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课时 自然界的水导学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506530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课时 自然界的水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课时 自然界的水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课时 自然界的水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课时 自然界的水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课时 自然界的水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课时 自然界的水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4课时 自然界的水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查处在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及资金安排上优亲厚友,在项目检查验收过程中不严格按程序和要求办事、搞吃拿卡要,在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上搞侵占挪第4课时 自然界的水【复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记住实验的现象和反应产物2.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检验、转化3.了解水的净化方法,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复习重点和难点】1.认识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记住实验的现象和反应产物2.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检验、转化3.了解水的净化方法,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考点一:水的电解实验、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考点一)(1)电解水的实验: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通电 氢气(

2、H2) + 氧气(O2)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 8 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m3化学性质:通电分解文字表达式:水(H2O)通电 氢气(H2) + 氧气(O2) 2H2O 2H2+O2 3、氢气: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证明氢气

3、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H2) + 氧气(O2)点燃 水(H2O)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 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考点二:硬水与软水1、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开水2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3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

4、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考点三:水的净化方法: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1、沉淀(吸附沉淀):试剂:明矾 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2、过滤 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仪器:铁架台、烧杯、

5、玻璃棒、漏斗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 3、吸附 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各种静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降低水的硬度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考点四: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2、水污染: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

6、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二、题型、方法归纳:自然界的水有关内容在中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中考主要考查净水的方法、过滤操作的要点、水的组成实验等内容。三、典例精讲:典题1: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D.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典题2:下列有关水受热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7、( )A.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水分子运动速率增大C.水变成了氢气和氧气 D.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典题3: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3)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4)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其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典题4: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 )A.看颜色 B.闻气味 C.加食盐水 D.加肥皂水四、归纳小结:该单元重点内容是水的净化方法、重点掌握过滤操作步骤

8、;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结论;硬水、软水的定义、检验、转化,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五、【板书设计】:1、水的净化主要的过程、过滤操作的步骤、硬水、软水的定义、检验、转化。2、氢气的性质、验纯,水的组成实验的现象、结论、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等。【作业布置】自然界的水同步练习题。【教学反思】本单元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密切关系的同时,又以水为载体,同时将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使学生能够借助生活中知识理解所学内容,将教材上学到的知识外应用到生活中,同时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参考答案典例精讲:典题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水的有关内容。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9、,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物质宏观上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是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所以A、B都是错的。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少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多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答案:D典题2: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水的性质的知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通电分解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构成水的粒子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答案:D典题3:解析:本题考查净化水质的方法及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茶叶与水的分离是固体、液体分离,固体、液体分离采用的方法是过滤,所以茶叶与水分

10、离原理是过滤;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除去水中杂质;经过净化的水常用二氧化氯来消毒,因为二氧化氯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硬水与软水的不同之处就是钙、镁离子的含量不一样,硬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多一些,降低水的硬度也就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采取的措施是加热煮沸或蒸馏。答案:(1)过滤 (2)活性炭 (3)ClO2 (4)加热煮沸(或蒸馏)典题4:解析:本题考查硬水和软水的成分及区分、鉴别方法。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无味且都不能和食盐水发生任何反应的液体。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遇到肥皂或洗衣粉时,不易起泡。而蒸馏水中含极少甚至不含钙、镁离子,加入肥皂水易起泡。答案:D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查处在特色产业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在结对帮扶工作中走马观花、不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诉求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