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515764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无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 2010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24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狭义刑法是指( )A.单行刑法 B.刑法典 C.附属刑法 D.实质刑法2.概括地说,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A.惩罚犯罪 B.打击敌人 C.保护法益 D.保护人民3.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 )A.三权分立学说 B.心理强制学说 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D.自然法思想4.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 )A.属于自然人犯罪 B.属于单位犯罪 C.自然人和单位成立共犯 D.适用双罚制根据该特征以及相关司法解

2、释,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的情形:(1 )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单位实施犯罪的,按个人犯罪处理。(2 )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处理。(3 )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按个人犯罪处理。(4 )刑法 393 条,单位行贿后利益由个人私分的,按个人犯罪处理。(5 )涉嫌犯罪的单位在审判之前或过程中被依法撤销、宣告破产等原因不复存在的,追究直接责任者责任。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

3、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任何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一定不是既遂的结果) ,应当减轻处罚。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 )A.减轻处罚 B.免除处罚 C.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7.属丁处断的一罪的是( )A.继续犯 B.连续犯 C.想象竞合犯 D.结果加重犯实质的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的一罪(数行为法定为一罪):惯犯、结合犯;处断的一罪(数行为处断为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8.在我国刑法中,下列各项中

4、属于主刑的是( )A.拘留 B.罚金 C.管制 D.劳动教养9.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驱逐出境是( )A.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国( 边) 境 B.请求外国人离开中国国( 边)境C.强迫犯罪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D.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 境l0.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人( )A.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B.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C.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D.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及其所知道的他人罪行的行为11.我国刑法规定的叛逃罪的主体是( )A.一般主体 B.国家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的其他国

5、家工作人员1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劫持航空器罪的行为对象是( )A.航空器 B.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的航空器 C.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 D.我国的航空器刑法第 121 条,在我国航空器包括民用和军用等,但在国际公约中,仅指民用航空器。13.生产、销售假药罪中的假药是指( ) 【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A.所有的假药 B.假的人用药和兽药 C.用于人体的假药和非药品 D.假的人用药、兽药和农药14.我国刑法规定的虚假破产罪的主体是( )第一百六十二条第四款A.公司和企业 B.一般主体 C.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D.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6、1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的主观方面是( )A.故意 B.故意,且具有谋利的目的 C.故意,且具有出卖的目的 D.故意,且具有营利的目的16.将电信卡非法充值后使用,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诈骗罪 C.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D.票据诈骗罪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主观方面是( )第二百七十六条A.故意式 B.故意,且具有破坏生产的目的C.故意,且具有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 D.故意,且具有报复的目的1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传播淫秽物品罪的主观方面是( )第三百六十三条A.故意,且具有牟利的目的 B.故意,不需要特定目的C.故意,且具

7、有营利的目的 D.故意,且具有贩卖的目的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 )第三百八十二条A.国家财产 B.公共财物 C.国家和集体的财物 D.本单位的财物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是( )第三百九十五条A.国家工作人员 B.一般主体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2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E.罪刑相适应原则 22.根据我国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的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

8、6 周岁的人,可以构成的犯罪包括( ABD )A.抢劫罪 B.放火罪 C.决水罪 D.贩卖毒品罪 E.背叛国家罪23.根据我国刑法,成立犯罪集团的条件包括( )A.事前通谋 B.具有分工 C.人数较多 D.较为固定 E.目的明确2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减刑适用的对象包括( )A.被判处拘役的罪犯 B.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C.被单独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D.被单独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 E.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原判刑罚的制度。 (注意不包括:死刑)25.

9、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发生的时间不同 C.犯罪的方法、手段不同 D.行为对象不同 E.罪过形式不同伪证罪中的故意作虚假证明为犯罪人隐匿罪证的行为,与窝藏、包庇罪有相似之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窝藏、包庇罪为一般主体;伪证罪是特殊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与翻译人。(2)窝藏、包庇罪发生的时间没有限制;伪证罪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中。(3)窝藏、包庇罪是通过使犯罪人逃匿或者采取其他庇护方法,使其逃避刑事制裁;伪证罪掩盖的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犯罪情节。(4)窝减、包庇的对象既可以是未决犯,也可以是已决犯;伪证罪所包庇的对象只能是未决犯。(未决犯指

10、还没有经法院判决定罪的人犯,关押在看守所内。与已决犯相对。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26罪刑相适应原则:27自救行为:28追诉时效:29 集资诈骗罪: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30.甲盗窃手枪并非法持有 1 个月后,因与乙发生纠纷而用该手枪杀死乙。在本案中,由于盗窃枪支罪与非法持有枪支罪之间有吸收关系,盗窃枪支罪与故意杀人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因此甲只成立故意杀人罪。( )理由:此案中,非法持有枪支罪被盗窃枪支罪所吸收,构成

11、盗窃枪支罪;而甲并不是为杀人而盗窃手枪所以不属于牵连关系,因此甲成立盗窃枪支罪和故意杀人罪。31.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一人所犯的数罪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时,不论是适用“先并后减”还是适用“先减后并”的方法进行并罚,对该犯罪分子实际执行的刑期都不会超过 20 年。( )理由:“先并后减”或“先减后并”是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执行刑罚期间发现有漏罪或再犯新罪时适用,数罪并罚不超过 20 年;而在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被判处有其徒刑,实行数罪并罪时最高刑期不超过 20 年,32.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理由: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未

12、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33.在劫取财物的过程中,为了制服被害人的反抗而故意杀人的,应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理由:为抢劫财物,对反抗中的被害人伤害致死,其目的是为了制止反抗,抢劫财物。并非抢得财物后杀人灭口,因此,只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34.法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答:35假释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答:36职务侵占罪的主要法律特征是什么?答:六、论述题(本大题 14 分)37试述必要的共同犯罪及其种类,并举例说明。答:38.阅读下面案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因打牌将钱输光,二人在回家的路上商议如何再搞点钱用。此时,甲、乙二人突然发现被害人丙一人走在前面,二人对望一眼后冲向丙,甲从背后将丙的腰抱住,乙趁势将丙的手提包夺走,然后,二人一道迅速离开现场。问:对甲、乙二人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为什么?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