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先秦诸子选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550062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师版: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师版: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师版:先秦诸子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师版:先秦诸子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版:先秦诸子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先秦诸子选读(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诸子选读庄子庄子的文章非常有特色,鲁迅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庄子著书,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清代学者林云铭也说庄子是“文字中的鬼神” , “不可不全读” 。【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3、能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 ,积累名言警句。 【课前预习】一、关于庄子庄子(约前 369 年前 286 年)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 ,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

2、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 (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 。主张“无为” ,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二、关于庄子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

3、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 (被道教奉为南华经 ) ,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一、 无端崖之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并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2、分析、评价庄子的哲学思想。3、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文言基础知识。2、疏通文意,加强诵读,理解第 1、3、4 则的大意,感知庄子寓言的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庄子的思想观点并给予客观的评价,认识庄子思想的现

4、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讲授第 1 则、第 3 则、第 4 则选文。2引导学生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课前预习】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郢人() 斫() 履() 揖()踵() 怵() 缁() 会稽()期年() 惮赫() 离而腊之() 穷闾()槁项() 黄馘() 忿然()(答案:yng、zhu、l、y、zhng、ch、z、kui、j、j、d、x、l、go、x、fn)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且解释词义。1、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_通_,意思是_2、骛扬而奋鬐_通_,意思是_3、趣灌渎_通_,意思是_4、王说之_通_,意思是_5、夫处穷闾阨巷_通_,意思是_6

5、、反于宋_通_,意思是_(答案提示:1、 “恂”通“瞬” ,意思是“瞬间” ,与“目”合在一起,指“眨眼” 。2、 “鬐”通“鳍” ,意思是“鱼鳍” 。3、 “趣”通“趋” ,意思是“奔向” 。4、 “说”通“悦” ,意思是“高兴” 。5、 “阨”通“隘” ,意思是“狭隘” 。6、 “反”通“返” ,意思是“返回” 。 )三、古今异义词解释。1、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古义是_,今义_2、适矢复沓古义是_,今义_3、犹象人也古义是_,今义_4、莫不厌若鱼者古义是_,今义_5、饰小说以干县令古义是_,今义_(答案提示:1、 “虽然”古义是“虽然这样” ,今义常用作关联词,表转折。2、 “复沓”古义是两

6、个词语, “复”是“又”的意思, “沓”是“合”的意思,今常看作是一种修辞方法。3、 “象人”古义是“木偶人” ,今义是两个词语。4、 “厌”古义是“满足” ,今常常表示厌烦。5、 “小说”古义是“偏颇琐屑的言论” ,今是指一种文体。 )四、解释加点词语的用法。1、离而腊之本义是_,这里_2、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本义是_,这里_3、揖御寇而进之本义是_,这里_(答案提示:1、 “腊”本义是“干肉” ,这里指“做成干肉” ,名词用作动词。2、 “活”本义是“活着” ,这里是指“使活” ,使动用法。3、 “进”本义是“前进” ,这里是指“使前进,上前” ,使动用法。 )五、一词多义。1、若能射乎

7、 若:_2、任公子得若鱼 若:_(答案提示:你;此)六、特殊句式。1、投竿东海 _2、宋人有曹商者_(省略句,定语后置句)【文本探究】一、 “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抒发了庄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要好好珍惜,没有“他” ,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庄子告诉我们,并非什么人都可以充当对象。斫者与被斫者都同样了不起,失去任何一方都不能成功。故庄子与惠子同匠石和郢人,双方的对立与配合是自然和谐、天衣无缝的。他们的对立与配合,不仅凝聚着思想互异的默契,凝聚着友谊,而且也凝聚着个体生命得以最自由最充分发挥的自然真实。所以,人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

8、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却极为笃厚,就像庄子与他的好友“惠子” 。二、结合现实,谈谈你对第 3 则寓言故事的理解。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解析: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例如:种植、教育孩子方面、 “文革” 、 “大跃进” 、盲目地建设“开发区”等等。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强求一律,反而坏事。一个人的本真是最重要的,不要试图去改变本真。三、仔细研读第 4 则文本回答以下问题:(1)这则寓言故事的特点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任公子的作为? 解析:奇特的夸张、大胆的想象,还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雄浑壮阔的描写,极尽写作之能事来

9、写任公子,这可是个目标远大、干大事的人啊!(2)庄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你有何启发?你想到了哪些人物?解析:人生在世,应当有大志向、大抱负,才能达到目的,才能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参与同家管理。 学生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你们看他们:南郭先生、赵括、蒋干、马谡。【课后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顾谓从者曰 _2、郢人垩漫其鼻端_3、使匠斫之 _4、匠石运斤成风 _5、臣之质死久矣 _6、措杯水其肘上 _7、临百仞之渊,背逡巡_8、夫至人者 _9、旦旦而钓 _(答案提示:1、回头;2、白色土;弄脏;3、用斧头砍;4、斧头;5、目标;6、安放;7、退却;8、修养到最高境界的人;9、天天)二

10、、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于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梁国而吓我邪? ”1、解释下

11、列加红词语的含义。(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_(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_(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_(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_ 3、庄子讲鵷鶵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纹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1、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含义。(1)使使使厚币迎之 _(2

12、)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_(3)养食之数岁 _(4)衣以纹绣 _2、找出文章中出现的判断句,并把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 3、庄子在故事中是怎样说理的,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_ 参考答案: (一)1、 (1)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2)都城。 (3)停息。 (4)怎么。2、追求自由快乐。3、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庄子是一位不追求名利之人。(二)1、 (1)前一“使”为派遣,后一“使”为奉使命办事的人,即使者。 (2)用作祭品的牛。 (3)喂养。 (4)穿、披。2、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3、采用比喻说理的方式,说明自己不愿为世为累,不愿为名利所累,愿意过自己快乐自由的生活。三、交流提升:(学

13、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1、庄子的寓言和孟子的寓言分别给你怎么样的阅读感受?说说他们之间有何不同?解析:孟子的寓言(如王好战 )虽然有夸饰,但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其人物、事件、情节基本上不背离现实生活。 庄子的寓言倾向于对现实经验做超现实的夸张。2、对庄子的“奇怪之语” “虚妄之文” ,你怎么看?解析:东汉前期的著名学者王充曾经用批评的口吻说:“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说虚妄之文。何则?实事不能快意,而华语惊耳动心也。 ”(论衡对作 )又说:“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 ”(论衡艺增 )他的批评对作家和读者都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可是必须承认,文学作品中的“奇怪之语” “虚妄之文”确实可以给读者带来卓异不凡的审美体验,引起读者更加强烈的阅读快感。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在移居诗中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