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3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本内容理解探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4680456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3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本内容理解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3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本内容理解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3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本内容理解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3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本内容理解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3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本内容理解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3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本内容理解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23第二章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3讲 文本内容理解探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部分 古诗文阅读,第 3 讲 文本内容理解探究,“概括分析”是指根据题目,筛选出符合题目意思的信息。它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提取符合题意的信息。一般中考试题涉及提取的内容有:表现人物动作行为的词句;体现人物思想主张的词句;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词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词句;最能体现事物特点的词句;等等。筛选信息时要做到要点齐全,表达简洁确切。,“概括语段内容,理解文段主旨”是指要整体阅读文段,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所述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和结果进行综合概括。考查的内容有: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其发展所导致的结果;

2、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分析人物形象”在全国各地的文言文阅读题中出现较多。一般来说,这类题目对初中生的要求不高,文段简短,内容浅显。,考点分解讲练,结合选文,分析内容 (事件、人物、主旨)或写法,概括语段内容,理解文段主旨,分析文本人物,是文言文内容考查的重要点,其考查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前提下,对文章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分析、提取的能力,属于考查能力的范畴,也是常考的题型,一般以简答题形式出现,有时也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题型解读,考查范围有两个方面。一是文意理解,主要有:概括选文大意;分析文章寓意;概括人物特点、品质;根据要求筛选符合要求的语句;体会作者感情等。二是写法分析,主要有:

3、修辞手法应用效果的分析;根据文章写特点,按要求筛选相应语句;品味精妙语句的表达妙处;对写作特点的归纳概括;对文中引用语句表达作用的分析;对文章突出的写法特点作用的分析。,题型解读,知识要领,概括语段内容,理解文段主旨,分析文本人物,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所述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和结果进行综合概括,把握文段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本人物。表述要力求语言简洁,内容完整。 常见的方法有: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比较高。,知识要领,分析人物形象在文言文阅读题中出现较多。分析时一般是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把握

4、关键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情节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需要我们审视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尤其是要把握关键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评价文段中的人物形象时要结合文本,要客观准确。,一、(2017湖州)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唐李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题例精析,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

5、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题例精析,【注释】从侄:堂侄。耑:即李耑,李白的堂侄。 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 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云梦:属“七泽”之一。 香炉:庐山香炉峰。 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孤负:辜负。,题例精析,1.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及长,南游云梦 及鲁肃过寻阳 B.破涕为笑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C.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方七百里,高万仞 D.恨丹液未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答案,点拨,题例精析

6、,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及:等到。B.涕:眼泪。C.正/方圆。D.就:完成。,C,题例精析,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 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 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 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 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答案,点拨,题例精析,点拨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再根据具体内容

7、分析。D有误,是说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题例精析,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 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 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 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 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答案,点拨,D,答案,点拨,题例精析,3.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耑 乃 稚 子 嬉 游 在 旁 今 来 有 成 郁 负 秀 气。,点拨 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你还是个

8、小孩,在旁边游戏。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耑乃稚子/嬉游在傍/今来有成/郁负秀气。,答案,点拨,题例精析, 4.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临别赠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 李白和宋濂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_ _ _ _,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宋濂:结合自己求学的经历和感受,希望马生刻苦学习。李白:描绘自己游庐山时所见的壮美景象,叙写所不能见到的胜景,希望李耑精神振奋地前往庐山游历(像自己年轻时一样向往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题例精析,二、(2016台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浪游记快(节选) (清)沈 复 余居园南,

9、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为余额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题例精析,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柏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内有石洞如斗室。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株,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即呼曰“无忧树”。,题例精析,太

10、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释】 琢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土人:本地人。太华:指华山。,答案,点拨,题例精析,1.解释下列句中加颜色的词。 (1)惜未及含葩:_ (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_ (3)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_ (4)泉流甚急,修竹绕之:_,点拨 先结合具体语境加以初步理解,然后结合词语相关义项加以推定,也可联系课内学过的相关用法来辅助理解,如“饮少

11、辄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到,等到,到的时候,立即,就,写,书写,长,高,答案,点拨,题例精析,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_,点拨 首先应结合语境,理解其内容,然后逐字逐句译出,注意重点的几个词语,如“觅”“始”“言”要译准确。此外,省略的主语“我”也要补充出来。,(我)下了马,找到泉水漱口,才能说话。,答案,点拨,题例精析, 3.“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柏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 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_、_、 _等特点。,点拨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以及描写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时紧扣语句中的关键词,如“秦槐汉柏”“大”“槐中抱

12、柏”,稍加归纳即可。,古(或古老、古朴),多(或众多、巨大),奇(或奇怪、奇特),答案,点拨,题例精析, 4.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因有哪些?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 _ _,屋如舟式;过着幕游生活(人生漂泊、居无定所);喜欢随意无拘束的生活;等等。(答对两点即可),点拨 解答时要联系文本内容,首先自表面原因来看,“屋如舟式”;其次,从深层来看,作者热爱出游生活,性格自由、率性,“不系”之义应解释出这个层面。,答案,点拨,题例精析, 5.最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一句包含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全文回答。 _ _,点拨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赏析能力。联系文中的关

13、键语句“不系之舟”,以及对房屋环境的描写、对出游经历(无忧树、食林柿)的记叙,可以推知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全文来看,作者是一个喜爱出游的人,这句话写出了自己为未能登华山而感到遗憾,也写出了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游历山水的情感。,结合文本,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评价或谈谈自己的阅读启示,这是一类评价探究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最受关注的试题,也是最有份量和最精彩的试题。因为它重在考查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常见样式有:欣赏型、评论型、感悟型、献策型、补充型、联系型等。如探究古文中经典名句的现实意义,探究作者的创作风格,探究读后感、体会或启示,对文中人物

14、的做法进行评价。,题型解读,知识要领,“能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这是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的要求之一。这类题目表面上开放,自由度高,其实只要抓住文段的主旨,联系自己的实际表述即可,切不可曲解原文、故意拔高、无中生有等。解答拓展延伸题,我们要注意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区别作答。如果是欣赏题,我们可以借用现代文阅读中的解欣赏题的方式作答;如果是人物评价题,我们要根据人物性格特点作答;如果是感悟题,我们要从寓意、人物的优秀品质、故事的含义等角度悟出道理作答;如果是建言献策题,我们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意见;如果是补充例子题,我们要根据要求列举出人物或事件等。,一、(2017衢州)文言文阅读。 白水素女 东晋陶渊明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题例精析,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