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流行音乐的美学特征

上传人:深****e 文档编号:62306057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流行音乐的美学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流行音乐的美学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流行音乐的美学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流行音乐的美学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流行音乐的美学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流行音乐的美学特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浅析流行音乐的美学特征作者:张丽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17期摘要:音乐是人类特有的古老文化之一,流行音乐的形成代表了人类在各个时期审美方向的不同。流行音乐具有瞬息万变,推陈出新的特点,它不是固定的,也很难像古典经典音乐一样传承下去。但是它所表达出的时代信息,即当时的文化、政治,表现出的人性美、生活美都是不可磨灭的,甚至远远超过了音乐本身追求的艺术性。本文以美学的角度分析了流行音乐的形成过程、发展状况以及时代发展境况下人们审美趣味的变迁。关键词:流行音乐 美学 特征流行音乐不同于一般古典、严肃音乐,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性,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所以流行音乐又被称作通俗音乐

2、。然而由于其通俗性,不可避免的会冠上“俗”这个字眼,但是这也是能被大众所能接受的通俗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大众审美的风向标,在它的身上我们可以寻找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政治的模样,也反映出流行音乐独有的美学特征。一、一般音乐的本质在讨论流行音乐时,笔者想先谈谈一般音乐,一般音乐就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具有严肃、典雅的特征。音乐等艺术具有意象的特点,意象是艺术的本体是与外界联系的感性体现,意象是人们对艺术的直观感受,是存在于本体无法直接传达,需要人们自行感受的活动中。音乐意象存在于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与人类情感相关的艺术体现。音乐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节奏、和声和旋律,节奏是构成音乐最基础的元素,节奏担

3、当音乐的运动性,任何节奏都有其特有的规律。第二个方面是和声,和声就是所有音乐音符的组合,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做出不同的音乐,但是组合过后的音乐必须是和谐的,有形式美的,有一个基础的调子在里面,不然就是杂乱无章无法令人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好感觉。第三是旋律,它将一排排音符构成了音乐,是形成音乐的重要原因,旋律令音乐有了长度,有了重复点,有了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令欣赏者有了期待和想要继续听下去的动力。音乐在普通大众中的体现就应该显现出其通俗易懂的品质,流行音乐就是应运而生的。流行音乐具有大众艺术发展的特点,它具有更高的传播性,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虽然流行音乐与一般音乐不同,但它也是音乐的一种。流行音乐可以

4、说是一般音乐为了流通大众而做的一个向外的延伸。所以我们可以把分析一般音乐的本质同样用在分析流行音乐上。流行音乐也同样是人类丰富感情以音乐形式的一种体现。流行音乐同样可以用情感来表达主题,情感和音乐,从来都是相互补充相互借以表达的方式,用意象来将情感与音乐融合。所以说流行音乐也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不可否认,流行音乐在传统音乐的世界里,也有着它与一般音乐的不同之处。二、流行音乐的独特性对于流行音乐,到底它的审美特征在哪里,很多专家学者都很重视这个问题并且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他们认为通常与严肃高雅为特征的传统音乐相比,流行音乐在形态、行为上发生了变化。在形态方面,流行音乐所运用的“音乐体积”少

5、于一般音乐;但是在“音乐总量”上,两者是相同的。在行为方面,流行音乐的参与量,流传度远远高于传统音乐。(一)音乐内容的选材流行音乐是普通大众的音乐,由于它的亲民性,所以流行音乐的题材大多数是来自日常生活,讲述普通人的情感,比如爱情、亲情、友情等居多,也有些表述了生活中的人生道理、思乡之情,对于社会现状的讲述等等。流行音乐主要面向对象是普通大众,在娱乐性方面比传统音乐更要注重一些,所以很多题材的描述都要偏向于通俗、轻松,不会给人太晦涩的感觉。总的来说,流行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表现不会太拘泥于形式,更自由、更富于变化一点。(二)音乐内容的形态结构较之传统音乐,流行音乐的形态结构往往更加简单,在音域

6、方面一般来说都是处于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且符合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音区范围内滑动。流行音乐的变化较少,转调变调等比较简单,更是缺少变化频繁的变调。流行音乐的节奏单一,力度变化不复杂甚至变化的幅度很小,缺少强烈的对比度。流行音乐的结构层次很小,就算是从来没有专业学过音乐的人也能很容易就分辨的清楚流行音乐的旋律和层次。这样的音乐通俗易懂,听众往往不需要较高的听觉掌控能力,仔细听来,现今很多流行音乐的节奏曲调都是有相似性,都是异曲同工。再者,由于听觉也会跟年龄有着关系,所以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流行音乐一般青少年更加喜欢。(三)流行音乐的存在方式上面我们说过,流行音乐的主要消费群体大多数存在于青少年中。

7、相对于中年人和更年幼的小孩,青少年可以说是现今大多数流行文化的主要消费人群,他们更多会喜欢流行事物,流行音乐既是有人引导,但也离不开青少年这样一个群体有意无意的带动。青少年选择消费流行音乐是对于新兴事物的崇拜和社会文化多元性的一个体现,流行本身是一个双向的事物,这个流行市场一旦传递到了更年长的中年人或者更年幼的少年群体,青年人本身就不会再对这种流行感兴趣了。由于自身心智的不完整和容易受到社会上或者更年长一点的青年人的影响,年幼一点的少年更容易被青年带动去接受那些在青年人中流行过的东西。他们更容易受到青年人引领的流行音乐文化热潮的冲击。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没想到自己年轻时候大家疯狂追逐的流行

8、歌曲,自己这群人长大了不再喜欢了,这些歌曲居然又在当时同样的年龄段又流行起来了。三、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流行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意境,很多学者在对于音乐的研究上都给予了很高的重视。一些学者提出了一种“三要素”说,他们将音乐的本质大体分为三种形态、行为和观念。“行为”是指一种从事音乐的行为模式,“形态”是指外化了的音乐音响形态,“观念”是指普通人的审美水平、情感意识等。他们认为,一般音乐通常是比较严肃经典的一种音乐表现方式,但是流行音乐在这三个要素的配比上发生了一些改变。其中观念方面保持不变,因为无论音乐的形式如何变化,人的审美水平一般不会根据音乐而发生改变。形态方面,由于一般音乐和流行音乐表现手法

9、不同,所以流行音乐的“音乐体积”较小于一般音乐。行为模式上,流行音乐的音乐参与者明显大于严肃的一般音乐,所以流行音乐的行为方面大于一般音乐。由此看来,流行音乐与一般音乐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流行音乐在普通的音乐意象中加入了新鲜的元素,这样的一种元素加入使得流行音乐产生了不同的魅力,使得音乐的审美情感表现方式加以改变,流行音乐的意象由此区别于其他的音乐形式,具有了充满特色的审美特征。(一)流行音乐形式与语言的结合语言是传播情感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对音乐意象的影响最深刻的。语言是形象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流行歌曲中,不止是要听到音乐的旋律,还要通过语言的渲染让听者更加身临其境,伴随音乐而来

10、的歌词语言也可以很好的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语言与音乐在流行音乐中是融为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部分。相比较音乐,听众更加能够接受从小受到的语言教育,能够比较容易的接收到音乐想要表达给听者的意境。流行音乐对语言的包容和采纳,是传统音乐所没有的,打破了音乐完全单纯由意象、形象来表达的壁垒,开创了新的历史。(二)流行音乐形式与画面的融合流行音乐审美与传统音乐的不同点还在于流行音乐开创了带有画面形式的音乐表演形式。1981年8月,美国开创了第一个“音乐电视台”,音乐电视台在当时完全是新东西,它是用来播放配合音乐一起拍摄的录像,又称作MTV,现在更流行叫作MV,这种音乐电视的出现,代表着流行音乐的意象表现从语

11、言形式又增加了视觉形式。流行音乐的进化又一次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桎梏,传统音乐只依赖于听觉吸收,而加上了电视画面形式,从单一的听觉吸收转变为了视觉+听觉的双重吸收。同时,在时间空间上给听众一个冲击,这两种艺术被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再者,画面与音乐的相结合,跟语言一样,降低了大众接受难度。传统音乐具有模糊性、多义性、不确定性,很难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通过视觉的加强,接受视觉上的感知就比听觉要容易得多,视觉形式的确定性、明晰性就要大得多。而且,电视也是较大众能够接受的通俗艺术的一种,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通俗性。电视节目对于观众的审美水准、文化要求都相对更低,更加有利于传播和被大众所接受。建立在流行音乐

12、上的电视音乐形式一般都是有故事情节和背景的,通过电视故事的辅助,大众能够更容易理解音乐想要表达的感情内容。故事的连贯性让大众能够容易理解,了解一个故事比了解一幅画要容易得多。电视的具体叙述具有画面性和功能性,又能使观众的理解程度进一步降低。综上所述,语言和画面都是流行音乐新开创的东西,它们共同有的一个特点都是能够降低大众对于音乐的接受程度,更进一步的促进了流行音乐在人群中的传播,也降低了音乐形式完整再现的难度。我们可以了解到,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在于画面语言高峰外在形式融入到了音乐之中,音乐加上了不同的辅助工具进行表演,使音乐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一的意象体现,而是更加丰富,这是传统音乐所无法比拟

13、的。四、结语流行音乐是建立在普通人珍贵朴实的真实情感之上,歌唱了人间的真善美和控诉社会的丑恶,跟传统音乐高山流水的高雅不同,流行音乐更加易于被大众接受,是时代的选择,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慰藉,就算它难登大雅之堂,它所表达出的时代信息,即当时的文化、政治,表现出的人性美、生活美都是不可磨灭的。参考文献:1周晓燕.文化视阈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年.2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的新趋势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3金宗静.流行音乐演唱会的审美文化透视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4赵舜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美学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166-168.5刘可欣.流行音乐审美特征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03):32-37.6尹双海.流行音乐的美学特征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12):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