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职工激励对策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456345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教职工激励对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职院校教职工激励对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教职工激励对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教职工激励对策探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关键词: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教职工激励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进行。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职工激励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教职工激励对策,以期促进高职院校管理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高职教育担负着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高职院校中是否妥善实施教职工激励工作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的优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管理理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完善教职工激励工作,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高职院

2、校教职工激励工作的现状伴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教职工激励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高职院校不重视教职工激励工作高职院校将工作重心放在教育工作中,忽略了对于教职工的管理工作,不重视对教职工进行激励,这导致教师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在教学工作怠惰散漫,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高职院校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2、高职院校激励教职工的方法单一高职院校在激励工作中存在激励方式单一的问题。高职院校多采用年终奖的形式进行激励工作,忽略了对教职工的精神激励,忽略了在学期过程中的奖励,少量的物质奖励难以满足教职工的需要,长此以往会造成教职工的不满心理

3、,导致教职工工作效率的降低1。3、高职院校没有系统的激励机制由于对激励工作的不重视,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没有系统的激励机制,在对教职工管理中长采用“按资排辈” 的方式评职称、发奖励,这样小范围、不公平的管理形式,容易造成年轻教师的不满,无法引进高素质人才,也不能留住专业素质较高的年轻教师,导致高职院校教职工中的人才流失。4、高职院校在落实激励政策不力在高职院校的激励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落实不力。学校为了激励教职工提高工作积极性,总是会制定很多诱惑的激励政策,但是到落实时却总是拖拖拉拉,不了了之。这种开“空头支票”的行为,严重伤害了教职工的工作情感,造成教职工对学校的失望,在工作中散漫怠

4、惰不说,还会“逼迫”教职工跳槽。上述高职院校在激励工作中存在缺陷,无法引进、留住人才,无法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大了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阻力,也不利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教职工的激励对策。二、实施高职院校教职工激励对策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中对教职工实施激励工作,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与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实施激励工作,有助于为高职院校引进人才,为高职院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实施激励工作,满足教职工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可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的效率;实施激励工作,可以在高职院校的教职工形成良性竞争,使教职工不断提高自

5、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2。故此,在高职院校中我们要不断完善对教职工的激励工作,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三、完善高职院校教职工激励工作的对策1、转变高职院校管理观念,重视对教职工的激励工作高职院校普遍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工作中,忽略了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在管理工作中没有专业人才,不重视对教职工的激励工作。较少的激励工作,甚至是激励工作的空白,导致教师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往往怠惰散漫。如此一来形成了恶性循环,阻碍了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3。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高职院校领导应该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从传统的管理观念中解放出来,充分认识到激励工作对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激励手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其次,高职院校的领导,要聘任有管理知识与经验的专业人才,进行学校教职工的管理工作,妥善安排教职工的激励工作,保障激励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效率。2、丰富激励形式,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在实施激励工作中惯用一种方式年终奖。单一的物质奖励,忽略了对教职工本文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