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2362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发展阶段,考点一 区域的含义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认识区域 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干湿区划分图,归纳总结。,(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_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_。 (2)区域特征: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_和边界。 整体性:内部_相对一致。 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指标和方法,干湿区域,形状,特定性质,2.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 可以利用经纬网、区位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周围区域的联系,可以

2、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经纬度位置:可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 (2)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3)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4)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进行分析。,地理位置和地理区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提示 地理区位和地理位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易混淆。区位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是指该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由此可见,区位概念包含位置概念。地理位置可分为下列类型: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

3、位置:海陆分布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高 分 素 养 提 升,(2017全国1月大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3)题。,(1)影响图中1月0 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地形 (2)图中四段河流的流速最快的是( ) A.R1 B.R2 C.R3 D.R4,(3)下列关于图中四沉积作用明显区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两地区 B.沉积区是我国春小麦种植区 C.地区最适宜种植水稻 D.地区海拔最高,沉积作用最弱,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图中的特征分析。第(1)题,图中的1月份

4、的0 等温线是位于汉江和渭河的分水岭,即与秦岭山脉的走向一致,由于秦岭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导致秦岭以南地区的1月份平均气温大于0 ,所以影响图中1月份0 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2)题,河流落差大,则流速快,图中的R1、R2、R3三个河段位于沉积作用明显区,说明该河段的落差较小,而R4河段位于沉积区域的上游河段,靠近秦岭山脉,河流落差大,所以流速快。第(3)题,早期的聚落一般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或者地势平坦的河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图中的两地位于河流沿岸且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便于农耕、取水便利、水运发达,故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地区,位于河流上游,聚,落的形成会晚一些;沉积区为渭河平

5、原,属于暖温带地区,适宜冬小麦种植,春小麦分布在中温带地区;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区,同时比、地势要低,热量条件好,是最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地区位于河流的上游,比区的海拔高,地区沉积作用弱,是因为此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搬运能力强。 答案 (1)D (2)D (3)C,1.区域地理特征的要素构成,2.区域图的判读方法 (1)区域图类型:大尺度区域图(大洲)、中尺度区域图(国家、地区)、小尺度区域图(省、区等局部图)。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小尺度区域图更加多见。 (2)区域图的组成:图名、图例、经纬网、辅图。 (3)区域图判读方法:判读区域地图时,关键在于据图中的信息进行定位及获取答题

6、所需的有效信息。,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15江苏地理,14)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右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1.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解析 南海的雨季出现在6月之前;6月至8月阿拉伯海盛行西南季风,洋流方向由西向东;红海沿岸属于荒漠地带,森

7、林少见;6月至8月地中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和日丽,炎热干燥,所以选B。 答案 B,2.2015新课标,37(1)(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6分)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6分),解析 第(1)题,从图中黄河自西向东流及农田灌溉退水汇入乌梁素海,可知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从总干渠在南、总排干渠在北,可知地势南高北低。第(2)题,黄河含沙量大,灌渠淤积严重。 答案

8、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 (2)问题:泥沙淤泥。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考点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季风区,亚热带季风,黑土,石油,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水田,玉米,一年两熟至三熟,畜牧业,综合性,南米北面体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从气候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提示 我国降水南多北少,北方属于半湿润地区,适合耐旱的小麦生长。南方属于湿润地区,适

9、合喜欢高温多雨的水稻生长。,高 分 素 养 提 升,(2017吉林长春外国语模拟)读“印度、美国示意图”,回答下题。,美国和印度均为世界耕地面积广大的国家,但印度耕地灌溉面积比重比美国大,主要原因是( ) A.印度耕地多分布于平原、高原 B.印度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C.美国干旱地带面积比印度小 D.美国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解析 美国和印度均为世界耕地面积广大的国家,但印度耕地灌溉面积比重比美国大,主要原因是印度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B对。与印度耕地分布位置无关,A错。美国干旱地带面积比印度大,C错。美国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与灌溉面积比重小无关,D错。 答案 B,区域地

10、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思路 1.自然环境要素的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要素的差异,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分析 1.(2016浙江文综,78)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

11、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1)(2)题。,(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从Y轴看,山西低于湖北,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A项错误;湖北低于江苏,说明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C项错误;从X轴看,上海低于江

12、苏,说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B项正确;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D项错误。第(2)题,根据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山西(1.76)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项正确;广西(0.80)较低,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方向,B项错误;上海(0.62)和江苏(0.6)较低,但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适于发展技术导向型产业,而不应该发展重型工业,C项错误;湖北(0.91)较高,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来降低能耗,D项错误。 答案 (1)B (2)A,2.2014浙江文综,37(2),12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材料

13、二 云南瑞丽试验区是沿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红木加工、农矿产品物流、摩托车组装等。贵州贵安新区是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数据处理等。 从对生产要素依赖的重要性角度,比较瑞丽试验区和贵安新区支柱产业的差异,并分别简述两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12分),解析 根据各自发展的产业可推知,瑞丽为原料和劳动力密集型,贵安新区为技术密集型。然后围绕主导产业加以展开说明。 答案 瑞丽试验区为原料(或劳动)密集型;贵安新区为技术(或知识)密集型。 瑞丽试验区距原料产地近,市场需求大;边境贸易便利;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任答两点) 贵安新区交通便

14、捷;科技较为发达,高素质劳动力充足;有大城市依托。(任答两点),考向二 自然特征差异分析 3.2016北京文综,36(1),8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8分),解析 由“山之南山花烂漫”可知古人登山的季节为春季,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分析大别山南北两侧由于气温的不同导致景观的不同。 答案 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考点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

15、的影响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分析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缓慢,稠密的水系,破碎,粮棉,a、b、c表示不同阶段的城镇空间布局演化特征,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功能区布局演化特征。读下图回答(1)(2)题。,(1)不同时期的城镇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区布局对应正确的是( ) A.a、b、c B.a、b、c C.a、b、c D.a、b、c,(2)如果代表资源型城市的功能区布局发展情况,则时期该城市可能( ) A.改进资源开采技术,加大资源开采量 B.GDP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第一产业的比重最高,解析 第(1)题,根据城镇空

16、间布局的演化特征判断,由先到后分别为b、c、a,根据城市功能区布局的演化特征判断,由先到后分别为,因此对应关系是b、c、a。选B。第(2)题,时期的功能区布局是研发、设计等服务业与高级住宅区位于市中心,企业位于城市外围,说明此时追求的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因此此时最可能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选C。 答案 (1)B (2)C,综合分析区域发展阶段的方法,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区域不同阶段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1.(2014上海地理,1213)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2)题。,(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