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语文版每课一练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153470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语文版每课一练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河源市语文版每课一练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河源市语文版每课一练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河源市语文版每课一练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河源市语文版每课一练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市语文版每课一练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市语文版每课一练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执笔人:谢春林 审核: 检测时间:2012年9月 日 姓名: 班级: 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课型:检测反馈课基础题:文言字词和句子的翻译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乐者( ) 4相与步于中庭( )5水中藻荇交横( )6庭下如积水空明( )7. 盖竹柏影也( )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_发展题:课文内容解答3、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_4、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

2、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 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 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提高题: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本文选自_,作者_,字_,号_,_(朝代)_家、_家,与父_、弟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之列。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_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_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_中考链接:古诗词赏析 天静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

4、”、“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_2、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讲学稿答案: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 进) 2欣然起行(愉快的样子)3念无与乐者(想到

5、 ) 4相与步于中庭(散步)5水中藻荇交横(纵横 )6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 )7. 盖竹柏影也(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原来)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有闲情雅去的人)(语气词,罢了)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庭院下的月光像一泓湖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发展题:课文内容解答3、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燃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4、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B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 孤寂的特殊心境。(乐观豁达的心境,“闲人”)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

7、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提高题:课内文段阅读来源:xYzKw.Com来源:xYzkW.Com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本文选自苏轼文集,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同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列。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3、“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参考答案:作者连发两问,却无需回答。月色常有,竹柏亦常有,但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可多得啊!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浮沉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余甘。看来作者是以“闲人”自居,也以“闲人”自傲。当时他虽有微官在身,却有名无实,“闲人”二字

9、也是自宽自慰。从官场上的失意者变为大自然的欣赏者,他能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说明他能够发现自然美,吟咏自然美,同时也是在发现自己,吟咏自己。“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最后这一句慨叹,诚然有自豪和自慰的意味,但较多的还是惆怅和悲凉。世间如此孤寂者又有几人呢?谪居的境遇,无时无刻不缠绕着他。虽然作者情怀豁达,尽力在排遣内心的苦闷,但消极的情绪还是无可奈何地流露出来了。中考链接:古诗词赏析来源:学优中考网 天静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2、 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来源:学优中考网xYzk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