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的坦白—评《法学的坦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349116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诚的坦白—评《法学的坦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真诚的坦白—评《法学的坦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真诚的坦白—评《法学的坦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真诚的坦白—评《法学的坦白》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真诚的坦白—评《法学的坦白》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诚的坦白—评《法学的坦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诚的坦白—评《法学的坦白》(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真诚的坦白 陈小文青年法律学人宋功德先生绝对是个勤奋的人。在 1999 年2001年的三年时间里,他出版了论行政指导 、 行政法哲学 、 税务行政处罚通论等 3 本专著。2001 年底,宋功德先生又在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作法学的坦白 。与前面的三种关于行政法的专著不同,宋先生的这本书是一本法学学术随笔。所谓学术随笔,顾名思义,就是在做学术研究时有感而发,随想随记的一些心得体会。它与那些学理通玄的高头讲章不同,不是诘屈聱牙的概念阐释和严密细致的逻辑推理,而是能近取譬,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反省和沉思。这样的书,也许思想不是那么深邃,但言多旨理;也许逻辑不是那么严密,但辞气明畅,读者每每为之耸听

2、。法学的坦白这一书名就表明了它的主题:坦陈法学的错误。作者在书的“引子”里就明白地说明了他的旨意:“真诚地批评法学问题” ,以便“从问题出发,超越错误,试图接近真理” (法学的坦白 ,法律出版社,2001 年 10 月,第 1 页) 。乍一看,这样的主旨可能会给人一种狂妄的感觉,仿佛作者想在一本小小的随笔中解决古今中外的法学难题。其实不然。只要阅读该书,我们就可以发现,作者坦白的不是法学的问题,而是法律学人的问题。对此,可能又有人提出批评说,这是文不对题:明明是要“坦白”法学问题,却处处批评法律学人。其实又不然。没有法律学人,又哪有什么法学问题呢?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得好,高山是有的,但是并不

3、存在;河流是有的,但是并不存在;只有人在,才有存在。学术问题都是人搞出来的,人是学术问题的源头,把人搞清楚了,学术问题也就搞清楚了。此其一。其二,法学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都是社会问题。而社会则是由人组成的,根本说来,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的科学。因此作者从法律学人的角度来研究法学中的问题,不是文不对题,而是从源头上来找出问题的本源,是一种正本清源的做法。这一方法也是现时时兴的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路径之一。在评介卡尔曼海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时,美国著名学者路易斯沃斯就讲到这一研究路径的重要性:“最后,在其所有方面,知识社会学还关注知识活动的载体人,即知识分子。在一切社会中,都有一些知识分子专

4、门负责积累、保存、重新阐述和传播这一群体的知识遗产。这一群体的构成、社会起源、吸收人员的方法、组织形式、阶级归属、取得的报酬和声望以及人们对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参与,构成了知识社会学试图解答的一些更为关键的问题。这些要素在知识社会活动的产品中表达自己的方式,是所有以知识社会学名义进行的研究的中心课题。 ”(路易斯沃斯:“序言” 第 22 页,载于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卡尔曼海姆著,黎鸣、李书崇译,商务印书馆,2000 年) 作者是这样一个潜心学问的法律学人,又有如此多的学术成果,他对法律学人的种种情状和心态有亲身的体会和反省,对法律学术共同体有深入的观察和切近的了解,对法学问题有自己独到的领会和体

5、悟,他如此这般地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地来研究法律学人,他的这本著作的确是应该引起我们加以重视的。作者是如何研究法律学人的呢?在书后的“代跋”中,他自己作了清楚明白的总结性表述:“进一步说,如果这本小书尚有些特点,那么,这既非它的很容易令人误解的名字,也非它的令人想入非非的标题,它的主要特点就在于:以经济学人看来是老生常谈的经济学知识,来解释法律学人看来是众所周知的法学问题;或者说, 法学的坦白引进了法律学人不太熟悉的经济学分析工具,解释经济学人不太熟悉的法学现象,仅此而已。 ” “在法律学人共同体中,经历过经济学知识改造的法律学人,比比皆是,这就使得法学研究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似乎成为一种时尚

6、。初始时,如同诸多法律学人一样,我高举着成本收益的利剑,指点规则,激扬文字,可后来,我逐渐发现,我们的很多研究结论根本就靠不住!究其原因,不仅在于法律学人对经济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更在于法学的经济分析,对制度环境和社会结构经常视而不见,就事论事,很少问津法律制度的运作机制、最终成本的支付者,最终收益的占有者等基本问题;更要命的是,不少法律学人的经济分析,竟全然不顾法律制度的人性基础。于是乎,法律的经济分析往往要流于形式,并无半点意义。 “法学研究中的这些似是而非的经济分析,它之所以能长久地、普遍地存在,在我看来,当归因于这种机会主义的研究方式未曾引起法学界的普遍反感或者说,法律学人共同体并未普遍

7、地认为它有什么不妥。不亦悲乎?“我无法怀揣着这种反感而不露声色。惟此,我便想到运用经济学知识来分析法学研究的机会主义问题,剖析法律学人的理性选择。诚然,这种将经济学分析方法引进法学市场的尝试,不自谦地说,有点类似于公共选择流派开创性地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政治市场 ,从而重塑了西方政治经济学。因此我非常清楚,此种知识移植 ,不仅麻烦得很,而且还很危险。为了少些风险,我只能多些麻烦。我从未懈怠过,认真对待法学的坦白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几易其稿。直到付梓之前,才最后确定了法律学人共同体、法律学人人性、脸谱、赶场、法学围城、法学与法制之间、法学高学位问题、法学职称、法学院名人战现象等九个主要法学问题,遵循着

8、主体人性行为的逻辑,借助经济学分析工具来系统地探讨基本的法学问题。 ”(法学的坦白 ,第210211 页)简言之,作者试图利用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分析法律学人的人性,来分析法律学人的学术投机行为。 什么是法律学人的人性呢?在作者的笔下,法律学人是利己主义者,他们受利益这一“看不见的手” 的支配,有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作者看来,学术殿堂与商场没有什么两样,法律学人的人性与亚当斯密笔下的经济人的人性没有根本的区别,他们都是一些追名逐利之徒。在这样的人性支配下,法律学人进行学术投机也就不足为怪了:许多法律学人做了一辈子的学问,到退休时,居然连起码的学术规范都不懂;有的法律学术权威实际上是一些

9、学霸,他们为维护自己的领地,欺压后起之秀,阻碍法学的发展;“本土化”与“法律移植”的学术之争,表面上看是为国为民,实际上是法律学人的学问之争。法律学人赶场,他们参与立法、出席论证会、讲座、客串、办班、做律师、。所有这一切,无非是为名为利而已。 作者“坦白”法律学人的种种“错误”情状,不设道德标尺,不作价值评判,而是以冷酷的笔调,像庖丁解牛一样,一层一层剥开身处“错误”之中的法律学人的画皮,切开他们的肌肉,把他们的骨头和心肺彻底地暴露在读者的面前。作者的做法使我联想到解释学的现象学的做法。所谓解释学的现象学的做法,即是:“让人看某种东西,也就是说让人看话语所及的东西,而这种看是对言谈者(中间人)

10、来说的,也是对相互交谈的人们来说的。话语让人从某某方面来看 ,让人从话题所及的本身方面来看。只要话语是真切的,那么在话语中,话语之所谈就当取自话语之所涉;只有这样,话语这种传达才能借助所谈的把所涉的东西公开出来,从而使他人也能够通达所涉的东西。 ”(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著,陈嘉映译,三联书店,1999 年,第二版,第 38 页)因此,表面上看,作者是在罗列一些现象,实际上,他通过把这些现象“采集”在一起,使“事情本身”自在自为地彰显出来。就像“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句一样,罗列的是自然的现象,彰显的是事情本身。作者所暴露的法学界的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当今中国学界存在的问题,只不过法律是一个

11、世俗的行业,这些问题更容易为人所看到罢了。这样说并不是危言耸听,回想一下近年来学术界所揭露出来的种种学术腐败,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实,现实中的黑暗情状比起作者所揭示的情况来,其严重程度实在是有过之无不及。当然,作者的文笔可能过于犀利,解剖可能过于残酷,态度可能过于偏激,思想可能过于激进。作者所暴露的法律学人的这些问题并不是全部法律学人所具有的问题,作者所分析的法律学人的自私自利的人性,也不过是人性的一个维度而已。正如斯密的经济人是自利的人,而斯密的社会人则是具有道德情操的利他的人一样,人作为生存在世的人,既有世俗的一面,也有崇高的一面;既有实利的一面,也有理想的一面。我们相信,法律学人中诚然不乏

12、投机钻营之徒,但是我们更相信,更多的法律学人,比如宋功德先生本人,他们在为衣食住行忙碌的同时,还在为真理、为法学事业奉献着自己的生命。正是这些法律学人的不懈努力,才有我们今天的法律学术成果。所以宋功德先生真诚的“坦白” ,常常使我想到闻一多先生率真的“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因此,作者的这本小书,我们决不应该将其看作是法律学人的全部生活的写照,全部

13、本质的揭示,而应该视为给法律学人和其他的学术人提供的一面照妖镜,每一个学术人应该对镜反躬自问一下:“我是谁?” 法学的坦白读书札记这么着,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裾是多么美丽!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出声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是没有

14、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对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裾。 摘自安徒生:皇帝的新装初读宋功德博士法学的坦白时的感觉。我不禁想起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一文,我们多么像那些沉默和附和的大多数啊!或许,我们在内心里也在为皇帝的愚蠢而窃笑,但是,为什么我们选择了沉默和附和?这本书是法学院 00 级法学专业的 dick 在毕业时送给我作纪念的,在上面他还留下了赠言:你是谁?你想、你能、你要干什么?结果怎样?为什么?时常问自己一下这样几个问

15、题。因为我们都渴望着成功与兴荣,我深切地感受到你身上的上进和执着。而我,则相信你、期待你、祝福你。法学是世间最伟大的帝国,你很幸运,也有缘分走入进来。这是对你一生都有意义的事情。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我们可以选择,而有些东西我们不能选择。无论怎样,我们都应当是平和的、进取的、珍惜的和宽容的,因为生命与生活都是奇迹。我们是演员,也是观众,那么你应当如何面对你的一切呢?这本书是对中国法学最真切的描写。 “坦白”是需要胆量和积累的,当然也需要勇气。我深爱着法学,也希望看到我亲爱的朋友你,可以有着法学人的智慧与荣耀。我期待着为你骄傲和自豪。相信自己。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法学文化随笔,谈论的均为与法律及法律学

16、人有关的社会现象,共有九个专题。作者于盛世作危言,通过对法文化现象的剖析,展示了法学界不为常人所知的一面。本书贴近生活、思想活跃且文笔流畅,读后给人以启迪,使读者在放松自己的同时也会有所收获与思考。读了这书,心灵仿佛受到从没有过的快感、震撼和惊叹,甚至可以称之为洗礼。但是,我在这篇札记中将尽量少的提及那些“法学界不为常人所知的一面” ,更多的要说出学到的一些东西。本书由作者宋功德的乡党兼师兄著名的何兵博士作序。他在序言中这样写到:“这是一幅法学名利场的活画图,这是一份学界叛徒的自供状。也许它是刻薄的,也许它是偏激的,也许它是短暂的,但它是真实的!我们不能指望因为它的出版,学人就会洗心革面,学界就会海晏河清,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当学者们指手画脚、得意忘形之时,它给上冷冷的一刺:你要知道你是谁!” 何兵博士的这一句“你要知道你是谁!”这段话,直接击中了现在法律学人,不,甚至几乎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