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66427130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戴着学者型的眼镜,一个小平头,浑身是劲的样子,那感觉真是个年轻小伙。这样的打扮怎么也看不出是接近50岁的人了,更想不到还是一个有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患者,他就是*村老百姓最为信赖的第一书记、审计局帮扶干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为脱贫攻坚工作之歌写下一枚枚最美音符,是名副其实的“最美扶贫干部”。 xx年11月,*被派到*乡*村任第一书记。*村地处*市*。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下*5个自然小组,耕地面积2285亩,林地面积35500亩。*村处在一个四周高山的一个小盆地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村人民改变命运战天斗地精神天路精神。“天路”是指*村人民经过1986

2、年到1997年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开凿,修通直达山外的17公里双木公路,其中扯根坡段公里由7个“Z”字形大拐、13个回头线由海拔760米爬升到1560米,每前行5米就上升1米的坡度,牺牲了条生命代价(其中一个重伤)修通的闻名中外的“壁挂公路”。也是土地革命时期,贺龙元帅率领红三军战斗过,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红色老区。辖区最高海拔1610米,最低470米,全村523户,人口187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4户903人,虽是xx年脱贫出列村,但是还有许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成为*村人脱贫致富短板,*驻村以来,带领村支两委成员按照市、乡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工作要求和部署,一步一个脚印,带着对村民特别是对贫

3、困户的浓浓深情去开展工作。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居住在*组*坡的贫困户*是他的帮扶户,她的日常生活成了他的牵挂,*生于1942年,家里原来有三口人,老伴长期病卧在床,在xx年底去世,儿子*因为在外打工,没有管好自己,触犯了刑律,在xx年被判刑9年监禁。*的心是自卑而又无奈,除了叹息再就只怨自己命该如此,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日子过一天算一天,生活没有盼头。*到访后,意识到要让她点燃生活的希望才是最为关键的。于是,他就成了*家的常客,几乎每周入户一次,多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和实实在在的关爱,逐渐打开了*的心结,帮他联系到多年失联的女人和外孙女

4、,利用危房改造政策,帮忙解决了住房的修缮,重新盖了树脂瓦,浇铸了房屋地平,并为她家落实了医疗、低保和养老金等各项扶贫政策,让*脸上随时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逢人就说,*比自己儿子还亲,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对党充满了感激之情,自己对生活也充满了美好的期望。 投入感情的工作换回的是贫困户的理解和支持。廖瑞良是一位身患膀胱癌70多岁的老人,几乎不识字,儿子因为白血病,使其家庭因病陷入贫穷,但他却经常把陈科长发的惠民手册放在身边的椅子上,有人问,“您不识字,放这个做什么?”他说,虽然我不识字,但是,干部每次来宣传,我只能用这样的办法,来回忆、回味党的惠民政策,只有这样也才对得住几级干部的真情付出

5、。驻村以来,作为第一书记,*带领村支两委熟悉全村情况,对村里的特殊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进行档案全面自查,开展回头看整改工作,立足“五基”(基础资料、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导向,着力“四个反复”(反复入户走访掌握民情社意、反复沟通增进情感交流、反复研究敲定扶贫方案和反复动员实施扶贫方案),不分黑夜白天,不分春夏秋冬,始终在农户家中或者是在去农户家的路上。在走访中,发现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康家台因为有两个电线杆立在扩宽后公路的中间,必须马上移开才能不耽误公路浇筑,*发现后马上协调乡供电营业室,第二天供电营业室抢修人员就把电线杆进行了移栽;贫困户谭志国女儿谭宏银患上精神疾病,*多方联

6、系医院、残联、民政等相关单位,进行了法医鉴定,办理了残疾证,并联系州优抚医院进行治疗,还为谭志国家办理了低保手续。 *走到*坡的任家台,深深体会到村民出行困难,召开群众会动员村民以干求助,争取以奖代补碎石路公路项目,目前*坡3公里的碎石路已经建设完成,等待验收;任家台公里砂石路开挖完成,过河的小桥也建设完工,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和福音,这些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在村民中传为美谈。 在*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村的贫困户该享受的政策全部得到落实。xx年,完成通畅公路公里,以奖代补硬化路5公里,砂石路4条15公里,群众集资万元;*村水厂投入42万元进行提档升级,增加消毒过滤设施,投资xx年度合作

7、医疗费用报销15户,报销金额万元;享受义务教育阶段补助政策47人,金额3万元,雨露计划8人,金额4万元;享受危房改造补助15户,金额17万元,民居改造53户,补助金额1xx年改非后主动申请担任驻*村第一支部书记,从那时起他便与这个小村结下深厚的情谊。 集体经济的奠基人 *村两山相夹,一条小溪穿村面过,版图面积平方公里,共有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5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143户456人。耕地面积1xx年,在*和其他村干部的辛苦努力下,*村终于摘掉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村里投资40万元,建成一座50千瓦的光伏电站,当年底就收入3万多元,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看到了效益,村会计兴奋的说:

8、“得亏向书记领导我们发展集体产业,现在村里有了资金,好多难题就可以解决了!” *村四组有一块荒坡,因为保不住水,种啥啥不成,*多次去查看,都没有好的办法来利用这块地。有一次在无意之间,他发现一些野生葛藤在哪儿生长的非常旺盛,于是心中产生了一个想法。下山后,他询问了附近的村民,又上查找了资料,发现近年来市场上对葛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且*村的坡地也比较适宜葛根的生长,他与村委会成员商议后决定发展葛根种植。思路定下后,他马不停蹄,到镇政府和县农业局、扶贫办寻求资金支持,到葛业公司考察种苗和回购情况。为了这个项目他殚精竭虑,往来奔波,人都瘦下了一圈。xx年3月,他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绿珍葛业公司与*

9、村达成协议,建立一个50亩的葛根基地,由葛业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成品回购,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村山多地少,村民主要收入就靠外出务工,但村里的贫困户要么体弱多病,要么劳力匮乏,外出务工不现实,脱贫致富没门路。*看在眼里,急上心头。他仔细研读产业奖补政策,对143个贫困户进行逐户走访,帮助他们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理清脱贫思路。 贫困户*,家住*村五组,因为身患多种慢性疾病,长期吃药,导致家庭困难,xx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去走访,发现*一家人虽然贫困却很勤劳,一个小院收拾的非常干净,房前屋后都栽种了各类蔬菜瓜果,还养了猪、羊等好几种牲畜。可惜这些养殖都没有形成规模,

10、以自产自销为主,没有产生明显经济效益。*了解情况后,向*宣传了贫困户发展产业奖补政策,并帮他制定了以生猪养殖为主,药材种植为辅的产业发展规划。xx年,*家出栏生猪5头,发展茯苓100窖,获得奖补资金5000多元,当年创收3万多元。尝到甜头后,他在xx年又扩大了规模,养殖生猪7头,种植茯苓250窖,预计全年收入可达到5万元。两年间,*的生活条件产生了巨大变化,电视、冰箱等电器接连搬回家,小院中的笑声越来越多。 老党员安国成,家中建房后,账还没有还清,儿子就患病,到处求医,导致负债累累。*听村干部介绍了安国成家庭情况后,多次到他家走访,并根据他家实际情况,建议他发展种菜和养猪两个项目。安国成听从他

11、的建议,种植露地蔬菜9亩,养殖生猪3头。到了蔬菜收获期,*又积极帮他联系销路。一年下来,加上产业奖补资金,安国成收入达到3万余元。家中的债慢慢还清,安国成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现在,他逢人就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审计局来的向书记! 有了两个榜样,村里的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xx年,全村有82个贫困户拥有了自己的脱贫产业项目,共发展用材林亩,魔芋6亩,中药材亩,蔬菜亩,生猪226头,山羊33只,鸡552只,蜜蜂12箱,户平增收5000多元。xx年,村里的绝大多数贫困户投身脱贫产业,户平收入在xx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两年来,52个贫困户脱贫出列,迈上小康道路。 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鞋底

12、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遍了*村的山水林坡,访民情、听民意,掌握村民的所思、所忧、所盼,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xx年7月,*境内连降暴雨,贫困户刘海军家中房屋漏雨,而他还在广东打工,只有母亲一人在家。*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刘海军的母亲进行妥善安置,暴雨过后迅速请人进行了屋面维修。 村民*,年过五旬,老婆是个盲人,孩子还在上学,家里非常困难,*经常把自己家里的衣物、粮油带来送给他。今年8月,*的孩子考上了县一中,他在高兴的同时,又为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焦急,*了解情况后,积极奔走联系,为他募集到xx年来,*与村13名留守儿童建立长期联系,时常关注他

13、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让这些孩子享受到爱的温暖。 一件件好事,一缕缕真情,在*与*村民之间,凝成了一座牢固的“连心桥”,将心与心的距离拉的很近、很近。 扶贫攻坚不畏难,*新绽*开。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深信: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将越开越盛,越来越美! 篇三 “*村安全饮水问题,关键是水管子钱和施工费用,看看能不能再向县水务局争取一点资金,力争近期开工” “秋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要每天到老杨家看看,督促他搞好猪舍的卫生和防疫,谨防猪瘟” 深秋的天气,外面下着小雨,让人寒意阵阵,但丝毫没有阻挡县审计局驻村工作队“进

14、村住户,户户走到”的脚步,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依然行走在*村的山间小路上,边走边与村干部、群众寻问题、算细账、找方法。 今年44岁的*是县审计局副局长,敬业务实、雷厉风行是他一贯的作风。xx年,他由县委选派到*镇*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这个贫穷落后的小乡村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饶书记,我问问你,蜂箱里进蚂蚁了咋防治?”贫困户姚伦青一筹莫展。 “别着急,我马上联系专家,咱先去蜂箱看看。”说着*一面拨电话,一面向养蜂基地走去。 小蜜蜂养殖是*村实施精准扶贫的一大产业,在*眼里它就是这个小山村的摇钱树。去年一年,村里xx年村里刚确定的重点产业扶贫项目之一,建成后,每年可以为村里带来xx年来

15、,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共同努力,利用养殖优势资源,发展合作社经济,促进农村规模化养殖,将全村牲畜相对集中管理,集中养殖,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 “现在,我们在牲畜疾病防治和饲养上都实行了统一管理,比过去方便多了,牲畜购买、出售等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也得到了很好解决。”贫困户王学成说,他家的7头牛现在在合作社集中饲养,为家庭减少了不少开支,而且集中饲养牛的经济效益比在家圈养的效益要高很多。这一切都得感谢驻村干部和村委会,的的确确是在为老百姓办实事。 不搞面子工程、不搞短期效应,该局帮扶工作队入驻*村以来,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短期帮扶与长期发展相结合、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村党组织力量得到极大加强

16、,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有了更大改善,村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党员,就得干实事,对得起党,对得起百姓。”*说,全村268户,工作队为了精准帮扶,已经入户走访、调查了好几遍,并且成功培育了核桃种植,猪、牛、羊养植,小蜜蜂养殖等精准扶贫产业。 扶贫是责任,是承诺,更是情怀。驻村第一书记*同志正是秉着这种炽热的为民情怀,真真切切、扎扎实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篇四 “不给组织丢脸、不给村上添乱、不让群众失望。”这是*镇*村第一书记*在进驻*村时向全村党员、群众代表作出的庄严承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