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82199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第五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第五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第五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上册第五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五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年级上册第五课1、文化存在差异的主要表现:(1)语言文化的差异, (2)生活方式不同的差异, (3)待人处事方式不同的方式, (4)风俗节日, (5)各国标志和代表人物2、世界文化丰富多彩的表现?(1)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2)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3、过好传统节日的意义:(1)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继承民族文化(2)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4、广西特色文化:壮锦、铜鼓、民族服饰、民族舞蹈、山歌、采茶歌保护和发展广西特色文化的建议:(1)有关部门在广西各中小学组织开展“保护广西特色文化我行动”宣传活动(2)认真学习广西特色文化,继承和发展广西特色文化。5、 世界文化特点?(1)多样性(2)

2、丰富性(3)独特性(4)差异性6、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各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任务,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同时,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7、如何正确对待语言差异?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8、 辨析: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标准化,对吗?为什么?答:不对。因为:(1)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持续推进。 (2)全球化不意味着文化单一,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

3、展局面。7、 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1)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2)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要尊重并加以保护(3)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4)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外来腐朽文化要自觉抵制。8、如何对待本民族的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而要珍爱自己的

4、精神家园(3)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9、如何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与西方人相处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1)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尽量消除误解,保持客观宽容平等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2)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2(3)寻找能连接双方的相似点(4)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5)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6)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7)宣传 、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搭起文化沟通的桥梁,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10、作为中学生可以为弘扬中华文化做

5、些什么?(1)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中华文化创新和发展作贡献。(2)积极继承宣传、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3)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 11、如何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我们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 、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搭起文化沟通的桥梁,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12、世界文化的融合中,中华文化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魅力?(1)我国的文化发展有浓厚的中华文明的历史根源,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要正确认识分析和辨别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民族优秀文化和优秀文明成果,我们

6、都要借鉴吸收。(3)凡是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外来文化和优秀文明成果,我们都要借鉴和吸收。13、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戏曲: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东北二人转手工:陶瓷工艺、泥人、根雕传统美德: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愚公移山14、广西成功举办东盟博览会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1)有利于扩大开放 (2)有利于招商引资 (3)加强了交流与合作 (4)宣传了广西,展示了广西,提升了广西的知名度 (5)推销了优秀产品,促进了生产发展。第六课1、网络沟通无极限的表现(1)内容无极限:看新闻、办商务、结交朋友、查看资料、求医问药等(2)空间无极

7、限: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3)对象无极限: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2、网络的积极作用:(1)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2)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能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33、网络的消极作用:(1)沉迷网络荒废学业;(2)诱惑欺诈的事情时有发生,使青少年容易受骗上当;(3)浪费钱财,影响身心健康;(4)容易给青少年造成性格孤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4、如何正确看待网

8、络(为什么说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A、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B、网络的积极作用:(1)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2)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能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C、网络的消极作用:(1)沉迷网络荒废学业;( 2)诱惑欺诈的事情时有发生,使青少年容易受骗上当;(3)浪费钱财,影响身心健康;(4)容易给青少年造成性格孤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5、我们应怎样正确使用网络?(1)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

9、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要学会“信息节食” ,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2)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3)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4)在网络交往中要学会自我保护 (5)要遵守网络规则,即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不造谣,不传谣。6、网络交往的特点:无限性、两面性、危险性、先进性7、网络交往对象的特点: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8、哪些人上网容易上瘾?P71 最后一段9、在网络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的原因:(1)网络在提高人们社会活动质量的同时,可能对部分网络使用者造成伤害。(2)网络交往对象在网上可能表现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他或许出于真心,也可

10、能故意伪装起来以骗取我们的信任。(3)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10、在网络交往中怎样学会自我保护(1)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2)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3)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4)遵守网络规则,即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11、网络的规则: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12、网络交往要怎样遵守道德规则(1)在网络聊天室、公告栏等公共场所,要语言文明,轻松幽默,不辱骂他人;(2)对求助者,要出于爱心,尽力相助;(3

11、)与网友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等。13、上网要遵守法律:如(1)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2)不泄露国家秘密(3)不制造、传播病毒,不利用网络破坏公共设施。14、交网友应注意的问题:A、网上交友应十分慎重,不轻易说出自己的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4B、要慎防不良网友实行经济诈骗等犯罪行为 C、不随便答应与网友见面D、与网友见面时,一定要极其谨慎,并采取防护措施,遇到低级庸俗的网友,要马上避开,不再理睬。16、针对网络购物受骗,你认为有关部门应该怎么办?(1)严格查办, (2)禁止违规的网站在网络上创办, (3)积极宣传网上购物的有关知识,教人们谨慎网上购物,学会

12、分辨优劣。17、青少年上网存在问题的原因:(1)青少年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2)一些营业性网吧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违规经营,传播有害信息,提供不良服务。18、扫除低俗之风建议(为改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导致出现的系列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建议)(1)对政府:A、开展评选绿色网吧活动 B、加大对违规网吧打击的力度 C、定期推荐“阳光网站 ”给学生浏览。(2)对学校:A、加强对学生教育、引导,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宣传迷恋网吧的危害 B、开展有益的网络活动,如举办电脑绘画、征文比赛等,C、严格学校考勤制度、对迟到、旷课学生做到有记录,追究原因。(3)对家庭: A、建议家长对子女加强监督 B、建议家长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引导19、戒除网瘾的方法:(1)缩短上网聊天的时间 (2)多参加广泛的兴趣爱好(3)及时向老师、父母等人汇报、请求帮助。20、家长在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方面做些什么?(1)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2)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不沉迷网络(3)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倾心交谈,知道孩子戒瘾的原因,从根本入手(4)教育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