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粮食安全问题调查实践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5152133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3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粮食安全问题调查实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粮食安全问题调查实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粮食安全问题调查实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吉林省粮食安全问题调查实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吉林省粮食安全问题调查实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粮食安全问题调查实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粮食安全问题调查实践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粮食安全问题吉林省粮食安全问题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102010 年年 8 8 月月 1313 日日 团队名称: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团队名称: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指导教师: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玉明慧指导教师: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玉明慧 团队成员:孙歌溪(经济学团队成员:孙歌溪(经济学 082082 班)班) 谢谢雳(国贸雳(国贸 071071 班)班) 张春苗(旅管张春苗(旅管 081081 班)班) 李欣欣(旅管李欣欣(旅管 081081 班)班) 张译心张译心( (旅管旅管 082082 班班) ) 杜小慧(旅管杜小慧(旅管 0

2、83083 班)班) 一、一、 实践目的实践目的 基于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全自立 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同时,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不仅是立足我国国情的需要, 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本次实践单位,基于它是吉粮集团与民营企业合作的一个规模最大的收储公司, 同时位于榆树市吉林省的产粮大县,正所谓资源丰富,有足够的场地备于收购和 储存粮食,不断更新设备,并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 本次实践根据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将国内与国外粮食安全问题进 行对比,更深一步地了解粮食安全问题。 二、二、 实践内容实

3、践内容 13 日参观实践单位,熟悉一下周边的环境 本次实践单位位于福安收费站南侧,地理位置优越,占地面积大,同时有足够的 空间储存粮食。单位各部门分工明确,工作流程清晰明确。 24 日熟悉公司每年的工作流程,掌握大致时间及各时间段的工作安排 根据每年的合同安排进行粮食收购和储存工作, 每年在粮食刚收获的时候做好 初步收购准备,控制好整个粮食安全局面,纵观粮食市场价格,根据粮食质量和 控制粮食水分,给定粮食价格。次年春季,做好粮食最后的收购工作;同时,由 于气温逐渐升高,粮食易潮易发霉,切记做好粮食的储备工作,实践单位正是基 于这一点,拥有两个储备大库便于粮食的更好保存。 35 日 6 日熟悉会

4、计每月报账流程,以及每月公司的支出收入结算 初步熟悉会计走账过程,记录每月成本运算,收入支出等账目总结。 47 日 8 日熟悉整个收购过程,如何判断粮食质量以及粮食水分 每当送粮车进院内,首先化验员要直观检查粮食质量,然后通过仪器测量粮食水 分,根据质量和水分与送粮商贩协商价格,当价格一致时过秤开票,并跟随指定 工作人员到场地卸粮,再空车过秤称量,得出差值,计算粮食价格,手持单据隔 日到会计室结算粮款。 59 日纵观国家政策和国内外粮食安全问题相对比,找寻合适政策 对于一个粮食收购和储存基地,首先要各部门协调到位,管理有方,这样每个细 节紧密联系才能使整个工作合理进行。 610 日总结此次实践

5、工作,进行汇总。 7同时又走访一家粮油公司(吉林省昆禹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对粮食安全问 题做好调查研究。 三、实践结果、实践结果 粮食安全和增产增收是“三农”问题的焦点,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将“米袋 子”、“菜篮子”和“钱袋子”工程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然而,“ 谷贱伤农”、 “高产穷县”、 “农田撂荒”、 “粮食生产要素外溢”等现象也一直困扰着我们。 尤其是目前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不断下降而形成的食用油安全危机更加引起了社 会对粮食安全和增产增收的关注。反思造成这些现象和危机的原因,农业技术是 一个因素,而主要是政策、价格和贸易问题。因此,究其根本原因实际上是对于 农业社会性的认识问题。 农业的社会性表

6、现为粮食、蔬菜、食用油等农产品是社会性和经济性有机统 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特殊商品,具有显著的社会公益性和半经济性 特点。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充分运 用政策调控和市场调节两种机制,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95%的自给率。冷静分析我国食用油危机,不难 看出我国粮食也同样面临着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外资的渗 透和控制为特征的粮食生产(产业)链问题。 种业问题, 粮储加工销售问题, 化肥、 农药、饲料、农机等生产资料问题,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 深,95%自给率的粮食安全系数面临严峻

7、挑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应对这种危机的策略就是要从农业的社会性规律出发, 扭转政策调控机制与市场 机制失衡的被动局面。 应对的策略措施:一是要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外资在种业、粮储加工销售和化 肥、农药、饲料、农机等生产资料领域的经济权限,保障我们调控粮食安全的绝 对主动权。二是要建立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增强我国企业对种业、粮储加工 销售和化肥、农药、饲料、农机等生产资料领域的控制能力,逐渐恢复我国企业 对粮食市场的主导地位。 农产品的社会公益性和半经济性特点决定了在市场条件下,农业的(尤其是 粮食生产)增产增收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农产品的价格不仅影响到农业的增 产增收,也更关系到

8、社会的稳定。因此,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思想就是要按照农 业的社会性规律,坚持抓大放小原则,对于主要粮食、蔬菜、食用油、副食品等 大宗农产品采取以政策调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机制。以粮食为例,重点抓两 头。对生产者农民建立“平均社会收入水平化”的收购保护价政策体系,对消费 者居民建立“平均社会消费水平化”的销售保护价政策体系, 这样在有力保障农 民和居民经济利益的同时,能有效地吸引、优化优良的生产要素,实现可持续性 发展。对于其它经济类农产品则采取以市场调节为主、政策调控为辅的机制,依 据当地的经济、 社会和环境特点发展特色农业, 实现“一村一品一企”式产业化、 规模化和效益化发展。 四、实践总结

9、四、实践总结 由于今年夏季吉林省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影响粮食生产,部分受灾地区 粮食绝收,有关部门断定今年粮食减产,同时粮食价格将大幅度提高,随之带来 全国食品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压力增大。 榆树以南不少乡镇,农民粮食受到洪水侵袭,造成粮食绝产,颗粒不收。电视和 报纸上也不断报道,农民尊坐在天地里痛哭的画面。此时此刻,我们更多的是同 情,恨不得投身到志愿者的服务队伍之中。 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具有 5 个特征: 1、粮食供给的价格性大,粮食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粮食是特殊商品,与一 般商品的供求规律不同。一般商品的需求规律是: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价格下 降、需求上升。但人们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则是刚性且

10、基本稳定的,价格再变化, 需求都是一个常量。从供给看,价格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很大,粮价高了,农民就 会多种粮; 价格低了, 农民就会少种粮, 收益是农民种粮的参照系数。 粮食多了, 价格就会下降,“谷贼伤农”,就会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过少,价格就 会上升,“米贵伤民”,则会加重居民和缺粮农民的经济承受力,另一方面又刺 激农民种粮的兴趣,又导致价格下降的走势。这种规律决定了粮食既不能多,又 不能少,而粮食生产的特点恰恰不是多就是少。 2、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和波动性交织,调控难度大。粮食生产既有自然风险, 又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就是粮食价格变化带来的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市场价格 的不确定性,带来生

11、产的不确定性。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交织,加剧了粮食生产 的波动性。粮食储备可以调剂丰歉余缺,但储备过多又会增加费用,储备过少又 不足以抵御风险,是个两难选择。尤其是贫困地区,往往既缺粮,又缺钱,政府 调控能力十分薄弱。粮食政策是系统工程,生产、流通、储备、补贴等要统筹考 虑。 3、粮食问题具有“放大”效应。粮食是必须品,供需紧张,就可能引发大 的波动,带来连锁反应。20 世纪 80 年代未(1987 年1988 年)和 90 年代初期 (1993 年1995 年)的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都与粮食供给出问题、粮价大幅 上涨有关, 二者相互推波助澜,国家不得不进行收缩性的宏观调控。 2003 年“非

12、典”期间,国内粮价引起波动,进入秋收时节,各地纷纷出现快速攀升迹象,中 国粮价出现 6 年以来的首次上扬,平均涨幅达到 20%左右。2006 年随着国际粮食 偏紧,价格再次波动上扬。迄今,粮食价格每年以 10%的涨幅上涨,低粮价的时 代已一去不复返。 4、粮食问题具有“羊群”效应。我国有 3 亿多农户,9 亿多农民,生产的 同构性强。居民消费也有从众心理,买涨不买落。生产也跟风,消费也跟风,一 哄而上,一哄而下,要么增幅很大,要么减幅很大,导致粮食控制的难度大,成 本高。 5、粮食政策具有“滞后”效应。粮食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户经营规 模小,调控具有滞后性。问题出来了,才研究政策,往往是“

13、亡羊补牢”。改革 开放以来, 我国的粮食政策先后进行了五次调整。 今年政策明年才能见效。 因此, 处理粮食问题要未雨绸缪,短期政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 位,视仓廪盈实为盛世景象。汉武帝时的“太仓之禀陈陈相因”曾被史家称颂。 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昔中描写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也是 一番美妙的景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成功 地解决了亿万人民温饱问题,实现了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 越,取得了用世界不足 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近 21%的人口的辉煌成就。2004

14、 年起,中央相继发出了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措施。如 取消农业“四税” (农业税、 林特产品税、 牧业税和屠宰税) 政策, 实行农业“四 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农业和农 民得到“休养生息”,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每年减负约 1250 亿元;初步建立 了符合我国国情,财政综合补贴与财政专项补贴相结合,管理逐渐规范的农业政 策补贴体系。2007 年农民直接享受财政支农投入过 700 亿元,2008 年达到 1100 亿元。实施并建立了农业和粮食生产投入增长机制。如实施对粮(油)大县奖励 政策,对稻谷、小麦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大对粮食主产区

15、转移支付力度等, 这些政策和机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五年丰收,年粮食 总产量达到 5 亿公斤。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同步增长,粮食生产由恢复发展 到稳定发展。同时,完善粮食省、市、县长负责制,强化各级政府在粮食生产和 粮食安全方面的责任,完善并建立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及成品粮储备机制,粮食库 存安全系数达 20%以上,粮食总量基本实现自给,粮食安全基本得到保障。粮食 安全水平仅次加拿大、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四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粮食是一个弱势产业,本身受生长周期、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制 约, “靠天吃饭”的因素依然存在。 从需求上看, 我国今后二至三十年人口增长、

16、 耕地面积减少和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不可逆转,世界粮食偏紧,形势严峻, 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保证自给;从生产上看,耕进减少,基本生产面 积难以控制;科技落后,单产产量难以提高;经济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 不高,粮食大幅度增产的可能性不大;从客观上看,一部分贫困和失业人口短期 难以消除, 大部分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经济发展工业转化用粮增加形成供需矛盾, 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一)需求要素: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势态 就国内而言,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五个不变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一是全国人口总数量庞大,基数高,每年增长 10短期内不会改变。 二是人口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 到十一五末人口城市化水平提 高到 40%以上。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商品粮每年增加 100 亿斤以上。 三是居民生活结构进一步改善不会改变, 消费食物的多样化优质化趋势将加 剧食品的消费数量越来越大。 四是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会改变,继 续大规模退耕还林、还牧、还草、湿地保护,这必然需要增加退耕还林补助和食 物供应。 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