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447429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一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吴起高级中学历史学案年 月 日序号 课题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班组 高一( )班 姓名编写:田玉峰审核:学习目标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学习重点 掌握秦王朝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学习难点 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的总体概念。教材学习范围标识说明自主学习一、秦统一全国及其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六王毕、四海一”:1、秦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2、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1)向北:措施:公元前 215 年,秦派将军

2、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收复河套地区以后秦在北部边疆修筑“长城”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下。 ;作用:加强了北部边防的防务。修“直道”加强了与北部地区的联系。(2)向南:措施:公元前 220 年,秦派将军屠雎统兵 50 万南征岭南地区。公元前 214 年,平定了岭南。征服岭南后秦在岭南设三郡,在岭南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作用: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3)向西南:措施:在西南夷开辟了“五尺道” ,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意义:这是这一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3、秦统一全国及其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战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统一

3、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二、秦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海内为郡县”:1、郡县制的产生和在全国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秦始皇废除分封制,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2、郡县制的主要内容:“郡”是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设郡守、郡尉、监御史分掌行政、兵事和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下设“乡” 、 “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在地方设郡县乡里等地方行政机构。33、郡县制实施的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三、秦汉王朝的中央官僚机构“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1)皇帝制度的确立:秦统一全

4、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皇帝制度的特点:皇位世袭。 皇权至高无上。 (国家的行政、司法和军事指挥权集中于皇帝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决定于皇帝的意志。 )2、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及其职责: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2)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的主管官员。奉常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郎中令宫廷警卫;卫尉宫门屯卫;太仆宫廷舆马:廷尉司法;典客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皇室事务; 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少府皇室财政:中尉京畿治安;将作少府宫廷工程修建。3、秦朝的“朝议”:秦朝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

5、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是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合作探究如何认识评价秦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理论根源和历史根源: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历史根源秦始皇汲取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历史教训和巩固统治的需要。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征: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服从中央,家天下。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部矛盾:中央内部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作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使秦国国力逐渐增强。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的

6、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和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主要作用。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消极影响:造成了秦朝的暴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末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课堂检测:1.下列哪项不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A.废分封、行郡县 B.确立皇帝制度 C.颁布秦律 D.修筑长城2.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A.郡县乡里 B.郡乡县里3C.县郡里乡 D.郡县里乡3.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爵位世袭制 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 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

7、皇帝任免A. B. C. D.4.郡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主要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实施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防止地方官吏欺压百姓5.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 ,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察百官6.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维护了国家统一 B.发展了社会经济 D.防止了外敌入侵 D.加强了民族团结7.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今天流传下来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经任命过谁任此职,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8、A.秦始皇为了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秦始皇想自己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秦始皇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来得及任命8.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周初实行分封制,初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后来诸侯之间互相争霸,周王权威受到挑战。(2) “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在于各封国以周王名义“授土” “授民” ,实际上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力量强大后必然与周王朝相抗衡。(3)材料二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4)材料三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顾炎武也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郡县制也有弊端,但倒退实行分封制是绝对不行的。顾炎武还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课前诵读我的收获我的疑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