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备 人 蒋 文 华 科 目 语 文 年 级 三 年 级 册 次 第 五 册授 课 人 李杰 课 题 《13、孔子拜师》教 学 目 标1、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重 点 难 点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教具学具 关于孔子的资料: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情况预设学习方式教学过 程第一课时(第 周 第 课时)一、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 )2、简介孔子,引导学生看资料袋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齐读课题,读着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语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重点指导: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放在句子里理解意思引导造句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没有一撇,或一横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 ,不是“爱”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我国伟大的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看搜集资料更好地交流自己对孔子的认识问题预设:⑴拜谁为师 ⑵为什么拜师 ⑶怎样拜师形近字重点引导学生加以区分学生如果概括不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孔子资料开火车读词 语生字教学师重点指导,生书空练家、思想家孔子拜为师的故事 )5、孔子向谁拜师?(古代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为“子” 如孔子、老子等 ) 三、研读感悟1.走进课文,了解两大圣人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1) 谈孔子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体会孔子的好学精神。
)用上“因为……所以……” ,来说说孔子拜师的原因孔子拜师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孔子是怎样拜师的?谁来交流?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拜师途中路途遥远、途中生活艰苦、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 )比较这两个句子:⑴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⑵ 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理解: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个词,你怎么理解?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从“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曲阜与洛阳相距上千里啊,那时,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孔子是靠着双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几个月到洛阳求学想一想,这一路上,孔子会遇上些什么呢?孔子饿了就_______________累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天黑了,孔子还_______________正是这样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到了洛阳,孔子的头发——————,脸上——————。
衣服——————,鞋子——————,真是一副————————的样子对啊,这一路走来,不简单啊,让我们再来读读句子,再来感受孔子求学路上的艰辛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子,或老聃学生答不上来,师提醒“学无止境”学生体会不深,师可抓关键词引导体会师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学生对孔子品质体会不深刻,习自学并批注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结合语境谈对词语的理解展开想象,体会孔子拜师的艰辛和对知识的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孔子谦逊有礼)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谦虚好学)你是怎样理解的?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虚心求教)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拜访——拜见;迎候——等候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 “访问”的意思, “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 “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2)谈老子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谦虚有礼)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诲人不倦)(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教师小结:正是因为孔子和老子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四、课后作业必做:摘录孔子名言,生字四字二音二词选做: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读《论语》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第二课时(第 周 第 课时)一、复习引入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 “尘”上面的写法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课文按照怎样的叙述顺序来写的?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引导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第一自然段:写孔子决意拜师第二自然段:孔子历经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动作、语言来体会老子的谦逊有礼学生对两词区分不清楚,师可结合语境让学生体会词语的用法抓住“毫无保留”来体会劳老子的诲人不倦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渴望联系生活实际,谈对“学无止境”的理解,拓展训练集体讨论交流听写生字并区分形近字第三自然段:孔子认真求学。
第四自然段: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二、演读感悟1.分小组演一演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三、读书汇报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 四、课后作业必做:本课语基选做:学习无止境,生活处处需要学习,读书、做人……你的身边,有没有一些刻苦求学的人和事呢?请你写下来发现学生表演不生动,师可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演读感悟板书设计13 孔子拜师孔子 老子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彬彬有礼 谦和大度不怕吃苦 博学多才学无止境课后反思主 备 人 蒋 文 华 科 目 语 文 年 级 三 年 级 册 次 第 五 册授 课 人 李杰 课 题 《14、盘古开天地》教 学 目 标1、认识“猛、缓”等 10 个生字会写“暗、降”等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 13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重 点 难 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教具学具 1、(《盘古开天地》磁带2、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搜集传统文化故事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情况预设学习方式教学过 程第一课时(第 周 第 课时)一、谈话情境导入同学们,什么叫神话故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那你读过哪些神话传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传说中有一个人开天辟地,这个人是?(生答:盘古;师板书课题)是他让我们看到了蔚蓝的天空,给了我们生存的家园面对这样一位开天辟地的英雄,我真想对他说──(生自由谈感受:神奇、伟大、了不起、佩服、感谢……)是呀,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出示中心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二、初读感知①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桌互读互查②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抡、缓、逐、踩“的字形多音字 倒:倒(dǎā o)下 倒(dào)退③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三、研读感悟A、指导学习第一节学生对神话故事不了解,师应引导让学生对盘古产生由衷的神奇、敬佩之情播放多媒体课件,师生谈话交流揭题自由朗读,圈字交流识字方法1、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2、说说他在读时你脑海中感受到的天地是怎样的?板书:一片混沌3、用自己的话来说一片混沌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4、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B、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抡”和一“劈” ,体会盘古的力大无比)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近义词:缓缓——慢慢——渐渐反义词:轻(重) 清(浊) 上升(下降) 天(地)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②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学生自己想象的画面促进对本段的理解师:天地分开了,盘古又怎么做的?(生谈论交流)师:头顶青天,脚踩大地,有个成语叫什么?(生:顶天立地)师:一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一丈)地下沉了──(生:一丈)盘古长高了──(生:两丈)两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两丈)地下沉了──(生:两丈)盘古长高了──(生:四丈)365 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365 丈)地下沉了──(生:365 丈)盘古长高了──(预设学生一时算不出来了)同学们,如果你是盘古,你会在这种变化中有何感觉?(身体被强硬拉伸的痛苦)但是盘古却在坚持,坚持了一年,两年,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不会合在一起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a.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为人类造福)b.你从中感受到盘古的什么精神?(勇于奉献)盘古就是这样随着天地的升高和下沉越长越高,直到天地成形后,他累倒在地多么了不起啊!谁愿意读?③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1、导语:盘古为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在他倒下去的一瞬间,他还在想:光有天和地可不行啊,我得造出个日月山川,人类万物才好啊,那就把我的整让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混沌”一词意思“抡”和 “劈”学生不理解,师可动作示范学生不理解盘古的艰难时,师可通过数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盘古的坚强挖掘本段写作方法:总分结构学生自学批注交流近反义词师生活对话交流个身体留给这个世界吧!于是——老师激情朗读,——刚才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呀?——多么神奇的想像呀!2、自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语言形式及盘古的献身精神A、盘古为我们创造的是一个美丽的宇宙,是呀,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盘古身体上的每个细胞所变,故事没有给我们写完,课文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告诉我们了5、 “……”想像:他的 变成了 (原文上还有这么几句话:发髭为星辰, ,齿骨为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