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宁德市初中毕业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18166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年宁德市初中毕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4年宁德市初中毕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4年宁德市初中毕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4年宁德市初中毕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4年宁德市初中毕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4年宁德市初中毕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年宁德市初中毕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 恃 无 恐2004 年宁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 文 试 题(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一、语言积累和运用(28 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四个中任选三个完成)。(3 分)颓唐 鞭挞 修茸 寥落2填空(12 分)(1_,可以为师矣。(2)天时不如地利, , 。(3)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不为,则易者亦准矣。(5)我目古代诗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走运这个宝库,我们可以从:“ ,”的诗句中感受到古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从“_,_”的诗句中体会到古人珍视友谊的浓浓友情;可以从、 “ , 的诗句中领略到诗人关心百姓的宽阔胸襟;还可以从“

2、, ”之类的诗句中看出古代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3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规范地写出一个含有这个加点字且意义一致的成语在田字格内(五句中任选三句完成):(3 分: 例句:子何恃而往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 人物略不相睹(2)惟(唯)闻女叹息 (5)不舍昼夜4模仿划 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与之句式相同且语意连贯的句子 (书名号内只能填写课外读物)。(2 分)我爱读书,我经常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读西游记 ,我仿佛跟随孙悟空去西天取经,领略了他斩妖除魔的高超本领。读 , ,。5有人说,世界正进入了“读图时代” 。画图能以很直观的画面,向人们提供某个信息,或含蓄

3、或直接地告诉人们某个道理。右边的这幅图反映的现象是: 表达的主题思想是: 。(4 分)6口语交际(两题任选一题完成)。(4 分) (1)当你完成了一天的功课,到晚上十点钟刚打开电视看晚间新闻时,母亲从外面走进来,说:“快考试了,还看什么电视?”这时,称该向母亲怎么说呢?。(2)班里组织郊游活动,但小青同学对这项活动不热心,不想参加,你作为小青的朋友劝他(她)一起去参加郊游活动,你该怎么说呢?。二、阅读一碗馄饨一文,完成 710 题。(16 分)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 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 这才感觉到肚子 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4、。面摊 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 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 ?”老婆婆关切地 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 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 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 这么想呢? 你想想看,我只不 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

5、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女孩愣 住了。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 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 “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 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这时 ,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7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 ,愣住之后她难免会有一番心理活动:请你加以想 像,描写出小姑娘的心理活动。(4 分)8两段划横线处都写到小姑娘掉眼泪,这两次掉眼泪的原因一样吗?请说说你的 理解。(4 分)9段中“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 ,从老婆婆的“平静”中,你读出了什么?(3 分10段是文章结尾段,这里未写出来,现请你根据

6、上面故事续写一段抒情性或议论 性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5 分)三、阅读塑料袋:“20 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完成 1115 题。(16 分)100 多年前的 10 月 24 日,奥地利人 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 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 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 们外出 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 20 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 “糟糕”,是因为它大都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 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

7、需要 200 年以上 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 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现在全世界每年生 产多少塑料袋?消费者又使用多少塑料袋?这无疑是个很难统计的天文数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有个形象的比喻, 说如果把人 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 白色外衣”。一时间 ,“远离塑料袋 ”“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 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 进步,即采用 和 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 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 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 收集,回收利用。而对于

8、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式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 则使用可降解塑料。然而环 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 “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 处;另一方面, 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国家都制订了相关法律以减 少塑料袋的污染。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 90。与此同 时,各国都加 强了对 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 项“ 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

9、造福。11文中说塑料袋的发明是“最糟糕的发明” ,原因是现在用来生产塑料袋的材料大都 具有 的特点 c(4 分)12.段划横线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 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 ,这样说的好处是: (3 分)13第段中有一句话可作为“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 的”的理由,这一句是: 。(2 分)14.第段的两个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即采用 和 相结合的方法去解决。(4 分)15请你就减少使用塑料袋来减少环境污染这一问题提出一个建议。(3 分)四、阅读读书如采金一文,完成 1618 题。(13 分)须知,获得知识就如同获 得金子

10、这种珍贵的物质一样 ,也是需要不懈地努力。有这样一种看法,无论是你 还是我,都是无从解 释的,即大地为什么不产生一种巨大 的力量,把所有蕴藏在地底下的黄金都 统统集中到一个山 头上去呢?这样,王公贵族、平民布衣,不都可以知道黄金的所在,并能无所顾忌地进行开采了吗?或者凭借一种热望,或者依仗一次良机,或者花费无数时光,谁都可以吹尽狂沙始到金,还可用所得的黄金滥造金币。但大自然偏偏要独行独素,她总是把 这种珍贵的金属小心翼翼地分藏在地底下的 细管狭隙之中。使谁都无法知道。你可凭一时 的热情猛挖一阵,但将两手空空。而只有当你历尽艰辛开采不息的时候,兴许有可能挖到芝麻大的一点。这与获取知识的情形多么相

11、似。当你捧着一本好书的时候,你 应扪心自问:“ 我该不该像澳大利亚矿工那样工作呢?我们尖镐利铲都随身带好了吗?我们准备工作都无懈可击了吗?” 请你永远保持这种英勇无畏的矿工精神吧!尽管这意味着 艰难困苦,但功夫岂负苦心人?你梦寐以求的黄金就是作者在书中所表达的那种深刻的思想和他那渊博的知识。他书中的 词语就是含金的矿石,你只有将它们打碎并加以熔炼,才有可能化石 为金。 你的尖镐利铲则代表着 钻研,而你的熔炉就是你那善于思索的大脑。如果以为没有 这些工具,没有 这种精神,就可以叩开出类拔萃的作者那扇智慧大门的话,那纯粹只是一种痴心妄想 罢了。而只有当你不懈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时,

12、你才有可能获得一 颗光彩夺目的金珠。16文中划横线处写大自然“把这种珍贵的金属小心翼翼地分藏在地底下的细管狭隙之中” , “只有当你历尽艰辛开采不息的时候,兴许有可能挖到芝麻大的一点” 。这两句话是用来比喻获取知识的,它们的含义是: 。(3 分)17文中划 处“他书中的词语就是含金的矿石,你只有将它们打碎并加以熔炼,才有可能化石为金”的意思是: 。(3 分)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4 分)请根据这一中心论点简述一个名人的事迹作为事实论据: 。(3 分)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 1922 题。(17 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 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李贺)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 始闻 未信, 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 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