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474564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论人文主义的成立及其内涵(上)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为中心的基础性理解注:本论文原为一篇,提交给第七届国际新儒学会议(2005 年 9 月 10-12 日在武汉大学举行) 。 重庆社会科学发表时嫌太长,分上下两部分分别发表在 2005 年第 8、9 期上。内容提要:本文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以现代新儒家的探讨为基点,通过人文主义在西方的限制与不足的分疏进而指出:打开道德的主体之门为成立人文主义的唯一进路,而中国文化正可以成就这一进路,它可以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摄的系统,领导文化生命前进的最高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人文主义与

2、幸福的问题,以说明人文主义应如何关照人的物质性存在。关键词:现代新儒家 人文主义 道德主体 幸福一九五年,徐复观翻译了日人三木清氏的西洋人文主义的发展 一文,发表于理想与文化第九期。在该文中,三木清氏梳理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了其限制与不足,同时对人文主义之成立及其本有意涵作了理论上的概括。 (1)该文的是非得失在此不论,但它却引发了港台现代新儒家对人文主义的普遍反省与探讨。牟宗三由此写了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 、 人文主义的完成和人文主义与宗教诸文;唐君毅由此写了世界人文主义与中国人文主义 、 人文主义的名义诸文;徐复观由此写了中国古代人文精神之成长 、 一个中国人文主义者所了解的当前

3、宗教(基督教)问题 ,他更在此基础上,写成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一书,来阐发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的发展与落实。本文之上篇将在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的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论述人文主义之所以成立的基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文主义与幸福的问题,以说明人文主义应如何关照人的物质性存在。而这,只能在中国文化中才能被很好地解决。一、人文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与不足“人文”二字虽为中国文化所固有(易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但人文主义却是西方文化中 Humanism 一词的译语,也有人把它译成人本主义。所谓“人本”在西方文化中是相对于“物本” 和“神本”而言的。然西方文化占强势地

4、位的是“物本”和“神本”,前者成就科学和形而上学(哲学) ;后者成就宗教信仰。人文主义只是在“物体”和“神本”之间作一些补漏救弊的工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唐君毅才说:“西方之人文主义 ,差不多均是由于欲对治或反抗某种文化上的偏蔽而兴起。 ”(2)也正因为如此,牟宗三才说:“ 在西方学术思想传统里,人文主义不是主流。而且它也是潜伏在那里,时隐时显,因此它始终没有彰显出来,完成其自身之系统,以为领导其文化生命前进之骨干。 ”(3)这就是说,人文主义虽然是西方文化中提出的概念,但因“ 人”这个“本”被“物本”和“神本”给闷住了,故从人文主义在西方文化的发展来看,并不能尽人文主义的全蕴。那么,在现代新

5、儒家看来,人文主义在西方文化的发展中到底有哪些限制与不足呢?人文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若就其粗线索勾勒,可分为西塞罗时代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十八世纪德国的人文主义。这三个阶段的人文主义其具体内容或容有差异,然就它们的基本性格而言,皆不能担当领导西方文化生命的使命,则系其共性。因为它们有其不可克服的限制与不足。关于西方人文主义的限制与不足,牟宗三在其人文主义的完成一文中有详细的分疏与指陈。首先,看西塞罗时期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一概念,在希腊并未成立,其成立在西塞罗时期的罗马,故西塞罗是西方文化史上第一个意识到人文主义内容及其价值的人。他之所以有这种自觉的意识,牟宗三认为:“是由

6、于罗马原是一野蛮民族” ,故西塞罗的人文主义自觉“正表示野蛮无文的民族开始自觉到自己之野蛮,自己之纯为赤裸裸的原始生命之不足,反省到自己之寒伧,而想要过一种有文化的生活。西塞罗的人文主义,正尽了这个责任。 ”但因这个责任只落实在“现实生活之重自由、尊理性、富美感,这种广泛意义的生活情调” (4)之上,因此,这时的人文主义只注意到广度方面的礼仪规范之上,并没有由此复向内向深处开发,以彰显出人文主义得以成立的文化生命的最后根据。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人文主义自觉,正如唐君毅所说,是基于由外在的观解而来的补漏救弊,并非直接从人之自身而要求自立起来。这实际上并不是自觉,而是他觉,依他而觉。这样一

7、来,此时的人文主义则既有其成就,亦有其限制。其成就在:这种人文主义能极成有教养、合规范的社会政治生活;其限制在:这种有教养、合规范的社会政治生活,只是外在的重秩序、尚和谐,实不能凝聚收摄于人的生命中而得以最后的贞定。因此,可以说,此时的人文主义所成就只是外在的、形式的、美的人间境观,而这种美的人间境观因是外在的、形式的,因而是松散的、虚脱的,随时可以滑坠堕落。这是因为,人文主义若只落实在现实的生活情调之上,即是松散的、无“本”的,而无“本”,则自身并不能挺立得住。其次,再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之得到世界的意义,是在这个时期。但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依然承继了人文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的发

8、展传统,是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桎梏的对治和超克。故此时的人文主义还是停留在外在比照之后的补救,而不是人自身的自觉自立。Renanissance 的本来意思是“人的再生”,即把人从神的蛰伏之下解救出来。所谓“ 再生”,依牟宗三的理解,就是:“对于现实的人生,现实的自我,个性的自我,有一种春天之情的喜悦感,而且有一种现实的人间爱”。 (5)这样,因重视个性的自我,人的普遍的理性的一面被忽略,而特别重视人的气质性的一面。因此,可以说,此时的人文主义因对治基督神学而标举的人的再生,实乃对人的才情等气质之性的肯定。所以,文艺复兴时期有很多在才情上表现其创造力的科学家、艺术家。对人的特殊的气质之性的肯定,同

9、西塞罗时期的人文主义尚只停留在外在的和谐的社会政治生活的美的境观之上,可以说是更进一步地收摄到人自身上来,这是人文主义发展中的一大进步,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最大成就,因为对于人文主义来说,这是逐渐回归到“ 人” 这个“本”上来了。但必然指出的是:人文主义对生命的反省若只到这种程度,而把人文主义得以成立之“ 本”建基在人的气质之性上,则依然有其不可克服的限制。这种限制依牟宗三的看法主要表现在:此时的人文主义尚不能由个性之我进一步内透反显出一个与“ 神”通的普遍的自我。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总是同基督教神学对显而成立,其个中关键是:此时的“ 人”,即个性自我只是一个浑沦的整全,尚缺乏

10、反省的破裂、超越的分解的内在工夫,而见一个超越的普遍自我,以作为个性自我的领导原则。这样一来, “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虽表示人性的觉醒,个性自我的觉醒,然其所谓人性仍只是对自神本落下来而说,而落下来自其自身而观之,又只是一个浑沦的泛说,而个性自我亦只是一个浑沦的整全,因此亦只偏于就才情气而说”。 (6)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彩由此出焉,其流弊亦由此出焉。其精彩处乃在:能尽人之才情的个性创造,而产生出伟大的科学和艺术;而另一方面,正如唐君毅所言,也使得“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利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一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 ( 7)这便是其流弊之所在。

11、最后再来看十八世纪德国的人文主义: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对启蒙思想的“ 抽象的知性”的反抗而成立。而启蒙思想则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反省而作的凝敛、收缩与沉着。前面说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因执着于生命个性的欢欣而成就了伟大的科学和艺术,但这种成就是基于个体生命对大自然的爱好与追逐,它并没有收缩回来在主体内作一超越的反省与分解。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成就大多尚处于经验层面,而科学之所以为科学的知识之学并没有成立。启蒙思想就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那种个体生命的爱好中收缩回来,沉着而为知性的精神。所谓知性,就是逻辑数学所规定的“思想主体” (注意,这个“思想主体”并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

12、,因为它若按康德的哲学来讲实只是一些先天形式,如时空或范畴,如质、量、关系、模态的范畴等,故它是普遍的、客观的、抽象的。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这样一来, “知性” 一出现依牟宗三的看法 “则人之心灵之具体而浑全的活动即被破裂分解而为各方面的形态。知性与直觉分开。因此,了解人的本质亦以抽象的理性视为人之本质” 。 (8)主体为纯知性,客体为纯自然,知性为知识得以可能的条件,这种收缩回来的基于主体的超越的反省与分解,使得“学之为学”的知识之学得以成立。这是启蒙思想的最大贡献。但另一方面,正如牟宗三所言,使得启蒙思想脱离了人文主义的母体,而成为“ 非人文的 ”。因为,若仅

13、以“抽象的知性”视为人的本质,则势必将人的丰富而质实的内容拉空,而人文主义必须从整全性、丰富性和质实性来看人。这是十八世纪德国的人文主义者起来反抗启蒙思想的根本原因。十八世纪德国的人文主义起初是由一批文学家所发起,被称为狂飙运动。他们从一种新的生命感情出发,而反对启蒙思想的“抽象知性”的僵化、空疏。尽管狂飙运动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一样,均是从一种生命之情而进入,但狂飙运动有进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地方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中世纪的神本对立,与宗教不相融;而狂飙运动则通过对生命的深深体验,则见出了宇宙大生命的无限性与弥漫性,从而有一种泛神论的倾向。尽管这与真正的宗教精神尚有很大的

14、距离,但可以见出此时的人文主义与神本并非绝对地不相容了。但这,正如牟宗三所言,毕竟是基于文学情调的主体主义的浪漫精神,这是一种绝对的主观主义,然人文主义必须由主观主义而进到客观主义,主体的客观主义。后来的莱辛、歌德适时地提出“人格”的概念,就是要把人文主义由主观主义向客观主义牵引。他们借用柏拉图哲学中的 Idea(理型)概念,把“人格”作为生命的理型而内在化于生命之中,导入人文主义之中,从而使人文主义克服主观主义的浪漫精神而走向客观主义。这样,人在其自身之中有其内在的形成法则,各个人都是从内的无限发展达到其整严规定的个性。牟宗三认为:“有了人格概念,先把自己的生命内在地客观化,然后始能肯定人间

15、的一切人文活动,见出其能完成人格的教养作用。这就是移向客观主义” 。 (9)所以,在歌德的基于人格的人文主义看来,人格的发展是个性,同时也是整全性。完全的个性,不能不是“全人”,但不是全知全能,而是人的一切能力都得到充分而健全的发展。这便克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因对单纯个性的喜悦,而使得人的能力虽得以充分发展,却又与兽性相纠缠的弊端。这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的最大贡献。然而,歌德等人根据柏拉图哲学的“理型”而提出“人格” 的概念来进入人文主义,其弊端也是极其明显的。生命诚然要客观化,从而开出其意义与价值。但歌德等人取途于柏拉图的“理型” ,则是不够的,因为柏拉图的“理型”是从对象方面

16、,以一种美学情调的观解,再佐以逻辑思辩,而把握的“体性学的有”,一种纯“形式的有”。这是一种思辩哲学,由此而进入人文主义并不能尽其全蕴,因为人文主义必须依仗生命自身的觉悟而开启一个质实的居间领域。也就是说,依据柏拉图的“理型”而提出的“人格”概念并不能尽人性主体之切义,不能树立人之为人的“道德主体性”,并以之真正开辟出价值之源与理想之源。以上论述了人文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尽管在西方文化“神本”或“物本”的压迫之下,作为“人本”的人文主义并不是主流,然而它毕竟或多或少地尽了它提澌心灵、润泽生命的功效。但是,如上所述,它的限制性又使得它不能成为综摄而笼罩的形态,而成为领导文化生命前进的最高原则。那么,形成西方人文主义的限制性的关键点在哪里呢?人文主义建基在哪里,方能成为领导文化生命前进的最高原则?二、人文主义成立的唯一进路根据前面的疏解,人文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特点和功效容有差异,然其所以成立的机缘却是惊人的一致,这便是唐君毅所说的都是“由于欲对治或反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