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类题库)考点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新人教版必修1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1450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分类题库)考点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新人教版必修1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分类题库)考点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新人教版必修1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分类题库)考点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新人教版必修1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分类题库)考点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新人教版必修1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分类题库)考点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新人教版必修1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分类题库)考点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新人教版必修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分类题库)考点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新人教版必修1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考点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选择题1.(2013新课标全国卷T20)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的发

2、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B.C.D.【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正确理解。学生必须善于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正确分析。【解析】选C。实践决定认识,颠倒了这种关系,是错误的。正确表明了这种关系是正确的。否认了人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正确。2.(2013新课标全国卷T23)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

3、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B.C.D.【解题指南】本题以莫言作品的成功作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意识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材料中莫言成功的原因。【解析】选C。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错误的。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意识和客观的符合程度,说法错误。莫言作品的成功得益于诸多民间艺术,也得益于他本人的独特个性、能力和素质,说法正确。3.(2013浙江文综T29)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

4、因为()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B.C.D.【解题指南】本题属于因果关系类设问,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审读设问,是由果寻因还是由因寻果,本题是由果寻因。【解析】选D。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题目问的是“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的原因,即人类追求真理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既有认识主体方面的原因,也有认识客体方面的原因,正确解释了原因,应当选。表明的是实践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与题干设问不能构成因果关系,应排除。4.(2013重庆文综T9)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

5、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解题指南】本题以莫言的文学创作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相关知识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民间深层经验”的深刻内涵。【解析】选C。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该项强调想象力决定文学创作,属于主观决定客观,观点错误排除B该项违背了实践具有的社会历史性特征,观点错误排除

6、C该项实际上指明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观点正确入选D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并不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排除5.(2013新课标全国卷T21)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A.B.C.D.【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任

7、何意识都具有能动性、创造性;二是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解析】选C。意识无论反映事物的现象,还是反映事物的本质,都具有能动性、创造性,错误;科学家根据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人造树叶”,体现了;人在发挥意识的创造性时,必须以尊重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为前提,观点错误。6.(2013天津文综T6)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解题指南】本题属于漫画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漫画中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观察漫画的标题、漫画中的文字及人物形态,明确漫画的寓意。

8、【解析】选C。漫画坚持原则讽刺一些人一味地坚持原则,忽视了从客观的实际条件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最终导致亡羊无法补牢,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不符。7.(2013天津文综T8)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解题指

9、南】本题属于图画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画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文字说明理解图画的意思。【解析】选B。题干中起初人们把图一称为“剁肉图”,后来又把图一称为“烤肉图”,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反映,虽然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真理具有客观性,对同一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项符合题意;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A项片面;材料没有涉及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C、D两项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选B项。8.(2013四川文综T8)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知是

10、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B.C.D.【解题指南】本题以柳宗元的诗句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有关哲学知识的理解。解答本题关键是读懂题干与题肢中诗句的本意,因此也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考查。【解析】选C。“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此诗句原意是指太依赖书籍会造成误解,(因为书也会有出错的时候)经历了事情后渐渐就会明白是非黑白的分别。该诗句主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题肢具体分析结论该题肢强调知行要统一,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观点与题意不符合排除该题肢意思是学习的最终就是实践,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符合题意入选该题肢意思是说知

11、而不行,则体会不深,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符合题意入选该题肢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与题意不符合排除9.(2013上海单科T21)改造主观世界是指改造人的思想观念、认识能力,其核心是改造人的()A.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观B.人生观、历史观和价值观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D.人生观、自然观和价值观【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人的主观世界的核心构成。做好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的主观世界的核心是什么。【解析】选C。人的主观世界包含内容广泛,但其核心构成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观、历史观、自然观从属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故A、B、D三项组合错误,C项正确。应选C。10. (2013上海单科T23)实事求是是马

12、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从直接经验入手分析客观规律按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办事不断研究新的情况和解决新的问题A. B. C. D.【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学生对实事求是含义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做好本题要正确理解实事求是的深刻含义。【解析】选C。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尊重规律,不断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的问题,故正确;直接经验不一定正确,从直接经验入手分析客观规律容易误入歧途,错误。应选C。11.(2013上海单科T27) 据报道,我国

13、每年家用电器的理论报废量已超5 000万台,且以年均20%的速度在增长。大量废旧家电产品,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变成“环境炸弹”,利用得好就会成为“城市矿山”。针对上述情况,人们提出几种不同建议,一是建立全民参与的回收模式;二是政府成立专门的电子废弃物管理部门;三是制定法律明确电器用户的“回收、废弃责任”等。这些建议表明()A.理性认识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B.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作用C.寻求真知要经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D.客观实在要求主观认识与其相符【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学生对意识能动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和设问的指向。【解析】选B。人们根据客观事实,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建议

14、,这些建议是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作用的表现,B项正确;这些建议不一定是理性认识,A项不确定;材料没有说明认识过程的曲折性,C项排除;D项强调物质的决定性,与题意不符。所以选B。12.(2013广东文综T34)该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B.C.D.【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影响认识的因素和真理的条件性等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借助漫画读懂提示语,明确门槛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解析】选B。对于同一事物,不同人、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观点和内涵,体现了认识的差异性和真理的

15、条件性,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规律,错误;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错误。13.(2013广东文综T35)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解题指南】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认识的因素。解答本题,一要明确题目问的是原因,二要注意通过细化对比进行最佳选择。【解析】选B。如何在A、B之间进行取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