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可持续发展意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320156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可持续发展意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可持续发展意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可持续发展意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可持续发展意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可持续发展意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可持续发展意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可持续发展意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可持续发展意蕴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蕴藏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它不仅不与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相抵触,而且是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前提。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蕴藏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劳动者的劳动过程就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纯为增加财富的劳动是有害的劳动,反对离开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谈论劳动和生产力。在资本论中,他在分析地租理论时明确地表达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强调人不是

2、自然的所有者,自然也不是人的奴仆,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占有和利用自然时必须善待和养护它,在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也要再生产自然界,使自然得以持续发展,以便子孙后代能够持续利用。在这里,马克思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清晰地表现出来。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之一就是主张在资源利用方面应当对后代负责,为后代着想,而马克思恰恰明确表述了这个理念,这不能不说马克思是为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先行者。第二,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集合体。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的关系,是生产力的两个基本要素也就是劳动者

3、和生产资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产力是整个社会中所有生产单位的生产力的平均。自然生产力不仅包括自然力,还包括自然资源、生产所必备的自然条件等等。马克思曾指出:“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即劳动在无机界发现的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一样,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 ”1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不但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而且是相互渗透的。正是由于劳动者的活动也就是社会生产力渗透于其中,自然生产力才能变成现实意义上的生产力;也正是由于社会生产中伴随着自然的再生产过程,社会生产力才能变成现实意义上的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整个过程,就是在社会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互渗透、相互交织

4、中持续下去的。第三,马克思把生产力看作是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统一体,认为精神生产力对物质生产力能够起到指引、规范、促进或阻碍作用。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搞中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2。而劳动本身就体现了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具体来说,马克思是在论述货币的本质时指出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统一体的,他说:“货币的简单规定本身表明,货币作为发达的生产要素,只能存在于雇佣劳动存在的地方;因此,只能存在于这样的地方,在那里,货币不但决不会使社会形式瓦解,反而是社会形式发展的条件和发展 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

5、神生产力的主动轮。 ”3 只有在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种生产关系才有可能解体。马克思强调,在人的实践过程(劳动过程)中,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统一才能得以实现。在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体现的是生产力发展的质和量这两个规定性。精神生产力不但能够指引物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和目的、规范其布局,而且精神生产力的重大突破对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甚至带来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物质生产力。意识能动作用原理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作为重要精神生产力的科学理论如果能够与物质生产力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就能正确指导物质

6、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从而促进生产力又好又快地发展。否则,过分强调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忽视甚至否认精神生产力的存在,就会偏离生产力的实质内涵,片面地追求生产力的量的扩张,从而导致唯生产力论、物质至上主义、技术至上主义等。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势必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必将导致粮食短缺诸如此类,正是人们重物质生产力轻精神生产力引发的恶果。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这对矛盾统一体中精神生产力对物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用精神生产力规范物质生产力。作为精神生产力的物化结果,物质生产力不仅不能脱离精神生产力,而且还有赖于精神生产力的指导和规范。 第四,马克思强调

7、发展生产力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树立环保意识和生态伦理意识,关爱自然,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人们的活动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和约束,因为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以发展生产力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马克思在 1866 年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谈到:“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人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莽撞行事,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8、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山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城里的高山畜牧业的基础给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土。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并不知道他们也把瘰疠症和多粉的块根一起传播过来了。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

9、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 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4马克思上述这些关于不能片面追求物质生产力增长,发展生产力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关爱自然,树立环保意识的深刻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如上所述,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蕴藏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科学的生产力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我们研究和发展生产力理论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10、5 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秉承的理论传统,它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必须在科学的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指导下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给社会发展带来沉重负担;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利用率低;农业生产先天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还未走上高效益的轨道。 ”6 我们再也不能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维持经济增长了,为了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无限性与生态环境再生能力有限性的矛盾,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和生产力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版,第122 页2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131 页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第173 页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 3 卷,第 517-518 页,人民出版社,1972 年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25 卷第 927 页6 邓楠中国 2l 世纪议程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199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