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二外七年级语文《陌上桑》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380875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二外七年级语文《陌上桑》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洛阳二外七年级语文《陌上桑》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洛阳二外七年级语文《陌上桑》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洛阳二外七年级语文《陌上桑》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洛阳二外七年级语文《陌上桑》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二外七年级语文《陌上桑》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二外七年级语文《陌上桑》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 乐 府,陌上桑,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称之为陌上桑。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注音 隅( ) 襦( ) 绮( ) 髻( ) 姝( ) 鬑( ) 倭堕( ) 捋髭( ) 踟蹰( ) 骊驹( ),字词检测,y,r,q,j,sh,lin

3、,w du,l z,ch ch,l j,3,4,5,青: 不: 殊: 何用: 一何: 宁可: 襦: 绮: 姝: 陌: 著: 踟蹰:,字词检测,二 词语,黑色。,通否,能否、是否。,出色,与众不同。,即用何,凭什么(标记)。,怎么这样。,愿意。,短袄。,有花纹的丝织品。,美丽的女子。,田间的路。,着,戴。,徘徊,停滞不前的样子。,3,4,5,三 古今差异 坐:古, 今, 谢:古, 今,,字词检测,因为,由于。,乘、搭。例,坐车。,请问。,表示感谢。,3,4,5,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罗敷的容貌之美,为什么夸赞其环境、器物和服饰?,夸赞环境、器物和服饰的目的在于烘托罗敷之美。,问题,为何要极力写众人被

4、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写众人的表情是用侧面描写衬托罗敷之美,问题,没有直接写罗敷的容貌,你能感受到她的美吗?,以虚寓实,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从而去展开联想和想象。,问题,本诗的夸张与细节描写相结合,使人觉得夸张得真实可信。试举例说明。,如: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倾倒,乃至“来归相怨怒”,其动作神态刻画的淋漓尽致,而且夸张得合情合理 ,真实可信。,问题,诗的后半部分写罗敷的人格之美。作者只是从正面把罗敷的语言行为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一是文字简约,显得干脆利落,二是表现有力,形象鲜明。因为前半部分对罗敷已作了多方面描写,如果这

5、里再作细致描写,就会显得累赘、拖沓。,问题,赏析,罗敷: 美丽非凡 机智善变 不慕权贵,使君: 荒淫无耻 巧取豪夺 自取其辱,本篇是汉乐府民歌中著名的叙事诗, 采用喜剧手法来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 同时塑造了一个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这首诗充分调动了民歌中常用的铺叙 手法,写得文辞飞动,酣畅淋漓。诗歌语 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含蕴着一种幽默俏 皮的情韵,千百年来传诵不绝。,品 评,陌 上 桑 汉乐府,器物、服饰,外表与内心兼美,罗敷,太守,依仗权势,严拒太守,旁人怨怒,勇敢与智慧并具,正面描写,荒淫无耻,对比,3,4,5,达标测评,一:请谈谈你对罗敷这一形象的认识。,二:请试用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描述本班一位同学的特征。,三:反复朗读,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