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下为公行大道》有感7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66403444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天下为公行大道》有感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观《天下为公行大道》有感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观《天下为公行大道》有感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观《天下为公行大道》有感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观《天下为公行大道》有感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天下为公行大道》有感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天下为公行大道》有感7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天下为公行大道有感7篇【篇一】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十二集天下为公行大道中,引用了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诗句可谓耳熟能详,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中闪显出耀眼光芒,向世界人民传递着中国人民敞开宽广的胸怀、广交天下朋友的良好的愿望。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乏抬头表现,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仍将是全球发展大势所趋。扩宽“朋友圈”,与各国共谱“大合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愿景而努力成为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变革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启迪人类的未来。一年前,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

2、,到访的习近平主席郑重作答:“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时代呼唤“中国担当”,“中国担当”也必将扛起责任,破解时代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去实践,去展现中国人民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从博鳌亚洲论坛再到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一次次中国主场外交,习近平总书记都是在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出“生动的画像”,在世界范围内扩宽中国

3、的“朋友圈”,呼朋唤友,为共谱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大合唱”而奔走相告。【篇二】近期,中央电视台一档节目又火了,这就是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自动10月8日播出以来,每期必不错过,看完所有整十二集,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篇。的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绿灯三分钟一次,地铁五分钟一趟,公交八分钟一趟,每个人都恨不得将所有的时间都实际利益最大化,浮躁而焦急,迫切地想要得到结果,却忽略了自我的沉淀。曾经看过一篇公众号的文章,叫作不读书的人,到底输掉了什么?文中告诉我,不读书的人,输掉了对这个世界正确的认识,输掉了认知里的精彩世界,输掉一颗平静之心,还输掉了从骨子里流露出的儒雅气质,最后它告诉我:我们没有办法

4、无限延续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读书便是最好的方法。心中顿生失落,我不得不承认这些话真的直戳内心,每天工作在方格的办公室,面对屏幕,完成工作,回到家中打开电视电脑和手机,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嘛,文章中所提到的内心的平静、儒雅的气质、精彩的世界似乎都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然而转念思考,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和管理十多亿人口的大中国,都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积累知识,而我们却不能在一天投入哪怕半小时的时间用来读书。苏联有句谚语“书籍是了望世界的窗口。”读书就是为了拥有丰富知识。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信息时代,切都飞速地发展着。倘若一个人在这信息时代中不读书,不学习,脑子中只保留那仅有的一点小聪

5、明和急功近利,我想,即使这个人天资聪明,最终也无法久留于荣耀之地,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被时代所遗弃。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让我们浑身散发恬静的气质。与喜欢读书的人相处,不粗俗,不暴躁,不偏激。他们用读过的书培养出冷静的处世态度,与之相处,如沐春风。作为这个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该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像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把读书作为一种兴趣爱好。乐于读书,勤于读书,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厚的知识积淀,使我们达到“气自华”的境界,赢得内心的平静、儒雅的气质和精彩的世界。【篇三】不知不觉间,“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已经结束,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

6、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生动形象的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诠释中国的发展与前进。无论是一枝一叶总关情中所涉及的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是国之本在家中所谈到的家风育德思想,或者是天下为公行大道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共赢思想,都是中华民族在不断探索,不断求是的道路上实践出的真理,是基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上文化沉淀,民为本、立德兴、孝为先、务实干等一系列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都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基石和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

7、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十二集的“平”语近人中,通过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解组合,通过各种方式的解读和演绎,将深刻的思想、宏大的主题以隽永的名句凸显出来,最终形成了一串思想理论的明珠,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中国共产党永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初衷。习近平主席曾说“我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作为青年的我们,正是奋斗的好时候,在这个时候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因此,我们更要深刻学习了

8、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前进的方向与目标,强化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意识,立足岗位,刻苦求索,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永葆一颗螺丝钉的位微责任重的精益求精心态,永远做人民心目中的真朋友,好帮手。【篇四】平“语”近人第十二集天下为公行大道以“天下”为主题,通过三个部分:广交朋友、“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分别阐释习总书记的外交思想。可以说,习总书记的外交思想根植于深厚的优秀中华传统文明中。“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义利观源远流长。人是群居动物,人与人之间必然要打交道。这便是交友。国家有很多,而地球只有一个。为了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国与国之间也必然

9、要打交道。这便是外交。如何与人交往、与人相处,是中华文明研究得最早的命题,结出的硕果也是最多的。交往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义利观。义利观说到底无非就是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与世界的利益关系问题。而我们中华民族从来都倡导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后面,把天下、国家、民族、社会、集体、他人的利益放在前面,推崇“舍己为人”“克己奉公”,通过克己甚至于舍己来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造福于天下、国家和民族。我们把自己称作“小我”,把自己的国家、民族称作“大我”,提倡舍“小我”而为“大我”。而西方资本主义义利观则与我们大相径庭,他们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提倡和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腰缠万贯的资本家们

10、为富不仁也就不足为怪了。当然,我们也不是提倡完全无我,我们还是有个人的基本利益、正当利益的。而这也是为了“立己达人”“奉献社会”。“立己达人”“奉献社会”的价值观一脉相承。价值观在交往活动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从古到今都把“立己达人”“奉献社会”作为价值取向。利益面前是“小我”,但在价值面前却要追求最大化。只不过,我们的个人价值最大化是指个人对社会要努力多作贡献。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在本质上也是不同的。他们的个人价值主要体现为个人积累了多少财富。因此,富可敌国的资本家比比皆是也就不足为怪了。当然,作为个体首先要自立自强、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从“位卑未敢忘忧国”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11、兼济天下”,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俯首甘为孺子牛”,从“立党为公”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从来都是忧国忧民,情系苍生的。他们把自己个人的利益看得很低,而把对社会的奉献看得很高。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要求的何其少,付出的何其多”。“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世界观”的新表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以及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君子成人之美”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12、,从和为贵到协和万邦,从四海之内皆兄弟到“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主线十分清晰。建国以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旗帜下我们广交朋友,实现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

13、利共赢。正是基于对这个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我们提出了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新时代,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们的初衷从未改变。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朝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之境奋勇前进。【篇五】昨晚晚间8点,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十二集天下为公行大道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这也是平语近人系列的最后一期。本期节目,通过“广交朋友”、“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问题,对习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的发展道路,作了历史的以及现实的追溯和提炼。王杰教授和康震教授为大家解经释典,共同为平语近人系列节目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中,我国从来没有中断与别国的交流,我国人也早早就形成了独成一体的天下观和世界观。从尚书的“协和万邦”、周易的“万国咸宁”、论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讲的“天下为公”,到我国共产党员先驱李大钊所倡导的“大同世界”,一直到习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皆一脉相承,却又与时俱进。习总书记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中引用了论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展示了中华民族对待世界各族人民的友好态度,也表达了欢迎世界各国在全球共同

15、发展道路问题上的同道之士的欢迎。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阿拉伯总部发表演讲中说到“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这样的“大丈夫”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行走于世间的原则和立场,历经千年而锤炼成中华民族的脊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做到互惠互信、合作共赢,才能收到1+12的效果。习总书记指出“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繁荣”,用以表达了中国愿意广大非洲国家共同参与“一带一路”交流圈、共同发展的意愿。在提出“一带

16、一路”发展方略的同时,习总书记倡议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来筹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同等的参与发展机会。习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在当今世界发展多样化的背景下,精炼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才是治国理政的精华。而这也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尊重不同的个性和风格,包容并蓄,共同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篇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十二集电视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以天下为公行大道尾篇,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致力于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使命情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