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业测评 北师大版必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444392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业测评 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业测评 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业测评 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业测评 北师大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业测评 北师大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业测评 北师大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时应当为侨商归国工作、创业和生活提供更加便捷、适宜的环境,使得侨商归国后能够安心并专心于事业发展,提高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热情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学业分层测评 北师大版必修3 学业达标1(2015海南学业水平测试)有一位思想家,具有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大胆地挑战正统思想。在其著作藏书中,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对历史人物做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合的评价。这位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离经叛道”“大胆地挑战正统思想”“藏书”等信息可知这位思想家是李贽。【答案】A2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这一观点的社会根源是()【导学号:00910019】A专制统治的腐朽B西学东渐的影响C商品经济的发展D言论自由的推动【解析】专制统治的腐朽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故A项错误;西学东渐为思想方面的原因,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属于社会根源,故C项正确;言论自由并未出现在明清之际,故D项错误。【答案】C3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导学号:00910020】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解析】题干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能够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

3、反思君主专制之害,并进一步提出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答案】A4(2015天津学业水平测试)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来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出现于()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C隋唐时期D明末清初【解析】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答案】D5下面是顾炎武日知录部分内容摘录。据此可以判断,顾炎武主张()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A以民为本,实行“仁政”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强调“法治”,君臣平等D限制君权,实行“众治”【解析】根据题干中“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4、”“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人”这两句话可知其主要思想观点为限制君权,实行“众治”,故D项正确。【答案】D6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虽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中有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他们仍然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不可能会深入地批判封建制度。【答案】B能力提升7某中学举行历史辩论会,在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价时,有四位同学发表了以下观点,你认为最确切的是()A甲: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B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奠定了思

5、想基础C丙:是“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新思潮的萌发D丁: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冲击,但并未形成动摇之势,A项表述错误,排除;B、C两项发生在近代时期,排除;D项是其作用,体现了时代特色,故选D项。【答案】D8(2015福建高考)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导学号:00910021】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顾炎武的意思是要安定百姓

6、,改变其行为,必须先使人民“甘其食”(吃饱)、“美其服”(穿好),然后进行教化以改善习俗,故C项正确。【答案】C9李贽是晚明中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具有强烈的反正统意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贽的思想语录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李贽焚书材料二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

7、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在中国,他的后继者们赋予了他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世界上,他被中西文化交流的伟大先行者利玛窦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许苏民李贽评传材料三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贽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

8、运动的思想旗帜”这句话的理解。(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李贽悲剧”这一现象的社会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思想发展的态势。【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可得出反对迷信孔子,根据材料“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可得出李贽反对以儒家思想束缚人的自由;第二小问结合李贽所处的时代背景可知,李贽思想主张特点是反传统、反权威(反封建)。第(2)问解读材料二,可将问题转换为李贽思想的历史影响,结合史实论述即可。第(3)问解读材料三可知,李贽的悲剧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故结合当时明清时代特征即可回答造成“李贽悲

9、剧”这一现象的社会因素。第(4)问从三则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新思想,但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答案】(1)观点: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追求个人自由(抨击儒家仁义道德束缚个人自由)。特点:反传统、反权威(反封建)。(2)李贽的反正统思想,冲击了迂腐的纲常名教,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3)君主专制强化,人性遭到压抑;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缺乏新思想发育传播的土壤;理学日益僵化,束缚思想自由。(4)理学占据主导地位,新思想开始滋生。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00910022】材料一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

10、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材料二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材料三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材料四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他还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的唯物思想。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1)通过上述材料,判断讲的分别是哪几位思想家?(2)简要概括材料中所体现的主要思想。【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材料二中“天下郡国利病书”,材料三中“以异端自居”,材料四中“世界是物质的”等信息可判断出答案。第(2)问从材料中归纳,语言要简练。【答案】(1)黄宗羲、顾炎武、李贽、王夫之。(2)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二中顾炎武的主张是学术研究要经世致用;材料三中李贽的主张是反对把孔子吹捧为圣人,要求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材料四中王夫之主张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他还主张世界是物质的。中国就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复兴之路。中国的科技进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都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东西方文明因改革开放而交流碰撞,而我的创业之路因改革开放而扬帆起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