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0高考二轮复习考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652792 上传时间:2017-09-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2010高考二轮复习考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历史】2010高考二轮复习考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历史】2010高考二轮复习考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历史】2010高考二轮复习考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历史】2010高考二轮复习考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2010高考二轮复习考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2010高考二轮复习考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第 1 页 共 20 页2010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专题七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专题考案】 1.阅读下列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材料一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材料二 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材料三 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2、”。请回答:(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片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4)材料三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是什么?2.博大精深的儒学在近代东亚社会的变革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思想界迅速向传统回归,曾经被激进的思想家宣判为“真正的敌人”予以“打倒”的儒学,也开始复活。冈仓天心针对“全盘西化”的倾向,提出了以回归儒学、恢复民族自觉、重建日本文化为目标的“亚洲觉醒论” 。西村茂树主张以西洋新知识补充和更新学,使之成为日本“道

3、德立国”之本。成功地创办了大型现代纺织企业和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剧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马克盎主编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试结合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政治体制、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措施,说明日本是怎样“以西洋新知识补充和更新儒学,使之成为日本道德立国之本”的(2)举例说明与冈仓天心、西村茂树、涩泽荣一同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是怎样寻找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第 2 页 共 20 页“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台点”的?3阅读以下材料: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

4、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试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2)举例说明 19 世纪末日本又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4阅读下列材料: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尽管改革形式多种多样,特点各异,但这些改革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

5、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惟一得到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的“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学习的结果是什么?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第 3 页 共 20

6、 页士模式) ,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德国和美国的榜样;小学教育、农业革新和邮政事业则归功于美国(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 大学士刚毅曾于慈禧面前“伏地痛哭” ,指责维新变法。当戊戌五、六月间,皇上言改革,举朝言改革,民间言改革,而彼独悍然曰:“吾誓不改革。 ”表示“痛心疾首于新政,必尽罢之而后快”大学士徐桐甚至无耻宣称:“宁可亡国,

7、不可变法”朱贤枚慈禧扼杀戊戌变法的前后请回答:(1)有学者认为,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变法手段很高明,据材料一指出其“高明”手段是什么? 分析当时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主要因(2 )根据材料二,结合变法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顽固势力反对变法的原因?(3 )综上所述,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 19 世纪(中期) ,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保守的统

8、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新全球史请回答:(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国当时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 ”。两国分别启动了什么“改革计划”?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第 4 页 共 20 页(2 ) “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 ,这对两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得我国无用之物,而朱我国有用之宝,导致奢侈淫逸,朱我国有用之货,缺衣食之资,器用之本 材料二:夫以战为主者,锁国之策,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以国家大计言之,欲与发展雄图而职四衷,

9、非航海通商又何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缩,非之又何待耶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材料四: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 当取则取,当舍则舍, 才能调煮适宜一一以上材料均引自 日本政治史 回答:(1)对比材料一、二、三指出,材料二比材料二的进步之处、材料三对材料二的继承和发展(2)材料四是对待外国文明在方法论上的主张是什么?这对日本历史发展有何影响?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10、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一一(北宋)韦骧钱塘集材料二: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 年)颁行均输法: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对于京都库藏支存定数,以及需要供办的物品,发运使有权了解核实,使能”从便变易蓄买” ,存储备用。这样,既保证了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又节省了购物钱钞和运费证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摘自百度百科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变法所涉及的领域。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第 5 页 共 20 页(2)说明在变法措施中王安石重视商品

11、货币作用的具体做法及其作用。分析这些举措的实反映了什么问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商鞅材料三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康有为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

12、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商鞅材料三:(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

13、国国土之大,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第 6 页 共 20 页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11 19 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

14、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 ,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 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材料二:9 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 年夏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 。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15、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2 )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 ”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与材料一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 594 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 ,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商鞅变法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商鞅 梭伦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第 7 页 共 20 页雅典梭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政策。而战国时期变法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更为残酷的是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克里斯梯尼改革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 “以便让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 。而商鞅变法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罚,禁止儒家学说传播,目的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推行集权制请回答:(1)依据材料归纳比较战国时期的变法与古希腊社会改革的不同之处(不得摘抄原文) 。13.阅读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材料: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及以殷盛,国以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