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大学生自我意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198791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课大学生自我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心理健康课大学生自我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心理健康课大学生自我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心理健康课大学生自我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心理健康课大学生自我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课大学生自我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课大学生自我意识(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认识你自已! 我是谁? 我是否有价值? 我为什么要活着? 我努力奋斗为的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面对着这些千百年来哲人思想家不断追寻的问题,你是否感到困惑、无助?,教学建设、改革及成效,【案例】 张某是江苏一所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刚入学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也打算认真努力地把专业学好,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宿舍的男生都有了女朋友,对于憧憬爱情的他,也把一部分时间放在了追女孩子上,也为此逃过课。大一下半年,学院社团招新,性情开朗的他又主动参加了社团,接下来的学生会干部选拔、职业资格

2、考试、各种考证和打工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但接下来的问题出现了,由于参与的事情过多,又事事想做好,张某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事与愿违,由于没有时间陪女朋友,女朋友分手了,学习成绩也因过多的各种事务受到影响,学生会、社团的工作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有的事情都不顺利,原本一向开朗的张某也变得脾气暴躁,甚至想到了休学。,第四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第四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你知道张某问题出在哪了吗? 我是谁? 我的价值是什么? 我为什么活着?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以上是当代大学生需要 不断追寻的问题。,教学建设、改革及成效,学习目标:

3、 1.理解自我意识的有关理论; 2.认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变化的规律及特点; 3.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常见问题; 4.理解掌握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和方法。,第四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重要概念,第四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属于自我意识的认知成份,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印象、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属于自我意识的情感成份,是伴随着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在感受,反映对自己的满意状况,以自尊、自爱、自信、自卑、自

4、怜、自弃、自恃、自傲、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表现出来。,属于自我意识的意志成份,是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支配和掌握,即指一个人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能自觉调节自己的情感冲动和行为,包括自主、自立、自强、自制、自律、自卫等。,第四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是人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 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前提。 如果一个人能够认识自己并能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充实和有意义。 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就会产生

5、混淆的感觉。他会不清楚自己是谁,容易产生自卑、沮丧、怨恨、孤独、抑郁、焦虑等负面感觉,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紧张、最终导致学习、工作和人生等方面遭受失败。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一个人真正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 -约翰.保罗,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由于自我意识既是心理活动 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的客 体,它是涉及认

6、知、情感、 意志过程的多层次、多纬度 的心理现象,所以,自我意 识的结构表现在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方面。,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三)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1.自我意识发展的有关学说 (1)自我发展渐成说 (2)自我发展三阶段说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一)导向作用 目标是人才发展的导航机制。拥有健康自我意识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规划自我,为自己制定适合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发展方向,才会调动自身潜能,激发强大动力,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实现。,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二)自控作用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发挥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乏自我控制意识的人,将是一个情绪

7、化的人、缺乏毅力的人、一事无成的人。一个能够控制自我的人,往往与环境适应良好,并能规范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并获取成功。,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三)内省和归因作用 有健康自我意识的人,能够对自己、对他人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自我有敏锐的觉察和反省,不断完善自我,在个体成长中进行监督和自我教育。同时又不会将他人的问题归于自己,与他人拥有良好的关系,但又能保持自我的独立性。一个有稳固基础的自我形象是迈向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青年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

8、变的重要时期,由于身心发育的不断成熟,生活环境、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大学生们开始把眼光从外部世界转移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尝试解决自己的内心矛盾和冲突。 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大学生而言,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是促使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青年初期最重要的心理过程是自我意识和稳固的“自我”形象的形成。 -科恩,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大学生正处在“心理自我”发展阶段,渴望自己能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这一时期,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分化到矛盾,再到达成新的统一的过程,其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逐步协调一致。但从整体上

9、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尚未完全定型,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最终才能逐渐走向成熟。,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一)自我意识的分化 (二)自我意识的矛盾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矛盾和冲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 2.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 3.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 4.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冲突 (三)自我意识的统一 自我意识分化、矛盾所带来的痛苦不断促使大学生寻求方法以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统一后的自我意识是完整的、协调的,是积极和健康的统一。这种统一,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成熟与完善,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协调运行。,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

10、律和特点,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经过大学生活和教育,随着个体心理和意识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总的来说,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自我认知方面 自我体验方面 自我调节方面,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一)自我认识方面主要特点 1.自我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 大学这一特殊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博览群书、自由发展、自我实现的新天地。这个新天地为他们的自我认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关心的社会问题也多了,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也比较高。这时,他们的自我认识不只涉及到自己的气质、风度和性格等一般问题,而且还涉

11、及到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责任、自我价值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大学生自我意识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2.自我认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大学是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前的最后学校学习阶段。 我将来做个什么样的人?成就什么事业?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贡献?等等。求知欲强烈使大学生总是十分感兴趣而又急切地思考着这些问题,强烈地期待着一个满意的答案。这种思考比少年时期更主动、更自觉,具有较高水平。 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随着大学生活的继续,大学生的知识增加了、社会经验也丰富了,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变得全面、客观和主动,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和

12、评价,并能选择自己的长处进行发展,开始具备在自觉基础上的“自知之明”,但是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二)自我体验方面主要特点 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迅速发展,使得他们自我体验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自我体验的形式看,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丰富性 2.敏感性和波动性 3.深刻性,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自我调节方面主要特点 1.自我调节能力明显提高 2.自我设计的愿望强烈 3.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及调适,(一)过度自卑的表现 (二)调适的方法 首先对其危害有

13、清醒的认识,有勇气和决心改变自己;其次,应客观、正确、自觉地认识自己、无条件地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所长,接纳自己所短,做到扬长避短;第三,正确地表现自己,对自己的经验持开放态度,同化自我但有限度;第四,根据经验,调整对自己的期望,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区分潜能和现在表现;第五,对外界影响保持相对独立,正确对待得失,勇于坚持正确的观点,改正错误的观点,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容忍。,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及调适,(一)过度自我接受的表现 (二)调适的方法 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独立感等诸多形式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表现。要克服过度自我接受,首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承

14、认自己也需要不断完善;其次,要看到他人的长处,欣赏他人的独特性;再次,多与他人交往,以开放的心态尊重和认真对待来自他人的反馈意见。,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及调适,(一)自我中心产生原因及表现 自我中心的人凡事从自我出发,不能设身处地进行客观思考。只关心自己,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不顾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他们往往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处事总认为自己对、别人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因而他们不易赢得他人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多不和谐,行为做事很难取得他人的帮助,易遭挫折。 (二)克服自我中心的方法 要克服自我中心,先得摆正自己的位置,既重视自己也不贬抑他人,自觉地把自己和他人、集体结合起来,

15、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其次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估自己,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最后要学会移情,多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人感受、关心他人。,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及调适,(一)过分追求完美的表现 过分追求完美的大学生对自己持过高的要求,期望自己完美无缺,却不顾自己的实际状况。此外,他们不能容忍自己“不完美”的表现,他们对自我十分苛刻,只接受自己理想中的“完美”自我,不肯接纳现实中平凡的或有缺点的自我,其后果往往适得其反,使其对自我的认识和适应更加困难。,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及调适,(二)改善的途径与方法 1.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人不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

16、优缺点。人既不可能事事行,也不可能事事不行;一事行不说明事事行,一事不行不说明事事不行。一个人应该接纳自己,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 2.确立合理的评价参照体系和立足点 人应该选择合适的标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为标准,按照自己的条件评定自己的价值,应该立足自己的长处,明了、接受并尽力改进自己的短处。成功时应多反省缺点以再接再励,失败时多看到优点和成绩,以提高自信和勇气。,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及调适,3.目标合理恰当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有恰当的目标和要求,目标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力,不苛求自己,不被他人的要求左右。虽然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不顾他人对自我的期望和评价,但也不能被他人的期望所束缚,只为父母、老师或他人学习、生活。事实上,个体越能独立于他人的期望,其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就越强,所遭遇的冲突也就越少。对大学生来说必须明确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以及这种期望是来自于自我的本身能力和需要,还是他人的期望。只有明确这点,才可能真正认清自己,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建立独立的自我。,第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