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观价值观高考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666323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人生观价值观高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人生观价值观高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人生观价值观高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人生观价值观高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人生观价值观高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人生观价值观高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人生观价值观高考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人生观.价值观高考题常考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05江苏卷 11) 创业创新创优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内涵。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 ,体现了(D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05广东卷 21).“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B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2005 春季高考文综论述 ) (34 分)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比

2、颓。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 ”回答:(2)在哲学的意义上,守信与失信行为体现了两种性质相反的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据此说明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的必要性。 (13 分)答案: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信用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人们的信用意识,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导

3、向作用。信用意识是正确价值观的体现,对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对抑制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2004 年江苏卷) 我国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B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004 年春季全国卷) 现代汉语词典 2002 年增补本在 1996 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增补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蓝牙” “克隆”等新词新义 1200 余条。这表明( A)A.社会存在的变

4、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2002 年春季全国卷)进化论刚提出的时候,只有很少的人接受,但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这说明( A )A.思想观念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B.新的思想观念一开始总是不为人所接受C.思想观念的变化总是具有超前性D.思想观念的变化总是具有滞后性常考考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05北京卷 30)非公有制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市场法则.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还需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这是因

5、为(C )A 集体主义决定企业发展方向 B 市场经济可以产生集体主义C集体主义可以促进企业发展D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05广东卷 22).某高校2004届的某班毕业生共52名,在求职简历中,却出现了 38名“班长”,17 名“学生会主席 ”,引起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质疑。对于这一现象正确的看法是:(C )A毕业生制作简历不诚信不足为怪,因为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B简历掺水并没有直接损害他人利益,属于个人的正当行为C诚信是公民的起码道德,缺乏诚信将导致社会陷入信任危机D社会竞争环境存在某些不公平现象,部分学生简历掺水值得同情(2005 年春季高考文综卷)网络世界是各种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的“

6、万花筒” 。我们应该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把腐朽的文化拒绝在“视窗”之外。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A.网络文化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应当兼收并蓄B.网络文化是多元的,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C.网络世界充满矛盾,应当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D.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应当明辨是非(2004 年江苏卷论述)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材料二:2004 年初,中共中央 .国务院就“三农”问题发出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

7、意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等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为此,国家着手解决 9 亿农民的看病难问题,拨出专款扶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2)联系上述材料,说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定位。答案:(1)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执

8、政理念。它们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以下观点:第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答“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亦可酌情给分。)因此,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 3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2)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符合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协调发展的统一,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定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2004 年春季全国卷) 现代汉

9、语词典 增补本在野生动物条目的释文中删去了 “肉可以吃” “皮可以做皮褥”等话语,这表明( A)重视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价值观的进步 辞书编批撰要与时俱进,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社会 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促使辞书编撰者转变个人的价值观 辞书编撰者价值观的转变能够引导社会价值观的进步A. B. C. D.(2004 年两广卷)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 食荔枝 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咬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 ,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

10、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常考考点:人生价值的内容及其实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回答 3031 题。1.( 05全国卷 1.30) 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C)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A B C D 2.( 05全国卷 1.31) 有人认为, “趋福避祸.趋利避害”是一切动物的本

11、能,人也是动物,由此得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这种论证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D)人性本善,自私是后天获得的特质 人性本恶,后天可以为善 人的本质应从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理解 趋群体.他人之利,是对趋利避害本能的超越A B C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回答 2930 题。4.( 05全国卷30). 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勉励我们(B )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 严于律已不断完善道德修养 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 首先理想的实现不仅在知善恶,更在为与不为的行A. B. C. D. (2004 年两广卷)广州某医院护士长叶欣,在 “非

12、典” 袭来时临危不惧,哪里危险献出现在哪里,用自己的生命挽救病患者的生命,受到人们的敬仰。这说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于(C ) 4A.临危不惧,敢于牺牲 B.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C.对社会做出贡献 D.受到人们的敬仰(2004 年天津卷) .全国支教模范白芳礼老人患病的消息牵动着人们的心。社会各界纷纷前往探望。92 岁的白芳礼老人 14 年中蹬三轮车资助了数百名学生。老人资助过的博士生又在资助着本校在校生,被资助的学生表示一定要把爱心传下去,在津形成的这种助人者.受助者. 间接受助者之间传递爱心的“白芳礼效应”表明(D )A.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财富 B.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财富C.精神财

13、富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 D.精神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2004 年湘鄂川渝卷) 2004 年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其中明确规定: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宪法的上述修正进一步体现的精神是:(B )A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B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正当权利C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互为前提 D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促进(2003 年全国卷) 今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 40 周年。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时才有力量。 ”这句话说明(B )A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

14、献 B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C个人活动影响社会发展 D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2004 年江苏卷)近几年来,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共识。 “科教兴省”.“文化强市” ,已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战略。 “富脑袋”主要是指( D)A.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B.解放思想,开拓创新C.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D.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004 上海卷论述) “身价不是从学历中来,而是从学问中来;不是从资历中来,而是从能力中来;不是从索取中来,而是从奉献中来。 ”这是全国劳模.上海“智慧工人”李斌经历的真实写照,李斌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家和工

15、人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于各类人才的渴求。(1)李斌的成才经历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哪些要求?(2)李斌事迹引起了重大的社会反映,假设你所在学校邀请李斌以“树立正确人才观”为题举行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在请你围绕报告的主题向李斌提一个问题。答案:(1)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劳动技能;加强道德修养,确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动态度;确立竞争创新观念,富有开拓进取精神。(2)一般性问题给 2 分,问题有一定深度给 3 分。一般性问题如:什么是正确的人才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如:德与才孰重孰轻?如何看待全才与专才?如何看待个人价值与个人收入的关系?解析:本题紧跟社会热点“技工荒” ,考查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兼顾对贡献与索取的关系等问题。设题新颖,体现了上海高考卷灵动开放的特点。三个“不是而是”.“普通工人成长为专家型工人”是题眼所在。 一定要注意开放的试题需要开放的思维才能应对。 5(2003 年春季上海简答)在各种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党和国家总是尽最大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在这过程中有人会因此而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对上述内容你是如何认识的?答案:(1)党和国家组织抗灾救险,说明了中国共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