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418647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2.学习要点 (1)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和结果。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和结果。,一,二,三,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在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粮食短缺,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2)赫鲁晓夫在稳固了统治地位之后,开始调整政策,试图对 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2.措施 (1)农业方面: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

2、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一,二,三,拓展延伸扩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许多地区气候不宜种植玉米,产量很低,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了小麦生产和牧草生产,造成粮食减产,饲料不足。,一,二,三,(2)工业方面: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 加盟共和国。 给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3.结果 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赫鲁晓夫对这一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随着他的下台,改革随之告终。,一,二,三,二、勃列日涅夫改

3、革 1.措施 (1)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出调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2.影响 (1)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拓展延伸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其根本原因都是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一,二,三,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

4、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一,二,三,2.第一阶段经济改革 (1)措施: 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2)结果及原因: 结果: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 原因: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没有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做法。,一,二,三,3.第二阶段 戈尔巴乔夫将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深化提升苏联的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苏

5、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是苏联解体的历史因素,是根本原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问题,而是具体体制问题。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证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是可以消除的。,问题1,问题2,我们应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从农业入手,具有相当的现实性,符合苏联社会解决政治经济矛盾的迫切需求。他的改革使苏联人民挣脱了斯大林某些教条的束缚,对于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改革都具有重要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他的改革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有历史方面的,也有现实方面的。他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对斯大林思想继承多于批判,对“斯大林模式”也是延续多于突破。同时

6、,他又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这一切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2)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是对苏联原有的体制进行某种修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他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并坚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在其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在其执政后期,个人专断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问题1,问题2,【例题1】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其中“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

7、拔”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 A.未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 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D.未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解析:导致苏联陷入发展困境的是日益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最后陷入“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答案:D,问题1,问题2,点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赫鲁晓夫上台后,拉开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帷幕。从赫鲁晓夫改革到勃列日涅夫改革,再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步履维艰,且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问题1,问题2,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改革缺乏广

8、泛的社会心理准备。不少干部对改革的迫切性认识不足,相当多的群众对改革缺乏准备和承受力。 (2)传统保守势力强大,改革阻力重重。改革所遇到的阻力,来自苏联既得利益阶层和集团,来自传统保守思想,也来自美国军备竞赛的制约,以及东欧国家的离心力。 (3)戈尔巴乔夫等人思想上急于求成,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4)改革没有及时对苏联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苏联由于长期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导致苏联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而戈尔巴乔夫改革仍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机械制造业,这使本来已存在的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难以调整。其后果是工农业比例更加失调,食品和消费品短缺日益严重,

9、导致消费品市场危机,影响了经济改革的继续进行。,问题1,问题2,【例题2】 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解析:提取信息“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由此可以看出其措施具有激进性。 答案:B,问题1,问题2,点拨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改革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只有计划或只有市场都不利于发展生产力,要两者相结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