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一(苏教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4664868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春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一(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春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一(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春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一(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春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一(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春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一(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春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一(苏教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春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一(苏教版七年级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试卷1一、完成下列字词句的练习。1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 )(2)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3)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填在空格里。 (1)这种狂忘的行为必须加以制栽为了大家的名声。 (2)盖耳曼提出的夸克模形是经过理论分析的。3、根据下面列出的意思,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成语。 (1)连一件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 )(2)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 )(3)一句

2、话包含两个意思,即表面上一个意思,而暗中却藏着另一个意思。 ( )(4)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 )4、默写上下句:(1)学而不思则罔;_。 (2)知之为知之,_,是知也。 5写一段话,把下边3个词语放进这段话中。默默无闻 锲而不舍 赫赫英名6、修改病句。 (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改善。 (2)他的一席话很起作用,把我几天来的忧愁、顾虑都被打消了。 (3)屋里陈列着各色各样的鲁迅过去使用的东西和书。7下面句中的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

3、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梦溪笔谈二则,完成812题。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 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 肤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

4、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8梦溪笔谈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作者是_朝科学家,政治家_。9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岁以大穰( ) (2)贻以金钗( ) (3)其喙有钳( ) (4)人履其板(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 B如土中狗蝎 匠师如其言 C旬日子方皆尽 人皆伏其精练 D其虫旧曾有之 匠师如其言 E以钳搏之 问塔动之因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2)人皆伏其精练。12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忽有一虫生 “忽”字表明事出意外。说明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存

5、在。 B岁以大穰 “以”是“因为”之意。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C、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无可奈何”表明大家无计可施,“密使”“贻以金钗”写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反衬喻皓技术之高。 D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笑”表现出喻皓为自己能解决“塔动”问题而由衷高兴。 (二)阅读外层空间,没有国界和归属的资源,完成1318题。 许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太空将逐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的资源宝库。目前,科学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的铁、硅等资源。而且,人

6、类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会发现,资源不仅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矿藏,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高远的位置、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就是这种地面所不具备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也就是说,高远位置也是一种资源。人们都有这种体会,站在地上只能看到眼前一点大的地方,站在高山上极目四眺,则“一览众山小”。我们利用位置资源,已经发射了通信、气象和对地遥感卫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人之所以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是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而在太 空中航天器里的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物体可悬浮空中飘忽不定。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

7、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这种奇特环境,对人类从事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其密度随离海平面距离的升高而减小,到达100公里以上的高度,已逐渐成为真空。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中含有10000兆个氮分子和氧分子,而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纯净无污染,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 另外,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这团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阳光,这张天幕被物理学家称为大气阴尼。而宇宙空间充满着各种强烈的辐射,如银河宇宙线、太阳电磁辐射等,这将使种子、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胞的遗传密码在排列上发生变化,从中会产生更有价值的新物质。 40多年的

8、空间研究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外空资源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微生物制品的绝妙实验场,是一座可源源不断掘出新物质的富矿。1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轨道极目四眺14外层空间有哪些资源可供人类利用?答:_15文章第段中的“奇特环境”是指_,它对人类从事_是很有帮助的。16全文是_结构,第段与段之间是_关系。17从写作角度看,文中哪两段的顺序需要调整?为什么?18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研究表明外空资源是一座等待人类开发的富矿。 B人类利用外空资源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至今还没有取得实际成果。 C。外层空间为人类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D。外空资源是指存在于月球和其他行星

9、上的铁、硅等矿物质。 (三)阅读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完成1926题。 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 )不行,( )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

10、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1)“站到巨人的肩人”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

11、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象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2)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

12、异的能力,(3)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19根据第段有关内容,在第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各4个字)_20第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21第段中,划线句(1)“站在巨人的肩上”一句的含义是_22第段中,写欧阳修写文写诗有成有败。写文成功的关键是_,写诗失败的原因是_。23第段中,划线句(2)“落笔无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_24根据文中划线句(3)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

13、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不学则殆2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亚克敦、欧阳修、爱因斯坦的事例,分别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 比。26选出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启示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就要认真读书。 B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不只是模仿,更要创新,要培养创造力。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说理清楚,逻辑性强。 D作者在议论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使论述更深刻。三、作文27以_的制作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介绍制作的过程,字数不少于500 字。 【参考答案】1(1)zh (2)j (3)m (4)y 2(1)妄 裁 (2)型 3、(1)一事无成 (2)一劳永逸 (3)一语双关 (4)一意孤行 4、(1)思而不学则殆。 (2)不知为不知5、略6(1)“改善”改为“提高”,或者把句中“水平”删去。 (2)“被”宜删 (3)句序不当:“各色各样的”应移至“东西”前面 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