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备考871—群众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328791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备考871—群众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备考871—群众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备考871—群众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备考871—群众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备考871—群众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备考871—群众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备考871—群众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众所周知,我党的路线方针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公务员更要懂得如何与群众相处,群众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的好坏。在公务员面试中,公务员和人民群众关系的处理是考察公务员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题目比重有增大的趋势。一、面试答题,把握好原则是关键在多年的面试授课过程中,专家经常看到考生在刚接到面试题时往往手足无措,一时不知道如何思考问题,组织语言,尤其在人际关系处理题中,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专家认为,要想答好题,首先要有话说。在面试中,考生掌握好人际关系答题的原则,回答更加有依据。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我党的宗旨是全

2、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公务员全部工作的内容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处理公务员和人民群众关系的一个总的原则,是回答公务员与人民群众关系类面试试题的一个核心理念。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也是所有公务员开展工作的最根本的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求我们公务员要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发现人民群众的疾苦,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并把它上升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向人民群众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3.依法行政的原则依法行政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处理与人民群众

3、的关系时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做到学法、懂法、用法,自觉用法律的手段去推动工作。依法行政还要求我们文明执法,由于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是很强,法律素养不是很高,依法行政的基础不是很牢,这就要求我们的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向我们的群众宣传法律,解释法律。4.与群众的关系居于公务员所有人际关系问题首位的原则公务员的人际关系分为与领导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与群众的关系、与家庭亲人的关系和与其它单位的关系。在这众多的人际关系中,公务员与群众的关系居于首要地位,其它所有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都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处理,特别是其它关系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发生矛盾时,我们不能为了谋求与

4、领导、与亲人、与同事朋友的关系去牺牲与群众的关系。二、根据原则,添加个性元素,设计答题过程要成功、完美地回答好一个问题,靠生搬硬套的办法已不能吸引考官的眼球。专家认为,掌握了人际关系处理原则是考生形成答题思路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添加自己独到的见解,运用个性化的答题语言,能使回答更加生动、精彩。由于目前许多考生选择进入辅导班进行面试辅导,考生的回答难免有经过培训的痕迹,专家认为辅导班的辅导是使考生在回答时首先有话可说,但结合自身经验,说出独到的见解,在回答中发挥自身的个性魅力才更能打动考官,受到考官的青睐。1.从群众角度出发,表明合理处理事情的态度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

5、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考生在回答时,首先要表明自己处理事情的态度,坚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并怀着积极主动的态度,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这也是专家常说的破题表态。2.不偏不倚,正确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在面试中,经常出现群众上访这类考题,它是典型的体现公务员与群众人际关系的题型,同时也是考生最难把握的一类题型,上访涉及到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如果一旦表达不好,思路混乱,很可能使回答没有层次,立场混乱,让考官听不出实际的解决办法。在回答此类问题时,考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明确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解决群众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时,坚持与群众

6、的关系居于公务员所有人际关系问题首位的原则,在群众向我们反应问题时,要在情感上安抚群众,在处理事情上做到不偏不倚,让群众感受到真心实意,消除他们的顾虑。然后,细心倾听群众的反映,做好记录,掌握调查的证据,最终做到依法行政。3.做好沟通工作,树立良好政府形象解决问题,沟通必不可少。考生在回答时,有必要提及和群众沟通这一答题点,因为沟通的好坏,同样也影响着公务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通过沟通,公务员可以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存在的问题,同时群众也能具体的了解国家及政府的政策精神,并在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贯彻政策。考生在答题时,可以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公务员,这样能有效地转变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专家提醒考

7、生的是,公务员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每个公务员应该做的事情。4.结尾升华,创建和谐社会专家认为,公务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即是政府和群众的关系,解决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因素之一。在面试结尾答题时,考生可以运用自己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对考题进行阐发,将结尾进行升华。公务员面试技巧:涉及群众关系问题人际沟通作为面试常考题型之一,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的广大考生来说却也不轻松,特别是面对涉及处理群众关系的题目的时候很多人头脑一片空白,更不要说答得出彩答得漂亮了。那么如何找准答题技巧,答好涉及处理群众关系的问题呢? 面

8、试专家将为你解答。一、 树立认识俗话说的好,如果要想打败你的对手,那么首先要了解你的对手。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在面试过程之中取得高分,那么同样需要对于人际沟通之中所需要的技巧拥有足够的认识。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对于一件事物了解了,那么才能够找到足够好的方法去战胜它。只有对于群众关系问题足够了解,树立对它的准确认知,那么才能够较好的驾驭它。作为参加面试的“准公务员”,在涉及群众关系处理的问题之上,必须树立如下认识:第一,群众问题是重点。现阶段,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积聚,而其中涉及群众关系的问题则尤为突出。人民是国家的法律意义上的主人,而如何处理好与“主人”之间

9、的问题,通过有效沟通来化解矛盾则是考核准公务员们能力的核心要素。配套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求,对准公务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的考核自然也是面试过程之中重点要考核的内容,而在其中对于涉及群众关系问题的考查则是重要手段。因此,群众问题是各位考生需要关注的重点。第二,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涉及群众问题之上,必须无时无刻把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这不仅理论上如此,实际工作之中,乃至答题过程中都要树立这样的意识。有许多人也许认为这样答题很假,难以逾越心理的阻碍,但是却是有事实依据的。我们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之中时常可以看到,很多政府公职人员在处理涉及群众利益问题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分寸,结果以一件小事为导火索不断造成干群矛

10、盾的激化,甚至最后演变成为了群体性事件生,给社会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这其中缘由在于,群众的利益诉求,通常代表着的是最为大众化的诉求,是一种来自底层的呼声,但是很多公职人员却不能很好倾听这种声音,思想上不重视的结果是行为上的方式方法不当,最终造成激化了矛盾,湖北石首事件即为个中突出代表。二、 理清思路树立认识是答好人际沟通之中涉及群众问题的第一步,但是在认识上的提高并不必然带来问题的有效解决。如同知识要转化为生产力一样,思想认识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转化为答题能力,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理清答题思路。人际沟通的基本答题思路是“态度-原因- 化解-避免”四步法。而涉及群众关系问题作为特殊的人际沟通类型

11、,在答题过程之中也要注意在一般答题思路基础之上的特殊之处。那么面对涉及群众问题的考题,应该如何应对呢?我们通过下面一道例题来讲解:你负责群众接待工作,一个群众怒气冲冲说要投诉,因为他办业务时,第一次来业务人员告诉他少一份材料,他回去取后再来,又被告知还少一份材料,现在是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了,回去去取来不及。请问你怎么办?(2012 年国家公务员面试题)第一,审题找矛盾。人际沟通类型的题目反映的都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对考生的要求是如何化解矛盾。化解矛盾的关键前提是找准矛盾是什么,所以面对群众问题类型的题目的时候的第一步是通过认真审题找出矛盾来。通过分析,该题存在两大矛盾,即“群众怒气冲冲要投诉”、

12、 “截止日期最后一天”。第二,冷静对待心不慌。人际沟通群众类问题往往涉及突发性群众事件,即人际沟通与应急应变类型的混合。面对这种类型的题,在答题的时候就不是单纯的人际沟通类型的答题思路,其第一步也不是模板化的“表态”了,而是要怎么“控制事态”,并想办法解决问题。面对“投诉”,很多人可能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心里发慌,二是觉得群众不可理喻,当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必须冷静对待,心平气和地安抚群众情绪以控制事态,即要通过系列措施来占据“主动权”。第三,解决问题是核心。人际沟通类型的题,其考察核心无非是如何化解矛盾来解决问题,因此“化解”环节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而要达到有效化解矛盾这一目的,前提是较好的分析出原

13、因。所以“原因 -对策 ”法是人际沟通类型题目的一大法宝。但是有些时候,并不能很好的分析出原因或者说问题的原因已经很明显了不需要分析了,那么这时候就必须灵活应对,直接切入问题解决的核心 对策的提出。例题之中已经明显说出工作之中的问题所在,所以直接切入对策部分,即如何在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为群众把事情办完了。第四,避免环节答出亮点。作为避免环节,即如何通过这件事情的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很多学员在答人际沟通类型题目,特别是群众问题的时候经常会面临两大困惑:一是解决措施提出不多,答题时间短而内容不充实,二是“化解”和 “避免 ”环节分不开。针对第一种问题,这恰恰体现了“避免

14、”环节的重要性,很多在之前答题过程之中漏掉的要点可以在这最后给补上,并且措施不多的时候就在避免化解多谈谈以后该如何做。例题而言,解决措施并不是很多,那么就可以在避免环节多谈谈如何通过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善、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与态度的转变来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群众之所需之所求。针对第二种问题,这就需要灵活应对,并积极去模板化。在答题过程之中,并没有绝对化的“化解”与“ 避免” 之间的界限。学员们如果分不清什么属于化解,什么又属于避免的话,那么合二为一。第五,好言好语增光添彩。面对群众问题,中国留下了诸多名言好语好句。在面对群众问题的时候,是有很多答题内容是可以提前储备的,虽然不一定每一句话都用得着,但是一句好言好语就可能成为“ 点金之笔”。 “群众利益无小事”、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等等都可能是答题的亮点,能够让考官眼前一亮。总之,人际沟通的群众类问题,在变化之中的中国可能会是出题的一大趋向。学员在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正确树立认识,认真理清思路,在消化思路的基础之上总结出自己的答题模式,相信一定能够突破自我,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与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