鲑鳟鱼类常见疾病咋预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6967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鲑鳟鱼类常见疾病咋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鲑鳟鱼类常见疾病咋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鲑鳟鱼类常见疾病咋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鲑鳟鱼类常见疾病咋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鲑鳟鱼类常见疾病咋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鲑鳟鱼类常见疾病咋预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鳟鱼类是世界性的主要养殖冷水鱼类,一般均采用较密集的集约化养殖方式养殖,因而各种鱼病容易流行,一般主要包括病毒性鱼病、细菌及真菌性鱼病、寄生虫性鱼病这几大类。一、播途径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精液;水平传播:病鱼的粪便、尿、分泌物将病毒带入水中,感染途径为鳃和口。症状体重 5 克以上幼鱼多为慢性,死亡速度较慢,外观腹部膨胀,体色变黑,眼球突出,鳍基部和腹部充血发红,肛门大多拖线状粪便,游动缓慢,摄食不良。体重 5 克以下鱼苗多为急性,死亡速度快,病鱼活动迟缓,侧游或缓慢旋转游动后沉底,腹部膨胀,体色变黑。流行及危害该病主要危害鲑科鱼类的鱼苗及幼鱼。开食 2 月龄的苗种常引起急性批量死亡,一般

2、开食后 7 周开始出现死亡,较大鱼苗首先发病,20 周龄以上幼鱼一般不再发病。发病水温为 1015,水温在 1012时死亡率可达80%100%,该病潜伏期与鱼大小及水温有关,鱼越大潜伏期越长,水温越高潜伏期越短。预防不使用带病原的亲鱼繁殖幼体;不从发病区运输鱼及卵;采用独立水体进行产卵、鱼苗孵化、培养;鱼苗、鱼种应放置于渔场最上游,以防止水平传播;防止水源污染;病鱼及死鱼应及时销毁;养殖设施及工具用高浓度氯制剂彻底消毒;鱼卵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 50 毫克/升消毒 15 分钟。治疗发病池一般通过提高水温的方法来控制病情发展。播途径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和精液,由卵传播几率更大;水平传播:水源受

3、污染等。病毒主要经鳃和消化道入侵鱼体。症状该病往往在鱼苗及幼鱼期引起突发性批量死亡,一般感染后 7 天14 天发病。病鱼游动迟钝,旋转活动,有时沉底,体色变黑,腹部膨大,鳍基充血,肛门悬挂不透明、粘液状粪便,体侧肌肉呈“V”形出血。慢性病鱼眼球往往突出。流行及危害主要危害鲑科鱼类如虹鳟、大麻哈鱼、河鳟等鱼苗及当年鱼种,发病水温 413,810时发病率最高,15以上停止发病,2 月龄以下鱼苗在水温 10时死亡率达 100%,2 月6 月龄鱼种死亡率大于 50%,大于 7月龄鱼种死亡率约为 10%左右,近年发现 7 克100 克虹鳟也有发病案例。预防养殖设施及工具严格消毒;鱼卵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

4、含 1%有效碘)50 毫克/升浸洗 15 分钟,但当 碱性时可将浓度提高至 60 毫克/升,因为在碱性条件下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效用降低;病鱼彻底销毁;鱼苗池设在孵化场最上游。治疗将病鱼池水温提高至 1720可控制病情严重恶化。另外患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鱼肛门所拖粪便较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鱼所拖粪便更粗、更长。播途径水为传播媒介,通过亲鱼垂直传播,状分为急性、慢性和神经型三种。一般由急性转为慢性,最后转为神经型。但三种表现型不易明确区分,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大量死亡,皮肤出血。急性期鱼体表现为体色发黑,死亡量大,鳃苍白有出血点,眼周可见出血点,体内脂肪组织、生殖腺、肌肉、肠系膜有出血点,肝脏色淡,肾脏

5、变薄充血。转为慢性后,死亡下降,体色更黑,眼球严重外突,贫血更加严重,尤其是鳃及肝脏显示严重贫血,鳔及肾脏肿大,腹腔充满积液,使病鱼外观呈腹腔膨胀样。转为神经型后,病鱼作旋转运动,有时急剧挣扎后沉底。内脏严重贫血,体表出血症状不明显。流行及危害主要危害鱼种及 5 龄以上幼鱼,一般鱼体大于 9 厘米才发病。流行于冬末春初,水温 612发病多,1415发病少,累计死亡率可达80%,当水温变化或移动鱼体后易发生。预防禁止从发病区运出鱼与卵,一旦发病,将全场鱼销毁,池塘消毒 3 个月后,再重新放养健康鱼。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二、霉、丝囊霉、腐霉等霉菌,它们都具有细长的菌丝,其菌丝的一端着生于鱼的皮肤

6、组织里,吸取营养,另一端大部分伸出体表,形成灰白色棉纤维状绒毛。其无性生殖是由菌丝形成厚垣孢子或由动袍子囊产出游动孢子。有性生殖则由菌丝生出藏卵器、藏精器,精子与卵球结合产生卵袍子。症状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动孢子从鱼体伤口侵入,吸收皮肤养料,向外长出棉毛状菌丝,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病鱼食欲减退,瘦弱而死。孵化中的鱼卵也常感染霉菌,绒毛状的菌丝会把鱼卵粘成一团,造成鱼卵大批死亡。鲑鳟鱼类的卵孵化时间较长,更易遭受其危害。防治水霉菌基本上属于腐生性,在鱼的伤口寄生,多数情况下是继发性病原体,健康鱼体通常不被侵染。在鱼卵孵化中,也是首先侵入死卵及未授精卵,然后

7、波及好卵。因此在捕捞搬运和放养操作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注意放养密度,改善鱼的生活环境,提高鱼的活力是预防水霉病的重要条件。在鲑鳟鱼类孵化过程中需先剔除死卵,采卵后一周内用 4雀石绿溶液药浴两次,每次 30 分钟60 分钟,隔 3 日4 日反复进行。对病鱼也可采用上述方法,因一次处理难以痊愈,需隔 3 日4 日反复处理。或用 600雀石绿溶液药浴 10 秒钟也有效果。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试验站采用每 5 天用1/30 万孔雀石绿溶液流水浴 40 分钟的办法孵化虹鳟,效果很好。烂。症状病鱼常离群独自漂游,多在水面或出水口处缓游,行动缓慢,严重者赶也不走,食欲减退或不吃食。体色发黑,严重时身

8、体失衡,腹部翻转向上。肉眼检查,发现病鱼鳃丝腐烂或鳃小瓣缺损,粘液明显增多,鳃色变浅,严重时菌体覆盖鳃表面,使鳃丝粘结成棒状,丧失正常呼吸能力而死亡。防治“强氯精”池泼洒;硫氰酸红霉素全池泼洒;3土霉素全池泼洒;1呋喃唑酮全池泼洒;用适量的硫氰酸红霉素或土霉素、呋喃唑酮拌药饵投喂,如内外结合效果会更好;用 2%0 分钟;1/2000 硫酸铜溶液洗浴 30 秒;1/10000 硫酸铜溶液洗浴 5 分钟;1 毫克/升呋喃剂洗浴 1 小时。严重时以上方法 3 天4 天重复 1次。状水温 15以上时容易发生,发病时先是背鳍或尾鳍外缘的上皮组织增生呈灰色,随后向基部扩展,最后鳍条分散,残缺不齐,严重者影

9、响吃食,甚至死亡。预防在饲料中添加 百公斤饲料 、国际单位);在饲料中混和 呋喃唑酮,连续给药 4 天;在饲料中加喂 1%左右磷脂;1/2000硫酸铜溶液洗浴 30 秒;1 毫克/升呋喃剂洗浴 1 小时。血等,肌肉出现出血呈火烧伤状,患部肿胀、糜烂、坏死。鳍基部、体表、口腔、肛门出血。肠管充血、发炎、无弹性。肝脏出现血斑,脾脏肥大,肾脏肿胀。预防磺胺类药物拌饵投喂,每公斤体重给药 75 毫克100 毫克,连续 1 周,第1 天药量加倍;呋喃唑酮在饲料中按 合投喂,连续 1 周。状病鱼一般腹部膨满,腹部体表具红斑,解剖腹部可见内脏团表面覆盖细的菌丝,胃、鳔、肝有红斑。最初感染胃部,在胃内充分发育

10、,菌丝穿越胃壁,在腹腔内发育,引起腹水,并侵入附近器官以及腹膜、肌肉。病鱼死后,菌丝伸出腹壁。预防 100甲兰能够阻止其发育,用其消毒鱼池可以减少感染。霉目,蛙粪霉科,蛙粪霉。症状病鱼前腹部及肛门前部明显膨胀,形成两处白色突出,病鱼因肛门堵塞不能排便,不久便死亡。死后腹壁很快烂穿,露出粘滞的内脏。解剖检查病鱼,可见到胃肠外包有一条白色粘稠的脂肪状物质,肠道变粗、色白,肠壁变薄,内部充满菌丝及其分生孢子,肠道末端尤为密集,少数病鱼胃内也有菌丝分布,但未见侵染腹腔及其他器官。预防曾采用土霉素、呋喃类抗菌药及灰黄霉素、克霉唑、克念菌素、洗必泰等抗真菌药物拌饵投喂均未奏效。经药物筛选试验,筛选出制霉菌

11、素、大黄、孔雀石绿三种药物对蛙粪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近年在鱼苗生产中定期用孔雀石绿消毒鱼池,发病率明显降低。孢纲,草茎点霉。其菌丝具分枝及隔膜,长约 50 微米100 微米,宽 2 微米3 微米。萨布罗琼脂上的新培养物呈浅黄色,随着菌体老化逐渐变为浅粉红色,终至黑色,生成分生孢子器,并由其产生无色透明的分生孢子。症状患病鱼多为鱼苗和鱼种,病鱼游泳失去平衡,肛门肿胀,鳍出血,皮肤损伤。早期仅损伤鱼鳔,在鳔前端出现一些 l 毫米2 毫米大的白色区,最初感染部位在鳔管一带,继而鳔腔充满菌丝,鳔壁上皮增生,不久鳔壁被破坏,从而侵染附近内脏器官,有急性炎症反应或慢性肉芽肿,有少数学者将其归入微孢子虫类

12、。寄生于鱼体的鱼霉有两种形态,一种为直径几微米至 200 微米大小不等的多核球状体,另一种则是由其萌发出的粗而短的菌丝体。症状该菌宿主范围较广,海、淡水鱼都可感染,大都寄生于心、肝、肾、脾等内脏器官,也有寄生于肌肉皮肤者,据寄生部位不同,症状多有差异。在欧洲,往往寄生于虹鳟鱼的神经系统,病鱼失去平衡,游泳失常,故得名鱼醉菌病。也有寄生于雌鳟卵巢,而形成不孕症。日本报道的虹鳟鱼醉菌病,则大都寄生于肝、肾脏,在肝、肾上形成无数大大小小的灰白色结节,肝脏肿大,达正常肝的 ,肝色变浅,日本静岗县发生的鱼醉菌病,肾脏显著肿大,并有密集的结节,而且引起腹水、腹部膨胀。预防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在美国对

13、感染初期的病鱼,有用 2法是在每升养鱼用水中加入 1%浓度的药液 10 毫升20毫升,同时投喂用 1%药液浸泡的饵料。此外,也有用青霉素腹腔注射或用氯霉素以 1%的比例混合鱼饵投喂治疗的。三、脓泡。鱼群集进水口处,急躁不安,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大批死亡。预防 1/4000 甲醛洗浴 1 小时,可连续 1 周,见好转就停用;孔雀石绿 克/升克/升停水泼洒,2 小时后恢复流水,隔 1 天 1 次,连续 3 次效果好;2 毫克/升孔雀石绿和 1/4000 甲醛合剂洗浴 40 分钟,每两天 1 次,连续 3 次。吸困难,在池底或池角集群,食欲减退,可大批死亡。预防孔雀石绿 克/升克/升洗浴 2 小时,隔 1 天 1 次,连续 3 次;克/升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二者比例 32)浸洗 20 分钟30 分钟,不能全池泼洒,这样不安全。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