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661445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录一、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一)发展现状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2文艺精品生产能力显著提高3文化市场发展规范有序4文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5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6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二)发展环境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构建普惠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发展和繁荣文艺事业(三)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四)保护和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五)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七)优化文化事业发展区域布局四、重点扶持的文化工程和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一)重点扶持的文化工程1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2公共文化惠民工程3文化

2、精品工程4岭南文化遗产保护工程5珠三角公共文化一体化工程6异地务工人员文化服务工程7文化上网工程8文化“走出去”工程9版权兴业工程10文化人才培育和聚焦工程(二)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完善投入机制(三)健全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四)优化文化人才体系(五)推进文化法制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按照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 年)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与

3、发展环境(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我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扎实开展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相继开放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大剧院、深圳图书馆(音乐厅)、东莞玉兰大剧院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扶持东西两翼地区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345 个。目前,全省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 133 个,国有博物馆 153 个,文化馆(群艺馆)145 个,文化站 1594 个。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省建成 5

4、000 多个文化广场、16139 个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室。公共文化流动服务进一步向基层拓展和延伸;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完成:“农家书屋”蓬勃兴起;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无线覆盖网建设完成了第一期建设任务,全省城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 99%,70%以上的农村人口能通过无线方式接收到 2 至 3 套广播电视节目。全省定期举办百歌颂中华合唱大赛、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2文艺精品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十一五”时期,我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共获重大艺术奖项 200 多项。舞剧风雨红棉、音乐剧星、杂技剧西游记、芭

5、蕾舞剧风雪夜归人等作品先后获国家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话剧十三行商人、潮剧东吴郡主等作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30 强。6 部美术作品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12 个艺术科研选题获得国家级立项。在连续两届的群星奖评选中,我省获奖数量分别列第 2 位和第 1 位,共获得 65个“群星奖”。潜伏等电视剧获得“飞天奖”等多个奖项,马文的战争、喜羊羊与灰太狼等 30 多部广播影视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或其他国家级重要奖项。粤版出版物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项共 854 个。3文化市场发展规范有序。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发展。逐步下放了一批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权限。综合执法

6、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建立健全了省、市、县(市、区)三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和专项整治活动,收缴非法出版物超过 283 亿件、侵权盗版出版物超过 249 亿件,行政处罚案件超过 25 万起,文化市场环境明显优化,文化市场主体守法经营意识不断增强。4文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我省已与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文化联系。对外文化交流批次和人数继续居全国首位。2008 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对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基地;2009 年,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签订了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规划(20092013 年)。每年举办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设立了16 个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示范点,举办了两届“粤港澳

7、青年文化之旅”,开通了“粤港澳文化资讯网”。积极开展“文化入岛”工作,成功举办了“台湾。广东周”系列文化活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广播影视外宣频道和栏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位居全国第一,对外文化贸易持续增长,初步形成较完备的文化出口体系。5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和新发现文物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出台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广东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南海号”整体打捞工作顺利完成并开展试掘工作,正式启动“南澳号”抢救性发掘。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行业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完成

8、全省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初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机制,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梅州市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由粤港澳联合申报的粤剧被联合国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各市、县(市、区)归并成立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或文体旅游局,省成立了文物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初步形成了“大文化”的行政管理格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了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完成了省演出公司、南方出

9、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省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广州和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以及广东歌舞剧院、南方歌舞团、广东话剧院等国有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并积极推进有关文化单位股改上市。(二)发展环境。党的十七大确立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发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对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进行了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 年),我省文化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各地对文化事业投入持续增加,文化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10、,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建设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但是,我省文化事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存在文化发展步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文艺创作生产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文化体制机制与文化创新的要求不相适应,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今后五年,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阶段。面对国际国内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态势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必须进一步认识文化建设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推进广东文化建设,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

11、化强省的新跨越。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核心,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为广东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为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二)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

12、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全省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文艺创作生产机制,广泛开展文化科研和应用艺术科技,打造引领时代潮流的文艺作品生产基地,推出一批艺术精品力作、优秀广播影视节目和出版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建立和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实现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实现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加大文化交流合作力度,构建文化交流合作网络平台和现代广播影视国际传播体系,不断提升广东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强广播影视新媒体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快速反应系统,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继续深化文

13、化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文化的生产力、凝聚力、创新力。力争在“十二五”时期,为广东建设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力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三、主要任务(一)构建普惠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2012 年完成全省地级以上市和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以及“农家书屋”建设达标任务。2013 年完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

14、室建设并于 2015 年全部达标。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要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或民俗博物馆、传习所),有条件的乡镇(街道)要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和固定电影放映点。每个县至少有 1 座多功能厅数字电影院,每个乡镇至少有 1 套数字放映机,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农家书屋”以及报刊阅读栏;20 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 99以上,全面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整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等部门资源,共同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乡村(社区)文化室。鼓励各类型的企业和工业园区结合实际建设文化设施。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建设或自建面向公众开放、非营利性公共文化

15、设施。加强对城镇、住宅小区、大型建筑等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指导和监管。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室)、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外来工文化服务、珠江三角洲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等一批新的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覆盖全省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采取政府采购、文化事业单位实施、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大力开展送文化下基层,进学校、社区、厂矿园区和企业等,多渠道向基层配送文化资源。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共建共享,构建珠江三角洲都市文化生活圈。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加

16、大对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特定区域和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到 2015 年,每年参加 3 次以上文化活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50%以上,努力实现全省人均拥有 12 册以上公共藏书、每月观看 1 场以上电影、每季度观赏 1 场以上文艺演出、每半年参与 1 次以上群众文化活动和参观 1 次以上文化展览的目标。加强公共文化资源建设。各级公共文化单位要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委托生产等形式,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生产质优价廉的公共文化产品。实施文化“数字化”出版工程。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加强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流动演出网的建设,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所)要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