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谦先生在近现代琴史上的贡献

上传人:luoxia****01804 文档编号:63525258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子谦先生在近现代琴史上的贡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张子谦先生在近现代琴史上的贡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张子谦先生在近现代琴史上的贡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子谦先生在近现代琴史上的贡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子谦先生在近现代琴史上的贡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钩沉HI S ToRY 张子谦先生在近现代琴史上的贡献 Z h a n Z i Qi a n 、一 一 a n d oi n H i s t o r y , 、 左: 张子谦先生攘弹 龙翔操 , 被誉为 “ 张龙翔” ; 中: 今虞琴刊 右: 操缦琐记 “ 甲戌 ( 1 9 3 4 年) 秋, 获交修水查 阜西、 庐 陵彭祉 卿两先生 , 同居浦左 , 朝夕聚晤, 弦轸乃无虚日。 ”一一这是 张子谦先生 操缦琐记 自序中记录的 一 段佳 话。 查 阜西擅弹 潇湘 水 云, 人称 “ 查潇湘”; 彭祉卿擅弹 渔歌 , 有 “ 彭渔歌”之誉; 张子谦擅弹 龙翔 操, 被誉为 “ 张龙翔” 。从此,

2、 半个多 世纪以来 “ 浦东三杰”的美名传 遍琴 坛 。 这段佳话是 三位琴 家的琴艺 、 友谊 和日常生活的忠实反映, 它所蕴含的美 好的人文精神, 于饱受名利、 商业腐蚀 的今 日琴 坛 而言 , 正 是 极好 的学 习榜 样。 ( ) 以查阜西 、 张子谦 、 彭祉 卿先 生为 主要发起者, 为 “ 来 日中华民族之音乐, 保有黄炎遗胄之成分”, 于1 9 3 6 年3 ) 1 1 日创立了今虞琴社 。 今虞琴社 成立于苏 州, 每月月集一次, 后因 “ 沪上社友多因 跋涉艰难”, 于同年l 2 月2 7 日增设 “ 沪 社”, 沪社社址设在上海浦东春江路1 7 号 张子谦 先生住 所,

3、 从此今虞琴社在苏 州、上海两地同时活动。“ 文革”结束 后, 在张子谦先生的提议下, 停息了多 年的今虞琴社于1 9 8 0 年在上海恢复了 活动, 时年八十高龄的张老被推任为社 长 , 主持各项 琴社活动 。 张老 在上海零 陵路和后来的虹桥路住所, 再次成为今 虞琴社实际上的活动场所, 每天张老午 休之后, 又呈现一番 “ 弦轸乃无虚日” 的 景象。 1 9 3 6 年3 月今虞琴社刚刚成立, 1 0 月就开 始为 今 虞琴刊 征稿 , 第二年 出版了 今虞琴刊一书 ( 实际出书的 时间应在1 9 3 7 年底或l 9 3 8 年初) 。 这是 一 部全面记载琴社活动、 琴学理论、 琴

4、人介绍 、 藏琴状 况的琴史文献 著作。 其 时, 淞沪战事 已起 , 查阜西先 生、 彭祉 卿 先生均已离开上海, 此书文稿编辑排版 和 刊印、 发 行, 主 要由留在 上海 的张子 谦先生担当, 为此张先生用了一年时间 的奔波与辛劳 ( 协 同具体事 务的还有 在 沪 的沈伯重先生 ) 。 在 沪出版的两 百本 今虞琴刊 后来还部分辗转运达 “ 后 方 ” 昆明, 即先期 已随欧 亚航 空公司转 移至此的查阜西先生处。 今虞琴T I1 ) 中刊载了张先生 的论 文 广陵琴学过去 及将来( 这篇论文和后来发表在1 9 6 0 年 琴论缀新第一集上的 广陵琴派 的沿革和特点 成为今日研究广陵琴

5、派 的必读文献)。 我们也可以看到张先生 抄录的彭祉卿传谱的 忆故人和徐元 白传谱的 泣颜回乐谱, 留下了他那 刚健道 劲的手迹 。 以今虞琴社为中心, 琴学活动活跃 的1 9 3 0 年代, 古琴琴弦是使用杭州老三 i 文 字 一 成 公 亮 泰号经营的 “ 回回堂琴弦”, 回回堂琴 弦在1 9 3 9 年抗日战争期间停业断市。 在 弹琴人无弦可弹的情况下, 张子谦先生 和吴景略、 庄剑承三位搜集琴谱古籍文 献上记载之造弦法, 与苏州弦工方裕庭 先生合作, 经过反复试验, 终于于1 9 4 3 年重新恢复了琴弦的生产, 定名为 “ 今 虞琴弦”, 今虞琴弦的生产一直延续到 “ 文革” 才被迫

6、停止下来。 今虞琴社成立、 今虞琴刊 出版 不久 , 张子谦 先生 又开始了一件意 义非 凡的大事: 撰写 操缦琐记 。“ 抗战 爆发, 张子谦先生有感于战乱频发, 世 事难料, 遂萌生记录琴坛诸事以备将来 查考之念, 于是从1 9 3 g 年起至 文革 前坚持不辍, 记录了近三十年问上海以 及文化界的状况, 是 为 操缦琐记。 ” ( 中华书局之 操缦琐记出版说明) 他所撰写的共十册、 二十多万字的 操 缦琐记 ( 可惜 “ 文革 ” 抄家中遗失了最 后一册), 为近现代琴史留存了极其珍 贵的历史资料。 如果没有张子谦先生等努力编辑 刊印 的 今虞 琴 刊和 他 坚持 撰 写的 操缦琐记 ,

7、 那 么我们今 日得知的 近现代琴史将远不是现在那样丰富翔 实。 张子谦先生身为广陵琴派承前启 后的琴家, 但他不仅仅属于这个流派。 左: 早年的张子谦先生; 右: 1 9 6 1 年今虞琴社在上海文艺会堂 翻看 操缦琐记就可以发现 , 它的内 容和线索几乎呈现出了我国近现代古琴 活动的历史梗概 。 如果说查阜西先生在我 国近现代 古琴活动中起到的是主导作用, 张子 谦先生则始终配合了这一过程, 兢兢业 业、 辛勤耕耘, 在大半个世纪的漫长岁 月中, 对 于我 国古琴事业 的全面 继承 发 展 , 做出了举足轻 重的贡献。 ( 二) 张子谦先生自十三岁起在家乡扬州 随广陵派琴家孙绍陶先生学琴,

8、 至1 9 9 1 年辞世, 艺术生涯长达七十九年之久。 向孙绍陶先生学习的琴曲和琴友交流 相互学习的琴曲, 再加上他打谱的琴曲 竞达五十首之多, 虽不能在同一时期弹 奏出这么多曲子, 而弹过这么大数量琴 曲的琴人是 极少 的。 他最擅长 的琴 曲是 所谓的 “ 老三 曲” 平沙落雁 梅花三 弄, 还有 “ 张 龙翔 ”的 龙翔 操 。 其 他重要的曲目有 忆故人( ( 潇湘水云 长清 渔歌 樵歌 天凤环巩 、 秋鸿 , 琴歌 梨云春思 精忠词 等 曲。 他从孙绍陶先生学琴, 结果却与老 师的风格相距甚大, 他并不是一个重复 老师的 “ 好学生”, 而是一个个人风格 强、 创造性强的琴家。 他

9、谦虚认真地向 琴 友学 习, 今虞 琴刊 上他 自己填写的 “ 传派”中就是 “ 从学广陵孙绍陶先生 并从修水查照雨先生庐陵彭祉卿先生 参习”; 从 操缦琐记 中可以看到, 与 他一起切磋琴艺的同辈人和下一辈的琴 人中, 还有吴景略先生、 徐立孙先生和 查阜西先生的学生庄剑丞等人。 在广陵 派 的基础上 , 他充分吸 收了其他 各家各 派之长,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广 陵琴派的传承过程中有所超越。 他擅弹 的琴曲和他老师擅弹的琴曲一首也不相 同, 他是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龙 翔操的 “ 老三 曲”, 而孙绍陶先生是 “ 墨子 普庵 樵歌 三操为最有 心得”。 这正是他信奉艺术上独立 自

10、我 的结果。 如果一定要学得和老师完全一 样 , 那琴坛只是多了一个像孙绍陶而很 可能不如孙绍陶的影子, 而失去了一个 张子谦, 这 将是多么大 的损失! 张老做 到 了继 承传统 , 也做 到了发 扬 传统 , 但 这些都 不是他弹 琴的 目的 , 他是一位为完善人格修养而弹琴的琴 家, 一个为日 常生活的快乐而弹琴的琴 家, 追求的是人、 琴一体的高尚境界和 精神上的自由自在。 音乐学家认为, 中国音乐的 “ 节拍 节奏” 比较自由,“ 节拍节奏”的进行通 常没有强弱周期的规律 ( 如西方音乐 的四四拍子、 四三拍子那样), 是一种 “ 不均衡的律动” 。乐曲的进行过程中 忽快 忽慢、忽松

11、忽 紧 , 一如语 言表达 时 的那种频繁的速度变化。同时, 中国音 乐中使用大量的 “ 韵”, 一个音的出现 有 “ 声”有 “ 韵” , 形成细微复杂的 “ 腔 韵” 。“ 节拍节奏” 的不规则变化和细微 的 “ 腔韵”变化构成中国音乐自成体系 的两大特征。 中国音乐的大部分乐种, 都存在这 些特征, 而在古琴音乐 中被发挥到极 致; 古琴音乐中张老的演奏, 又把 “ 节 拍节奏”的特征发挥到极致。 他把琴曲 进行中频繁的速度变化转化为一种独 特的音乐语言。因此他的琴风既不同于 管平湖先生的雄健和高古, 也不同于吴 景略先生的流美和绚丽。 他的演奏表达 出一种极具 自我意识的, 气息宽广、

12、 随 心所欲的心声, 一种充满动感的、自由 自在的 “ 律 动之美” 。 加上他心手相应、 潇 洒 自如 的 娴 熟技 巧 , 使 得 琴 曲乐 思 是那样 自由放达、 神采飞扬! 或静如止 水、 或意外跌宕、 或激情诉说你听 他 梅花三弄摇曳、 动荡的泛音节奏, 让人无法给它打拍子, 也没有人会用这 样 “ 不准”的节奏来弹琴; 节拍节奏散 弹的段落在传统的琴曲中常见, 而 “ 通 体散弹”的大曲只有 “ 张龙翔” 的 龙翔 操 , 吟咏式的节拍节奏 自由跌宕、随 心所欲, 可说到了淋漓尽致、 肆意恣狂 钩沉HI S ToRY 左: 成公亮与张乎谦先生; 右: 1 9 6 0 年代。 张予谦

13、先生与樊伯炎先生琴箫合奏 的地步! 真是了不起的高超艺术! 作为一种极具个性的弹奏风格, 他 以琴曲乐旬频繁的速度变化, 和从细微 变化到大起大落的节拍节奏变化, 演化 为独特的、自由跌宕的音乐语言, 他的 音乐充满 “ 动感”之美, 这在他同时代 的琴家中是独树一帜的。 这就是张子谦 ! 他是一 位有着 强烈的艺术个性、 精 神, 独具艺术智慧的音乐家; 也是一位 深刻地继承传统 , 却又反叛传统的古琴 家 ! ( - i ) 张老 的教学以示 范、启发为主 , 琴 的 演奏 技法始 终 围绕 着如 何表 达琴 曲 音乐。 他的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使学生 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上课弹古琴、

14、 讲古琴, 也以他博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启 发学生、 丰富学生的学识。 琴课上既有 弹 琴技 术 , 有 琴 曲的历史背景, 也有与 琴曲无直接关系的生活趣闻、 人情世故 和人生感悟 正如他的性格那样 , 他 的教学不拘 泥保守、 不固步自 封。 有一次他问我 “ 你 听过姚丙炎的琴吗? ”我说没有。“ 啊 , 你在上海 , 连姚丙炎的琴都没有听过? 快去! ” 他欣赏比他年轻许多的姚丙炎 的操琴, 为了向姚丙炎学习新近打谱的 流水 , 在一次坐公交车去姚家上课 时, 竞让人挤出车门摔到了马路之上, 跌断了大腿骨, 这就是 “ 学 流水 , 跌 断腿”的故事。1 9 5 9 年他教我弹 忆故 人,

15、 这是他的故友彭祉卿的家传秘 谱, 当年彭第一个把此曲教给张先生。 我在学习此曲的过程中常常听吴景略 先生灌制的此曲唱片, 有意无意地受到 吴先生演奏的影响, 回课时已经非常明 显, 可张先生并不怪我, 而是在已经受 到影响的基础上给我调理, 并说:“ 这 样也很好。 ” 他与查阜西、 沈草农合编的 古琴 初阶一书, 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一 本古琴的初学教材。 这一本教材第一次 把简谱和减字谱的对照谱出版于书中, 古琴初阶 中有许多弹琴手势的插 图, 还有七弦十三徽位的音位图解表, 非常简明、 实用。 后来出版的多种教本 大都没有离开这本 “ 古琴初阶的框 架 。 张老的教学成绩卓然, 培养出

16、大量 后辈琴人。在那古琴 日趋衰落、 鲜人问 津的年代, 只要有求, 他定然接受学琴 的请求, 即使多次发生 “ 盲目而来, 盲 目而去”的情况 , 他仍然坚持授徒。他 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本科的古琴兼 任教师, 担任了多届上音古琴专业的教 学任务。 他的学生之中, 已有不少成为 我国琴坛的中坚力量, 如后来接任他在 上海民族乐团工作的龚一、 上海音乐学 院的古琴教师戴晓莲、 天津音乐学院 的古琴教师李凤云现在这一批张 老的学生已到了中老年的年龄, 大量的 第三代的学生又已培养出来 ( 现在应该 已有不少第四代的学生了)。 他们继承 张老的教学方法, 大都有相当的成效。 此中龚一的教学工作特别出色, 历时 久 , 学生数 量也特别大。 薪火相传, 张 “ 徒孙”中的佼佼者也有一些在音乐 术院校 当古琴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