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_1_2_3知识迁移和论点、论据的判断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5127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_1_2_3知识迁移和论点、论据的判断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_1_2_3知识迁移和论点、论据的判断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_1_2_3知识迁移和论点、论据的判断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_1_2_3知识迁移和论点、论据的判断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_1_2_3知识迁移和论点、论据的判断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_1_2_3知识迁移和论点、论据的判断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_1_2_3知识迁移和论点、论据的判断课件 新人教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破点三 知识迁移和论点、论据的判断,题型一 知识迁移类 【典题试做】 【例1】(2016天津卷)原文见突破点一【例1】 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解题点拨】A项,根据原文第一段中“文化消费基本 上可分为两类:一

2、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 付货币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 费”可知“到图书馆借阅”同样属于文化消费;B项, “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不正确, 根据原文第三段中“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 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种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 中的文化价值”可以看出,“商人收藏画作”能够形 成文化消费品位,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 值,故“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推断错误; C项,“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不正确, 根据原文第四段中“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

3、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可知,“一致的”过于绝对。 答案:D。,【构建模型】 知识迁移类解题方法 1.准确提炼,重点勾画 采用关注核心概念、快速阅读的策略,一边读一边勾画观点性、结论性的句子。,2.题文对应,辨析异同 把选项与文本中某一语言单位(句子、词语等)进行对照阅读,重点辨析时间、趋向、主次、判断、因果、类比、总结概括等方面的异同。,3.清楚字面,读懂实质 挖掘隐含信息: 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 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做了一定的暗示。 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 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 4.阅读思考,知识储备 关

4、注社会生活,广泛阅读,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内容要有所了解和认知,为做题打基础,起码对文章主题似曾相识,有处入手。,题型二 论点、论据的判断 【典题试做】 【例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 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 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 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 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 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 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

5、。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 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 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 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 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 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 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 的“

6、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 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 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 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 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 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 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 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孜孜矻矻,专心致 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 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

7、地理解这一 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 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 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 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 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 “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 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 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 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

8、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晚清至20世纪,中西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的事实增加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关键问题的复杂程度。,B.之所以说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关键是因为汉语白话文学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 C.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中,“意境”“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等保存了一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这与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D.为了便于论述个人观点,作者

9、在前两段的文字中分 别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 等。 【解题点拨】A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一段第二句的 后半部分,即“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 度”,这里的关键是对“问题”的理解,从原文看,,“问题”应该是指第一句所说的“关键问题”,所以 此项表述正确。B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的第一段,原文 中讲“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 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 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因而此项正 确。C项,信息来源于文章第三段后半部分,与原文表 述不一致,属于文无据。D项,这是一个有关文本特征,的综合性判断,从原文来看,文章运用的举例论证

10、、对比论证、引用论证较易辨别,只是对于因果论证学生可能会存在疑虑。文章第一段中在论述五四新文学“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这个观点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因果论证,所以此项表述正确。 答案:C。,【构建模型】 “三加强”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加强快速找准论点的训练。议论文的考查目标 之一,就是要求考生学会从整体上感知作者所要阐明 的见解和主张,也就是要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考生 在寻找论点时要注意的是:一篇简单的议论文或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一般只有一个论点。当一篇议论文中 出现多个论点时,需要明确的是只能有一个起主导作 用的中心论点来统率全文。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要 表明的主要见解和主张。其他的论

11、点(一般称为分论点) 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要注意不能把“论题”(论的是 什么)和“论点”相混。“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论点”则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 和主张(证明什么),这两点是不同的。 2.加强分析论据作用的训练。论据是证明论点的 根据。一篇议论文中,提出论点以后,还必须举出事 实讲出道理,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这些证明论点的 事实和道理就是论据。作为论据的“事实”,包括,现实事例、史实以及相关的统计数字等。作为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其正确性应以公认的、规范的论证过程为基础。 3.加强论证方法分析的训练。论证方法包括结构和方法两个方面。在论证过程中恰当运用论证方法是很重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和比喻论证法。,一,二,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