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二部定稿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609113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二部定稿3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二部定稿3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二部定稿3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二部定稿3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二部定稿3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二部定稿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二部定稿3(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公司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一、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1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上升,并占主导。2 产业内贸易成为贸易的主要形式。3 大量的国际贸易是在跨国公司的母子公司和各子公司之间来完成的。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不了。解释: 1 传统的理论认为技术水平差距越大,要素禀赋差异越大,产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价格差大,可贸易商品多),无法解释技术禀赋相近的国家间的贸易。2 传统理论研究主体是国家,无法解释公司内贸易。3 传统理论解释产业间贸易,无法解释产业内贸易,所以,需要新理论。,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按交易的商品内容可划分

2、为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 进出口的商品属不同部门,或者说用一部门(产业)的商品交换另一部门(产业)的商品,属产业间贸易。进出口的商品属同一部门(产业),或者说同一部门内的商品交换为产业内贸易。 这种同类的可替代的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内贸易)很大一部分发生在要素禀赋或需求结构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制成品很大一块是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产品流动的双向性 产业间贸易的对象流动是单向的,一国出口一种产品,进口另一种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象既进口又出口。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相似性,消费具有可替代性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生产中使用相似的要素投入(一般),贸易不是基于成本差异,而是基

3、于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如何衡量两种商品是否属于同一产业(部门),按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统计时,至少前三位编码相同的商品,也就是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这样的商品既有进口又有出口,就是产业内贸易。不是广义工业部门内贸易,而是具体部门内的贸易。如美国进出口汽车。出口汽车,进口电器属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衡量产业内贸易的程度),Ai=(Mi+Mi)/(Xi+Mi) XiMi Ai=(Xi+Xi)/(Xi+Mi) XiMiAi=1 Xi=Mi 都是产业内贸易Ai=0 Xi或Mi =0 都是产业间贸易Ai介于0,1之间,越接近1 产业内贸易越发达。出口10辆 进口5辆

4、5进+5出 / 10+5 出口5辆 进口10辆 5出+5进 / 10+5,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分析偏好相似论 市场结构理论,产业内贸易的原因(特别原因),气候地理价格异常波动等等无法为产业内贸易提供一般的解释。,林德的偏好相似论,从需求的角度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理论内容:1 一般来讲,厂商首先是面向国内市场生产的,因此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它的国内需求。(后边解释)2 消费者偏好越相似,两国的需求结构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此两国的贸易量越大。3 人均收入水平越相似,两国的偏好越相似。,产品的出口是以国内需求为基础的 林德认为,产品的生产最初都是以满足国内需要为

5、目的的,只有随着国内市场扩大,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以后,才可能出口。,1、产品生产初期之所以以国内需求为基础,是因为,企业家对国内市场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对国外市场的熟悉程度,在工业生产初期他们更看重国内市场的获利机会。因此,他们不可能生产一种在国内无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只有当产品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且企业规模发展到足够大的时候,企业家才会想到扩大市场范围,通过产品出口来获取国外利润。,2、新产品、新技术的发明其动力首先来自本国需求 新产品、新技术的发明是因为本国的具体环境和特殊问题需要,才推动人们去从事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 生产规模扩大,只有生产扩大超过需求增长时,才促使生产厂商向国外出口。,3、

6、面向国内生产信息交流成本低 一种新产品要使它最终适合市场需求,需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国内这种交流成本低,而如果市场在国外,则这种交流的成本会很高昂。,理论对产业内贸易的解释他认为,收入水平相似的发达国间偏好相似,决定了发达国家间产业内贸易量最大。收入水平相差较大的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间,则会因各国收入分配的不均穷国中的高收入者和富国中的中低收入者需求偏好的一致穷国、富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为什么产业内贸易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产品结构上发达1 A B C D (高档汽车、服装、食品、休闲)发达2 A B C D 发展中 B C D E可见发达国家之间可发生产业内贸易的部门多。,

7、产品档次上发达1 A1 A2 A 3 A4 发达2 A 1 A2 A3 A 4发展中 A2 A3 A4 A5各国同档次产品,即水平差异产品可贸易。可见发达国家之间可发生产业内贸易的不同档次的商品多。,市场结构理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理论假设前提最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假定规模收益不变 二是假设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 三是产品是同质的,即完全一样的 这些假设前提与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相去甚远。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利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产品差异化等概念和思想来构造新的贸易理论模型,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形成市场结构论。,市场结构理论对产业内贸易的解释,规模经济、产品差别、需求差别与国际

8、贸易(从需求差别和产品差别入手分析),产品差别的分类,产品的差异化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一般来说,进出口的商品不完全相同,水泥特例)产品差别分类:垂直差别,即同一产品在档次上的差别。豪华型和普及型。(主要由收入决定)水平差别,同一类别产品,相同档次,规格款式上的差别。不同颜色和外形。(由偏好决定),如何解释差异化产品的国际贸易 (互通有无,追求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导致需求的多样性,进而决定了生产产品的多样性,即产品的生产是差异产品的生产。情况一:一国无法满足的对差异产品的需求可由另一国满足。因此,双方可能发生产业内贸易。所以,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互通有无。(较少)情况二:对差异化

9、产品的需求两国都有,但两国都分别可满足各自的需求。特别地,可以进一步假定两国产品的价格相等(在技术相同,要塞禀赋相同,偏好相同时,可出现,符合发达国家之间实际),如果两国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则不会发生贸易。但在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则可以发生贸易。各国在差异产品上的国际分工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使各国消费者可消费更多种类的差异产品。(一般原因),专题: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关系(注意追求内部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主要原因,但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关系远不止如此,以下内容是独立问题),规模经济的分类: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产业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10、是指单个厂商从同产业或相关产业内其他厂商的扩大中获得的生产率提高和成本的下降。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不符现实)或垄断竞争。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个别厂商水平上的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单位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厂商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市场结构为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的分类 外部规模经济可以分为技术外部经济和货币外部经济两类。技术外部经济是指厂商通过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中其他厂商的技术外溢和从干中学获得技术和知识,从而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下降。货币外部经济是指厂商从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聚集中获得的利益,包括从这些产业的集中和扩展中便捷、廉价、可靠地获得原材料、中间品、技

11、术工人和专门化服务,从而获得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干中学不一定是外部规模经济,是动态规模经济(说明)。,外部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一,对那些具有显著外部经济的产业来说,产业规模的扩大会强化外部经济的作用,促使产品的平均成本和价格的降低,竞争力提高,从而可能产生新的出口部门。具体而言:在那些条件相似的国家(要素禀赋、技术和偏好)中,首先进行生产和出口某种产品的国家将获得该产业的比较优势,并能通过外部经济的作用来巩固和扩大该产业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哪个国家最先进入,谁就可以通过行业的发展率先把成本降下来,形成对后进入国家的成本优势和进入壁垒,使本国成为生产和出口国。(外部规模经济的作

12、用可导致贸易发生),外部规模经济影响分工格局的例子,瑞士和泰国钟表产业的分工注意的两个问题1、由于假定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所以AC=P,所以,这里不是供给和需求的交点,而是可用平均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来确定价格和产量。2、由于分析的外部规模经济,所以平均成本曲线的含义是行业的平均成本随行业的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行业规模的扩大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新厂商的进入。就算是行业规模可以一下扩大,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发挥,如技术外溢需要时间,成本也不太可能一下将下来,成本只能随行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步下降,在行业扩大的初期,必然面临高成本。而内部规模经济,单个厂商一下子就可将成本降下

13、来。,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第二,哪国先生产和出口有时是由于偶然的历史机遇或政府的扶持等因素决定的,不是由成本决定的,即分工带有偶然性,为获取具有显著外部经济产业的战略利益和有利的国际分工,一个国家不能消极地等待偶然的机遇,而应当通过积极的政策干预达到这一目的。(贸易政策:政府干预)第三,外部经济产业的国际贸易必然会对本国和外国消费者以及出口商品生产者带来利益,甚至能使外国的生产者得利,但如果它夺走了外国生产者的生产份额,则会使其竞争对手受到损害。(福利分析:从没有贸易到有贸易,福利增加。但是,因为生产国未必是成本最低的国家,所以长期来看,难以确定),国际贸易对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国际

14、贸易强化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1、面临两个市场,即市场扩大,使行业规模有机会扩大。2、贸易加剧技术外溢,使外部规模经济作用进一步发挥。,内部规模经济(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很多产业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特性。原因主要是生产技术和投入的不可分性,如有些设备只有产量足够大时才采用。另外,产量大时才能提高专业化和分工的程度,而专业化和分工可提高要素的生产率的。A 由于规模经济的制约,这些行业不可能允许有很多厂商存在,因此,具有内部经济的行业,往往是不完全竞争的行业。(寡头垄断结构。题外话,产品的差异也导致了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B 一方面,由于存在规模经济,又由于差异产品之间在要素投入上的相似或相同,使各国

15、倾向于减少所生产的差异产品的种类,扩大自己生产的某一种或某几种差异产品的生产数量。(资源转移);另一方面,需求的差异性又使厂商倾向于增加生产的差异产品的种类。因此,厂商权衡提供的差异产品的种类的数量。因此,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存在国际贸易的情况下,由于市场的扩大,使内部规模经济作用可进一步发挥,成本可进一步下降,同时,生产差异产品的种类可能进一步减少。(原因1一种差异产品产量增加导致资源二次转移,2一些种类生产规模小,成本高,转由别国生产)。但是,由于各国在差异产品上的国际分工,使一国消费者能消费到的差异产品的种类比以前增加。A(扩大)、B、C(停产)分工的格局如何确定。1两国可以通过协议分工。2偶然的原因、历史原因、政府扶植。所以,内部规模经济可以成为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一点说明:,1、贸易后厂商的数量以及分布一般来说,分工贸易后由于规模经济世界厂商数量应该减少,即商品的种类减少,但是如果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很大,厂商成本下降很多,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极大,这时,消费者可能增加消费的种类,尽管新增的种类成本可能很高,这样世界商品的种类可能会增加。数例:比如原来黑笔5毛,红笔5毛,现在由于规模经济,分别降为1毛,这样一个消费者在买了红黑笔后,又花8毛买了一只篮笔,如果红黑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