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成本学说和相对成本学的主要观点与区别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401657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绝对成本学说和相对成本学的主要观点与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绝对成本学说和相对成本学的主要观点与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绝对成本学说和相对成本学的主要观点与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绝对成本学说和相对成本学的主要观点与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绝对成本学说和相对成本学的主要观点与区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绝对成本学说和相对成本学的主要观点与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对成本学说和相对成本学的主要观点与区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 简述绝对成本学说和相对成本学的主要观点与区别答: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主指是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比较成本是指设定不同厂商、不同生产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流通地域等等参数后的成本比较不同点: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 “劣中选优” , “优中选优”的原则3 简述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结构性观点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由于生产地与市场的距离不同,也出现农业土地利用的分异:1)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离市场越近;2)距市场越远,农业土地利用的集约化越低4 图示并定性说明韦伯工业区位论推导的三个步骤答:(我的)第一阶段,运费指

2、向论。第二阶段,运费每指向论基础上的劳动力成本指向论。第三阶段,运费指向论和劳动力指向基础上的集聚指向论。5 简述韦伯与史密斯工业区位理论的区别答:韦伯工业区位论继承了杜能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他的理论的中心假设是,企业决策者在选择生产区位时,努力追求花费的费用最少。他首先考虑运输费用,认为运费的大小决定生产区位的选择。然后再考虑劳动力费用,集聚因素对区位的影响。最优区位= 总运输费用最小的区位= 吨公里最小的区位 史密斯区位理论的基本原理是:“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的最大的地点” 。分析费用和收入的空间相互作用对企业区位的影响,可找到“最佳区位” , “接近最佳区位”或者“

3、次最佳区位” ,这是史密斯区位理论的核心7 什么是产品周期理论(210)答:第一,创新阶段:在这时期新产品和新技术通常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国家,生产则主要是为了满足本国市场为主;第二,增长阶段: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竞争加剧,企业即开始向发达国家出口和就地生产,以此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第三,成熟和衰退阶段:产品定型后,技术垄断消失,竞争的基础变为价格竞争,因此企业直接投资都欠发达国家生产,转让标准化技术,同时将产品返销母国市场和欠发达国家市场。9 简述克里斯勒与廖什中心地理论的差异第一,两个理论的前提条件不同。第二,克从上到下推理他的理论,而廖从下往上构建他的市场区系统。第三,克的分析对象只限于第三

4、产业,即商业服务业,而廖关心商业,也关心生产。第四,克的中心地系统有明显的等级结构,而廖的模型没有严格等级层次。第五,克的中心地职能规模与人口规模相对应。在廖的模式型中两者未必一致。第六,克的市场网在图形上十分严谨,但其推导计算反而不严密;相反廖的市场网在图形上不太严格,但其推导计算十分周全。第七,克地理学家从归纳到演绎的方法,廖经济学者的演绎推导为主。10 劳动力因子以经济区位影响如何答:劳动力特色的影响。劳动力密集的地区或都市(特别是大城市地区) ,有着多种多样的熟练劳动力,成为需要大量劳动力供应的企业的有利区位。劳动力素质的影响。经济活动对高素质的科技劳动力的需求却越来越大,高素质劳动力

5、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能够获取高素质科技劳动力的区域,成为最适宜现代经济活动发展与布局的区域。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差异对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区位产生较大影响。劳动力移动的影响。劳动力国内国际的空间移动对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其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11 主导产业的含义是什么?怎样选择区域内的主导产业?答:(1)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 (2)第一,高比较优势系数。主导产业是在区域比较优势的基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区域比较优势可以用比罗优势系数测出来。第二,高产业关联度。主导产来业通过与相关

6、产业的关联来组织、带动它们发展。第三,高需求收入弹性。产业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所生产的产品的社会需求增长。第四,高生产率上升率。主导产业是生产率上升率高的产业。第五,高产业创新能力。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担负着组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是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12 简述要素禀赋学说的主要观点(242 页)答:要素禀赋理论把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的分工,贸易与生产要素紧密地联系起来,认为分工和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各地区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的差异。所以各个国家地区都密集地使用丰富的要素生产商品就能获得比较优势。13 简述区域增长极的极化及其回流效应(?)区域增长极的极化:部门增长极的扩

7、张,强化,吸引了周围其它经济活动向其集中,产生了空间集聚经济效应,导致了区域增长极不断发展壮大, 。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也即是指部门增长极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区域增长极,从而加快了区域增长极自身的成长。回流效应:指区域增长极的极化扩张,对周围地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抑制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扩大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14 简述区域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及其对周围地区发展的作用区域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是指区域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的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16 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演变规律(我的)(一)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1极核式空间

8、结构点 增长极极核式空间结构2 点轴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有时也称为点轴系统,它是在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轴线的形成过程轴线的发育过程3网络式空间结构网络式空间结构是点轴系统发展的结果。网络的形成过程(二)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1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1)前工业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2)过渡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3)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 (4)后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2唐富藏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1)早期发展的集中阶段;(2)集中后分散阶段;(3)分散后地方中心成长阶段。3陆大道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演变规律:点轴式空间结构是在极核空间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

9、增长极与周边点的交往中,产生越来越多的商品、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的运输要求,因此就会建设连接他们的各种交通线路、通讯线路、动力供给线路等。区域的资源和要素在继续向增长极及相关点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沿线地区集中,成为区域发展所以所的轴线。最终形成点轴式空间结构。网络式空间结构是点轴系统发展的结果,在点轴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位于轴线上的不同等级的点之间的联系会进一步加强,一个点可能与周围的多个点发生联系,并形成联系通道,随之形成网络式空间结构。能够通过举例或其它方法将三种空间结构模式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其实践意义,从而体现学习和应用水平及综合述评能力。17 运用运费理论分析比较铁路与公

10、路运输的经济技术特征铁路:1)终端成本高,需要较大的初始投资。线路运输成本属于中等水平。随着运距增大,其效率增加。2)需要对货物进行分类、编组,明效性较差,公路:1)终端成本较小,但车量购置费用大。线路运输成本罗高,是铁路的 4倍多。短途运输成本比铁路低,范盖范围广。适合易腐货物和旅客运输。灵活、方便、适合质量罗小的短途运输油管线。2)成本较高,不适合大批量成本运输。4 论述增长极理论中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用其对区域增长极与周围地区发展的作用(1)区域增长极的回流效应:指区域增长极的极化扩张,对周围地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抑制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扩大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形成:区域

11、增长极的成长对区域稀有资源的需求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产生的集聚力,导致周围地区的某些产业发生空间转移或因失去市场而被挤垮区域增长极的极化过程导致高素质人口从周围地区向增长极迁移由于增长极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会一方面使周围地区资本外流,另一方面降低了周围地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2)区域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是指区域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的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区域增长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区域增长极的经济“ 外溢”作用政府的调节5 试述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机制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发展中的突破,使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性的,对技术本身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

12、重大变化。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是:发现新的可用资源、创新新的生产工艺、发现新的生产工艺、发现新的生产方法、产生新的经营管理思想以及相应的操作方法等。技术创新的结果主要包括:发现新的原材料或新的原材料供给来源、生产出全新概念的产品或增加产品的新功能、新品质、开发出新的消费市场、引入新的经营管理方法、产生新的经营组织形式等。技术创新标志着某些领域全面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将产生出强大的推动力。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上:首先技术创新将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其次,它可以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再次,它会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第四,技术创新将在根本上增强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13、。总地看来,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可以改变整个经济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方式,推动分工深化、产业结构演进、交易成本节约和经济效率提升在新的更高水平上发展,因而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有关产业集群、新产业区和区域创新能力正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有关产业集群、新产业区和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因而整成为经济地理研究的前沿和热点。6 试述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发展机制中集聚与扩散机制机制的原理与原因答:1集聚机制集聚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 集聚机制形成原因: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区位

14、指向相同的经济活动往往都趋向于集中在区域内相关资源和要素集中分布的地方。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出于加强相互联系的需要,一些内系紧密、相互依赖性大的经济活动往往就趋向于集中在同一个适宜的地方发展。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由于集聚能够产生集聚经济,所以各种经济活动为追求集聚经济也需要在空间上趋于集中。2扩散机制扩散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扩散机制形成原因:避免集聚不经济, 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 部分经济活动区位指向的作用, 政府的政策作用。7 试述跨国公司发展对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和作用答:跨国公司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从封闭的地区经济走向交流频繁的全球经济的过程

15、。跨国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经营形式它不仅在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制造、研发、管理等价值创造活动,而且越来越表现出全球经营战略的巨大优势。它们集新产品、资金、人员、技术的国际流动于一身,在全球产业转移和区域间交流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全球化进程,具体表现为如下五个方面:1)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与国际技术交流;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增添了新的活力;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8 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描述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与所依托区域的相互关第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组织和带动区域发展城市是区域中最具发展实力和活力的组织,通过与区域所形成的广泛而复杂的联系,对区域发展产生组织和带动作用。区域中城市的兴衰,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往往引起区域整体的发展出现相应的波动。作用机理:首先,城市是区域的生产中心其次,城市是区域的流通中心。在城市中汇集第三,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与管理中心。第四,城市是区域的人力资源培育中心。 第五,城市是区域的对外交流中心。第六,城市是区域的创新中心。城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