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之金玉良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921038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管理之金玉良言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煤矿安全管理之金玉良言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煤矿安全管理之金玉良言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煤矿安全管理之金玉良言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煤矿安全管理之金玉良言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管理之金玉良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管理之金玉良言(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安全管理之金玉良言写在前面的话矿难频发,重特大事故为何屡禁不止?矿上的领导(矿主)除了利益熏心、煤炭管理体制等原因,硬件投入不足、管理滞后、培训走形式、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安全管理做秀等诸多因素致使全国煤矿安全形势异常严峻。怎么办?本书以独到的见解,犀利的言辞,一针见血地分析造成煤矿各种事故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解决办法,为当代中国煤矿的浮躁开出了一副强身治本之药,实乃煤矿安全管理之金玉良言。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一直占23以上。2000年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2005年全国煤炭总产量达到21.9亿吨,“十五”期间煤炭产量增长了近1

2、0亿吨。根据有关预测,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至少需要30亿吨煤炭。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煤炭资源的开采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需要说明的是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煤炭的增产代价太大,以至于不少有正义感的人认为现在的煤炭是带“血”的煤炭。难道这还不足以使抓煤炭、搞煤炭、用煤炭的大人物和小人物出几身冷汗。 笔者曾经是一位煤矿工人,是一位下了十几年井的煤矿工人。可以说对煤矿,特别是对煤矿基层的安全管理有着深刻的感受。工作空间狭小、生产环境负载多变、作业环境差、顶板事故频繁、事故危害严重等都决定了煤矿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加之,独特的地质条件,水、火、瓦斯、煤尘、顶板

3、、硫化氢、周边小煤窑等无一不是夺人性命的危险因素,看到的听到的多了,就不能不引起深入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起起事故,夺取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也是笔者写此书的初衷和缘由。拙作并非有关煤矿安全管理的理论书,而是以一个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的视觉去看待我们所做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审视工作方法,指出存在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以期有所裨益,从而真正地促进安全管理,实现矿区的一方平安。我之所以从这个视角入手,就是因为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都关心的事情,也就必须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看待我们的煤矿安全管理。换句话说,这也就是我们的一些安全管理人员非常重视安全管理,跟班下井,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甚至国家

4、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等,可以说凡是人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人能用到的得力措施都用到了,人人讲安全的浓厚氛围也形成了,但为什么安全形势还那么严峻?重特大事故仍有发生?死亡事故接连不断?当然,煤矿安全管理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好的经验和新鲜做法都还需要一个不断适应、健全、总结、提升的过程。 我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想法,并在最短的时间写成这本书,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而以揭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短而吸引大家的眼球。一方面想实事求是,还事物以本来面目,我认为事实并不是绝大多数人所理解、所描述的那样,因此我有责任和义务来做这件事。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想通过揭示事实真相击碎很多人对煤矿安全管理妄加揣度的逻

5、辑,以及分析惊弓之鸟、纸上谈兵、盲目乐观等目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之症状。 在阅读时,我希望读者不要把我的这些言语看作愤世嫉俗之作,读者应该关注在这本薄薄的册子背后所汇聚的煤矿安全管理的宝贵经验和好的做法以及已经实践了的管理规则和行为。更重要的是,我想通过更深层次的探究,让读者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煤矿安全管理;或者通过我的一些近乎尖酸、刻薄、批评的句子,一起来分析煤矿安全管理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未来还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只是因循表面的话语,就一定不能正视管理者的责任、企业管理的雷区,包括一个全面、真实的煤矿安全管理。也只有把煤矿安全管理从走形式、走过场以及各种作秀中纠正过来,我们才可以按照经济

6、管理的一般规律去认识,而不是炒作什么理念,更不能见风就是雨。 我在书中对现在正在实施的一些安全管理方式方法都可能提出异议,但这并不表明我全面否定了现行的一些管理办法。我的很多观点都包含着我从事煤矿工作多年的一点心得或者体会,以及真实看法。尽管言语表达有些欠妥,该说的话不考虑读者能不能接受就说了出来,不该说的也口无遮拦地说了出来,可读者如果能够体会到我的这些句子背后良苦用心的话,我就感到满足了。若是某些人还在为我的个别句子反复追问,甚至对号入座的,那也只能请便了。我是真切希望人们能够及时反对我、批驳我。因为,我始终坚信大家,更多的人们,是能够理解我、支持我。世界也将在歌声中听到我、认识我、欢迎我

7、。谢谢您,正在打开扉页,欢迎您,慢慢地读下去。第一章:“以人为本”为什么做不到1.由以人为本的成因说起最早提出“以人为本”这一思想的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管仲在管子中说:“夫霸王之所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句话管仲从治国安邦的角度提出了人的重要价值和地位作用。论语中有“天地之性人为贵”这样的句子。孔子更是用独特的语言方式表述了自己十分重视人的地位、强调人的价值。值得称赞的是孟子,他对“以人为本”思想的巨大贡献使他至今成为仍受尊重的伟大思想家。他有三句话,一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人们好理解,就是民贵君轻四个字,尽管知道是孟子说的人还是很少很少。第二句话

8、是“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人君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这句话很是经典。唐太宗李世民对此高度推崇,常常挂在嘴边,以致千百年之后的人们甚至以为这是他说的,或者说只有他才能这样说,才有资格这样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孟子的第三句话,精辟的思想无意中就成就了一代名贯古今中外的伟大的思想家。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人是生产力各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已成为管理学范畴的共识。十六大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章对思

9、想路线的表述有30个字,我们现在通常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2个字,就是这样的一种概括。从中可以看出与时俱进与党的思想路线二者有着紧密的关系。邓小平曾说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就是说,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首创的。后来,江泽民深刻总结国内国际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针对我国进入新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着眼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突出强调与时俱进,十六大报告更是把能否做到与时俱进,提到“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高度,使之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和统

10、一起来,融为一体,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内涵的又一次拓展和提升。与时俱进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要引申和深化。可以说,它是从“为什么”和“怎么样”两个角度上,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要义作了画龙点睛式的诠释。与时俱进的“时”,是什么意思呢?它含有时间的推移、世纪的更迭、实践的深入、条件的转化、形势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潮流的进步等等之意。随着这一切而前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是党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决定性因素,是使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根本保证。把与时俱进融入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点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出发点,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为了使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立足于不断创新,实

11、现因时而进;也进一步指明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归宿和落脚点,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成果,一定要反映在不断创新、因时而进上。离开了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会成为抽象的、看不透摸不着的东西。十六大报告中说:“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对什么叫与时俱进所作的经典式解释,深刻地阐明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很明显,把与时俱进融入党的思想路线,使它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完全结合和统一起来,浑然一体,进一步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质和真谛,并且使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更为丰满,逻辑愈益完善了,所以说与时俱进就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深刻总结。明

12、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的结果,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党在执政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以人为本这一思想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凸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总的指导思想。说到这里,也许就会有人说“以人为本”既然有这样深厚的历史基淀,有这样的伟大与重要,那为什么要说“以人为本”我们会做不到?问到这里,我也有些奇了

13、怪了?难道“以人为本”具有历史局限性不成?难道在安全管理上我们不能提倡“以人为本”这样颠扑不破的思想?不是,这里要听我细细道来。首先,我要声明“以人为本”思想是绝对的正确,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宝贵经验和优秀思想的结晶。这里还要提出一个词,那就是“与时俱进”,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英雄气概。那我为什么要说这样自相矛盾的话?我觉得它们都说的很好,只是我们不论在什么稿子、讲话、总结、工作安排等语言运用中,都在用这两个词。安全管理上也是。动不动就大谈特谈“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好像不说这两个词就凸显不出我们一些管理人员认识上的高度和工作上的重视。“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的泛滥致使原本很

14、好的词被滥用得一塌糊涂,如同 “小姐”这一称呼。我有时在想,为什么很多好的东西,就像“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小姐”等到了某些人的手里就成了不伦不类的玩意!我们一些同志善于做面上的工作,善于从大处入手,往往注重氛围的营造和声势的浩大,干什么都力求轰轰烈烈,好像夏日天边滚过的炸雷,瞬间就惊天动地,电闪雷鸣。可这样的时间往往很短,雷声过后就销声匿迹了,这恰好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大忌。有一年,某个煤矿一下子死了四个人,当时矿上的空气就立即凝固了。停产,整顿,完善制度,拉网式安全排查,学习规程,现场管理那时的场景或许可以用四个字形象表述,那就是“草木皆兵”。遗憾的是,十多天后就各干各的事情了,死亡事故

15、宛如过眼烟云,片刻就消失了,唯一留下来的是本单位职工几个月没有奖金了。这件事好像与“以人为本”思想毫不相干,但事实上他们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很多工作只停留在面上,停留在宏观的“规划”、“方案”和“安排意见”上,忽视了内在的、本质的因素。这里还需要讲一个事实,中国的古典小说,几乎开篇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开篇几乎全是有诗为证等,从宇宙万物开讲,场面之大非我等常人所能想象。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调寄临江仙。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

16、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西游记: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