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2360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气候,土壤,畜牧,平原,林业和特产,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农业布局特点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 A_、B吉林、C_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 我国重要的_、林业生产基地和_生产基地。,黑龙江,辽宁,商品粮基地,畜牧业,(3)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E_、F_、G_,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土壤:_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 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交通发达,利于_型农业发展。 开发晚,人口密度_。,一年一熟,低温冷害,410月,高原,平原,山

2、地,黑土、黑钙土,外向,较低,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 气候、地貌、_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_ _的不同。,植被,农业生产方式,(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松嫩,三江,辽河,水稻,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红松,人参,西部高原,三河马,东北地区大米品质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大米生长期长;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害虫不能越冬,作物病虫害少。,东北地区春季出现涝灾的原因。 提示 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高 分 素 养 提 升,(2017合肥一模)读“2015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

3、图”,完成(1)(3)题。,(1)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减少 B.水热条件变差 C.高铁运输便利 D.生产成本提高,(2)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 ) 夏季气候凉爽 光照资源丰富 昼夜温差大 土壤肥力高 水资源丰富 A. B. C. D.,(3)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 A.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 B.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 C.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 D.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发展采摘、观光基地,解析 第(1)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京津地区对蔬菜的

4、需求量会增大,但同时用地、用工成本增加,导致当地种植面积萎缩。第(2)题,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较冀北高原水资源更丰富;冀北高原海拔高而夏季气候凉爽,降水少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多为冲积扇而土壤更肥沃。第(3)题,采摘、观光基地适宜在城市周边发展,故D错误;山前平原具有土地规模大的优势,可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基地,故A、C错误;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质量好、农业种类多样,适宜发展优质生态特色基地,故B正确。 答案 (1)D (2)A (3)B,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

5、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1.(2016新课标全国,12)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

6、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解析 第(1)题,当地庄园经济是以“茶”为主题的“现代茶庄园”,其发展前提是优质品牌铁观音茶。所以选B。第(2)题,由材料

7、分析可知,现代茶庄园引进采用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管理技术,使各种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产业链连接紧密,产品种类多,其增值潜力更大,经济效益更高。故选C。 答案 (1)B (2)C,考向二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条件分析 2.(2014课标,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 (2

8、)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解析 第(1)题,三江平原纬度高,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少,开发晚,对环境干预少。第(2)题,三江平原位于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大量病虫害会被冻死,且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不利于病虫害的生息繁衍。第(3)题,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肥力高。第(4)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少,并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产量大,商品率高,因此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

9、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考点二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

10、定的商品粮基地,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 大规模_生产。 地区_生产。,三江平原,机械化,专业化,【高效记忆】 图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2.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盐碱化,草场退化,湿地,农业生态环境,(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商品粮,绿色食品,生态建设,生态农业,草业,集约化草食性,森林资源保育,特色农业,原料及产品加工,3.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

11、、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为农

12、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三江平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 提示 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高 分 素 养 提 升,(2017江南十校1月联考)广东省M县盛产菠萝,其产量近乎占全国的一半,有“菠萝的海”的美誉。每年7至9月集中种植,次年2至4月上市销售。2015年菠萝大减产但价格高,而2016年菠萝丰产但价格较低。下图阴影区域示意我国菠萝主要分布区。据此完成(1)(2)题。,(1)新疆伊宁市街头摊贩售卖菠萝,主要得益于(

13、 ) A.科技的发展,试种菠萝的成功 B.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C.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D.市场需求量的扩大,(2)2015年M县菠萝大减产的可能原因和2016年菠萝丰产未增收的解决措施分别是( ) A.冻害 加大网络宣传力度 B.台风 加大菠萝的深加工转化 C.地震 积极拓展国外市场 D.干旱 降低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解析 第(1)题,从我国菠萝的主要分布区看出,菠萝性喜热湿、红性沙壤。新疆自然条件不能满足菠萝生长需求,试种菠萝成本过高,A、C错。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之成为可能,B正确。自然条件不允许,无论市场需求多大,都是无法实现的,D错。第(2)题,M

14、县地处雷州半岛南端,几乎不受冬季风引发的冻害影响,A错。我国南部沿海夏秋季节易受台风侵袭;解决和消化丰产菠萝的途径可以加大宣传、拓展市场、进行深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不宜降低劳动力工资水平,而且从材料中得不出此地发生了地震和干旱,故选B项。 答案 (1)B (2)B,农业发展措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考点常常结合我国的具体区域考查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及措施。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 (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 (2)运用农业科技,改善不利农业

15、区位条件。,常见措施如下:,措施的分析,注意根据区域的自然特征因地制宜,不可随意选取。,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3.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具体步骤如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三江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1.(2015浙江文综,78)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

16、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增加耕地面积 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改变耕作制度 A. B. C. D.,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故选B。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措施。该地为东北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