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七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二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62552048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七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项目七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项目七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项目七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项目七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七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七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时间第 10 周教学时数 2章节名称项目七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工作任务四 全身感染病人的护理工作任务五 特异性感染病人的护理教学目的及要求知识目标:1.掌握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破伤风病人预防护理措施、处理原则及健康教育。2.熟悉外科感染护理评估及护理问题。3了解全身感染的的病理生理气性坏疽、破伤风病人的病因和发病条件。能力目标:1对全身性感染病人,能选择正确时机抽血,提高血培养阳性率。2.根据病情判断破伤风病人分期及肌肉受累情况,正确处置破伤风病人的用物和敷料,并做好自我防护,能正确的进行破伤风病人抢救准备及配合。3.能观察气性坏疽病人病情变化,能按照隔离的要求对气性坏疽病人采取隔离措施教

2、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2.破伤风病人预防护理措施、处理原则及健康教育教学难点:1.全身感染的的气性坏疽。 2. 破伤风、气性坏疽气性坏疽。教具多媒体 粉笔 病案 图片教学方法提问 分析讨论 讲授 练习教 学 过 程 设 计时间分配项目七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新课导入工作任务四 全身感染病人的护理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工作任务五 特异性感染病人的护理一、破伤风二、气气性坏疽总结5min20min20min25min15min5min教 学 内 容批 注项目七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工作任务四 全身感染病人的护理全身性感染(mplatiq

3、inteem1)是指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或中毒症状。常指脓毒症(sepsis)和菌血症(bacteremia)。脓毒症是有全身性炎症反应,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在此基础上,血培养检出致病菌者,称为菌血症。【护理评估】(一)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病因 外科病人的全身性感染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和(或)机体抵抗力低下是引起全身性感染的主要诱因。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2病理生理 全身感染时的病原菌、病原菌产生的毒素及介导的多种炎症介质。可以起全身脏器受损和功能障碍,甚至

4、发生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二)身体状况1临床表现 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突发寒战、高热(可达4041)或体温不升;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烦躁或神志淡漠、谵妄甚至昏迷;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严重者呼吸困难。出现代谢紊乱和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肝脾肿大、黄疸、皮下出血或淤斑等。不同致病菌引起的脓毒症各有特点:G+球菌脓毒症:呈稽留热或驰张热,少有寒战,休克出现晚,持续时间短,常有皮疹和转移性脓肿,尿量一般不少。G杆菌脓毒症:突发寒战,呈间歇热型,严重时体温不升,休克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多有少尿或无

5、尿,无转移性脓肿。厌氧菌脓毒症:常继发于严重腹腔、盆腔感染。发生时间晚,患者寒战、高热、大汗伴黄疸及高胆红素血症。休克发生率高,局部组织坏死明显,伴有特殊臭味,可有血栓性静脉炎和转移性脓肿。真菌脓毒症:常继发于严重感染或免疫力低下病人长期使用抗生素后。患者骤起寒颤、高热、出汗,一般情况迅速恶化;神志淡漠、昏睡、休克,白细胞多。口、皮肤、肺、眼底有真菌病变表现。2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 (2)血细菌或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三)处理原则 1处理原发感染灶 2应用抗菌药物 3支持治疗 4对症治疗 (四)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回顾提问引人新课回顾提问详细讲解略讲教 学 内 容批

6、 注【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 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以及全身症状的变化,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2监测24h出入量、血电解质水平的变化,纠正水、电解质失衡。3在病人寒战、高热发作时采集血标本作细菌或真菌培养。(二)一般护理 1严格无菌操作,以免继发其他感染。2充分休息。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病人的休息和睡眠。3加强营养支持。4用药护理。根据医嘱及时、准确执行药物治疗和静脉输液。5维持正常体温。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按医嘱应用降温药。(三)心理护理 关心和体贴病人。【健康教育】(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加强饮食卫生,避免肠源性感染。发现局部感染

7、灶或受伤后应及早就诊。(二)积极治疗糖尿病、氮质血症等全身性疾病。(三)加强营养、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工作任务五特异性感染病人的护理一、破伤风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杆菌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以骨骼肌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护理评估】(一)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病因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阳性的厌氧梭状芽胞杆菌,其芽孢免疫力很强,多发生于开放性的损伤后,如战伤、创伤、锈钉、木刺及污秽的擦伤,尤其是伤口小且深,引流不畅,血运差,坏死组织多的伤口。也可发生于烧伤、新生儿脐带感染、产后感染、动物咬伤等。2病理生理 破伤风

8、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外毒素,分为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痉挛毒素与神经组织有特殊亲和力,引起全身横纹肌紧张性收缩与痉挛;还可阻断脊髓对交感神经的抑制而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大汗等。而溶血毒素则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二)身体状况1临床表现 (1)潜伏期 平均为612天,个别病人可于伤后12天发病,最长可达数月至数年。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后7天左右发生,故俗称“七日风”。一般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2)前驱期 一般为12天,表现为全身乏力、头晕、头痛、烦躁不安、重点讲解启发提问案例导入略讲详细讲解教 学 内 容批 注张口不便、咀嚼肌紧张酸痛等。(3)发作期 典型的症状是在肌肉紧张性收缩(肌

9、强直、发硬)的基础上,发生阵发性的强烈痉挛。其发作顺序为:咀嚼肌面部表情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股肌膈肌和肋间肌。病人呈特征性“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状;病程一般为34周,自第二周起症状逐渐减轻。破伤风的并发症主要为:窒息:肺部感染、肺不张:脱水、酸中毒:循环衰竭:其他:可致尿潴留、肌断裂、甚至骨折。2辅助检查 伤口渗出物作涂片检查可发现破伤风杆菌。(三)处理原则 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其原则为消除毒素来源、尽快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1消除毒素来源 2中和游离毒素3控制并解除肌痉挛 根据病情交替使用镇静及解痉药。4应用抗生素 5支持疗法 (四)心

10、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一) 一般护理1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2减少外界刺激 3严格消毒隔离 4用药护理 5加强基础护理 (二)严密观察病情(三)呼吸道管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2排痰;必要时吸痰,防止痰液堵塞。3病人进食时注意避免呛咳、误吸。(四)加强营养(五)保护病人,防止意外损伤(六)排尿和导尿管的护理(七)预防1主动免疫法2被动免疫法 【健康教育】(一)宣传破伤风的发病原因和预防知识,指导公众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创伤;普及新法接生;按期接受破伤风主动免疫的预防注射等。(二)伤后须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及时就诊。略讲学生讨论启发总结教 学 内 容批 注二、气性坏

11、疽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指由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感染发展迅速,预后差。【护理评估】(一)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病因 梭状芽胞杆菌为本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菌2病理生理 梭状芽胞杆菌可产生多种有害的外毒素和酶。产生大量不溶性气体,皮肤表面变硬,似“木板样”;病变肌组织转为砖红色,失去弹性,外观似熟肉。 (二)身体状况1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为14天,常在伤后3天发病。(2)局部表现 胀裂样剧痛,难以忍受,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伤口周围皮肤肿胀苍白紫红色紫黑色,伤口周围有捻发感,气泡从伤口溢出。(3)全身表现 表情淡漠、头痛、恶心、呕

12、吐、出冷汗、高热、脉速、呼吸急促、皮肤和口唇苍白,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可出现严重中毒症状。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2)X线检查 常显示软组织间有积气。 (三)处理原则 1紧急手术清创 2应用抗菌药 3高压氧治疗 4全身支持治疗 (四)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一)严格隔离消毒 (二)监测病情变化 (三)疼痛护理 (四)加强伤口护理和促进组织修复 (五)截肢病人的护理 【健康教育】(一)加强公众预防性宣教,包括气性坏疽发病原因和预防知识;加强劳动保护,避免创伤;伤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并及时就诊。(二)指导病人进行患肢按摩及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尽快恢复。(三

13、)对伤残者,指导截肢者正确安装、使用义肢和进行适当的肢体功能训练。帮助其制订出院后的康复计划,使之逐渐恢复自理能力。案例导入举例分析略讲重点小 结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破伤风病人、预防护理措施、处理原则及健康教育。熟悉外科感染护理评估及护理问题。了解全身感染的的病理生理气性坏疽、破伤风病人的病因和发病条件。对全身性感染病人,能选择正确时机抽血,提高血培养阳性率。根据病情判断破伤风病人分期及肌肉受累情况,正确处置破伤风病人的用物和敷料,并做好自我防护,能正确的进行破伤风病人抢救准备及配合。能观察气性坏疽病人病情变化,能按照隔离的要求对气性坏疽病人采取隔离措施,并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参考资料参考书: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杂志:1.护士进修杂志2.现代护理报网址: 医学护理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理论文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