记时牌前热切盼望着零时的来到,当天安门广场东侧香港回归倒计时牌显示出 7月1日0秒之际,广场上群情激昂,万众欢腾,同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百年夙愿成真的欢快之情。2.七子之歌为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最初发表于1925年7月4出版的现代评论上。诗中所说的七子指的是“与中华民族关系最亲密者七地”,即近代以来先后被帝国主义侵占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3.被尊称为“廖公”的杰出革命家廖承志,是中国共产党队伍中

12、的传奇人物,虽为国民党左派元老廖仲恺(蒋介石之“同志”)和何香凝的独生子,却在革命危急时刻投奔了共产党,并在激烈残酷的斗争中始终坚贞不渝。晚年,他仍发挥自己的余力,谋求祖国的统一大业。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在给蒋经国的信中,言辞恳切、感情真挚,劝其:“能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留名青史。”4.蒋经国是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之子,20世纪7080年代台湾领导人。1972 年,蒋经国接任台湾行政院长。同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上海公报。接着,中日关系正常化,台湾受到沉重打击。蒋介石权交蒋经国后,由蒋经国独撑大局。从那时起,蒋经国提出“十大建设”的经济发展计划,快速推动

13、台湾经济发展,出现了70年代台湾历史上的“黄金岁月”与80年代台湾经济、科技的“全面起飞”,蒋经国因此被认为“对台湾贡献最大的人”。 5.于右任是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著名的爱国诗人、政论家、一代书法大师。他早年追随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投身于辛亥革命。他的诗、词、曲造诣很高,曾写下不少寄托国家民族兴衰之情的诗篇。当他滞留孤岛时,对大陆情念颇深。课文引用的诗,是他1962年1月24日所作,诗中流露出的思乡之苦,溢于言表。活动目的“解读一国两制”,旨在让学生理解邓小平同志为解决祖国统一而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感怀回归盛事”,让学生通过回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

14、,进一步理解“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并由此增强民族自豪感。“盼统一 反”,旨在让学生认识海峡两岸统一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反对分子的分裂活动。实施建议导入建议建议一:复习导入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或地图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八年级“我们传承的文明”中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由来的基本史实,教师也可根据情况做适当补充。例如香港地区自1842年被侵占以来,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60年中国与英法签订的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租借新界(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99年。对这三个不平等条约,我国政府从未承认过,并表示在适当时候收回香港。此外,还可以回忆葡萄

15、牙殖民者租占澳门的史实。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后,再进行后面的教学。建议二:课件导入向学生展示“香港回归倒记时牌”的图片,有条件的地方可播放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仪式的录像或录音,以烘托、渲染当时全国人民庆香港回归的喜悦之情。然后提问:“为什么全国人民这样盼望香港回归?香港问题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解决的?”由此导入新课。1. 对香港回归的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涉及八年级学习的知识基础,有关内容只要稍加复习,学生就可明白。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历史意义。为便于学生了解其背景,教师可适当补充“一国两制”形成的过程,以及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艰难。然后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我国政府

16、要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可以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在国际经济与金融领域所处的重要地位等方面进行思考。) 收回香港对我国有什么意义?(宣告了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终结,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活动答案】 香港从1842年起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定要实现香港的主权回归;香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经济开始腾飞,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且也是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自由港,在国际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香港可以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一国两制”就是基于香港的历史与现实情况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