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科实验班,含解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1388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科实验班,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科实验班,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科实验班,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科实验班,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科实验班,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科实验班,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科实验班,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湖南省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科实验班,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二年级文科实验班第一次月考试卷,分两卷。其中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考试结束后,试题卷

2、与答题卡一并交回。预祝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 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儒家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主张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西汉司马迁认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立论不同,但也有彼此相通的方面。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学说“相反而相成”。由此可见,会通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思想文化会通的历史。这从吕氏春秋一书可以看出端倪。该书亦称吕览,为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以儒家和道家学说为主,兼论名、法、墨、农、阴阳各家。此书肯定了儒家的政治伦理,主张实行仁政,也赞成道家的君

3、无为而臣有为的观点,体现了儒、道的会通。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被封为淮南王,与门客编撰淮南子一书。其中,既有道家的“无为”思想,也有儒家、墨家以天下为己任、劳作不息的论述。从战国末期到秦汉及魏晋时期,其间贯串着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由此产生了魏晋玄学。魏晋玄学以周易道德经庄子为基础,称为“三玄”。它既讲自然变化,也谈社会人事变迁;既鄙视世俗,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态度,又主张保持“名教”(身份等级的象征)传统和对自身既得利益的重视,用以论证“名教”与自然的一致性,体现了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中国思想文化的再次会通,起于唐代“三教并立”,至两宋,由南宋理学完成。唐代,中国佛学吸取了儒学和道家老子学说的某些

4、方面,有些僧人以“人皆可以为尧舜”来解释佛性,并出现了专讲孝道的佛经,如父母恩重经。有些僧人以忠孝思想为内涵、以家族组织为形式编写禅律百丈清规,使佛教中的若干宗派世俗化,这样佛教才有了立足的文化基础。唐代思想家推崇儒学,同时研究佛学,居庙堂之上讲修齐治平、道德教化,处江湖之远则“栖心释梵,浪迹老庄”。时至两宋时期,儒学吸取了佛学哲学的某些论证方法,使自身的哲学思辨特别是在本体论上有了新的理论创造。“会通”,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话说,就是为儒学寻找“活水源头”,否则儒学就会枯竭凋零。他在诗里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和其他理学家将“三教”会通在以儒

5、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称为“新儒学”。 与朱熹理学有别,南宋产生了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思想,认为“心即理”,只要“发明本心”,即可“穷理尽性”。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心学传统,论述“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反映了人们要求独立思考的理性要求。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说,思想学术为天下之“公器”“公识”,要由天下士人共同研究,确定其价值。在他看来,思想学术上的会通精神有助于打破学术上的门户之见,综合各家之长,开辟出一条新路。(节选自张岂之中华文化具有会通精神)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诸子百家虽立论、学说不同,但都主张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都具有

6、会通精神。B. 吕氏春秋不仅会通儒、道两家的思想,还论及了名、法、墨、农、阴阳各家的学说和主张。C. 从淮南子有关道家、儒家、墨家思想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汉代在思想学术上也具有会通精神。D. 魏晋玄学以“三玄”为基础,其产生的条件之一就是儒家与道家学说从战国末期到魏晋时期的长期会通。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唐代,中国佛学也吸取了儒学思想,令佛教中的若干宗派世俗化,使当时的佛教有了立足的文化基础。B. 唐代思想家推崇儒学,同时研究佛学,也会通道家的学说和思想;两宋儒学会通佛学,在理论创新上颇有成就。C. 南宋朱熹所代表的“新儒学”在以儒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会通了“三教

7、”,为儒学寻找“活水源头”。D. 黄宗羲认为思想学术应该是由天下士人共同研究、确定其价值的“公器”“公识”,因而学术思想上的会通尤为重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战国末期到南宋末年,中国思想文化至少经历两次大的会通,会通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B. 中国思想文化史就是思想文化会通的历史,其中儒、释、道“三教”的会通影响了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C. 思想文化史上的会通,既体现在学说和思想的融会贯通,也包括一些研究和论证方法的彼此借鉴和吸收。D. 思想学术上的会通精神,不仅有助于构建新的学术体系和学术流派,还可以丰富传统的思想学术。【答案】1. A 2. C 3

8、. B2. C项结合文本内容“会通”,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话说,就是为儒学寻找活水源头,否则儒学就会枯竭凋零”“他和其他理学家将三教会通在以儒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称为新儒学”可知,会通“三教”的是朱熹和其他理学家,不是“新儒学”。 3. B项“儒、释、道三教的会通影响了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错,由原文可知,战国末期的吕览体现了儒、道的会通,魏晋玄学也体现了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唐代及以后,才有了佛学、也就是“释”的参与。二.现代文阅读(26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湘绣旗袍薛媛媛过几天就是薛师傅的六十大寿,他准备过完大寿就不碰针了。女儿薛蓝今天穿了件吊带旗袍,

9、圆润的肩部露出来,透过薄如蝉翼的雪纺还能看到肚脐和整个腰部。薛师傅鼓起眼睛看,气得火就要从眼睛里冒出来。他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些“时尚”了,这样的旗袍全没有精致的手艺,但旗袍的贵气就在这手艺上,少了那种贵族气就少了旗袍的韵味。但年轻人爱模仿薛蓝穿衣的派头,找薛蓝做旗袍的人很多,而他却成了摆设的古董。“我想请您做件湘绣旗袍,做那种低领连袖圆摆。”门口站着一个女人,手里拿着一块翠绿色缎面真丝布料。“你还喜欢那种旗袍?”薛师傅疑惑地看着女人。他有好几年没做这种旗袍了。女人说:“我是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您的,这条旗袍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他迟疑着,又看了女人一眼,她身材颀长,气韵好,是个能够把旗袍穿出韵味的女

10、人。他站起来,要女人站到光亮的地方,自己眯一只眼,把女人从头到脚看了一眼说,七天后来取。薛师傅把自己关在房里,开始裁剪旗袍,领口不能歪也不能大,腰部要收到增一分肥减一分瘦的地步,下摆两侧不能露出大腿,但要看得见整个小腿,既能走出风采,又不失典雅。旗袍的剪裁和针脚是要靠眼力的。特别那些针路,得靠手工一针一线缝出来。如果眼不好,手不匀,面子上就会浮出线头或“蜈蚣虫脚”,是湘绣的大忌。几天后,薛师傅打开了房门,剪裁好的旗袍上画了一只金凤凰,凤凰的头从旗袍的胸部开始,到旗袍下摆正好是凤尾,深红和黄黑颜色搭配绝妙,他把老婆拉进房,又关上门。老婆在案前摆好布绷子,开始飞针走线,粗的细的各种颜色的丝线在她的

11、手中飞舞着,那只凤凰活灵活现,就像随时会飞出来。旗袍做好后,薛师傅将旗袍穿在迎门的一个模特儿身上,泛出幽幽的色彩,闪烁流动。薛蓝今天穿了件红印花超短旗袍,下摆比阿婆的短裤长不了多少。薛蓝得意地说,这是改良。传统的印花织布,标准的中国红中加入金色花纹,体现了浓浓的中国情结。黑色琵琶扣点缀,内配金色小吊带,现代的尖角翻领与露背元素,中西合璧,性感妩媚。纵使薛蓝讲得天花乱坠,薛师傅也只是越看越生气,搬了板凳坐在店门口,等着旗袍女主人。燥热的夏天就在薛师傅的等待中过去了,女人还没有来。薛蓝不满地说,其实旗袍这种衣服,若不看重,不过是女人衣橱里多件衣服罢了,再过段时间还不知有没有人穿这种旗袍,既繁琐又不

12、适用。薛师傅心里猛然扎了一下,他知道薛蓝从没有真正地喜欢过旗袍。她能做,是靠了她的灵性,倚仗的是技术,女儿要的只是旗袍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旗袍的内涵。又过了一段时间,女人仍然没有来。坡子街的旧房要拆除,这下薛师傅寝食不安了,女人来了怎么找旗袍店?薛蓝说,我们在原地方钉块牌子,告诉我们的新地址。搬到新门面后,薛师傅又不放心了,“我还是到那里去等吧!”薛师傅端了盒子里的旗袍,蹲在薛蓝钉的牌子旁,像上下班一样准时。薛师傅蹲在那里,眼睛空洞地一直望到巷子的尽头,目光游离而迷惘。不久,薛师傅被诊断为晚期胃癌。病床上,他还在问,女人来了没有?薛蓝没作声,第二天,她在晚报上登了一则领取旗袍的消息。一个星期过去

13、了,仍然没有人领旗袍。这一天,她又找出那张报纸细看,突然看见,旁边还有一条讣告:全国著名民族学学者夏玉珍女士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于昨日去世,享年56岁。这天中午,薛师傅接到了一个女人打来的电话,说她就是那个旗袍主人的女儿。送走那件旗袍后,薛师傅兴奋了大半个晚上,才迷迷糊糊睡着。这一睡,薛师傅就永远睡过去了。薛蓝伤心至极,原来,是她突发奇想,找来朋友,扮成那个旗袍主人的女儿。收拾父亲的遗物时,薛蓝拿着那件旗袍,泪汪汪地盯了半天。母亲说,这是你父亲一生做得最用心的一件旗袍。现在旗袍仍然挂在模特身上,成了路人永远注意却无人领走的绝品。(有删改)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

14、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写人,从薛师傅做旗袍时把自己关在房里可以看出,薛师傅对待这件旗袍非常认真,他要全神贯注把它做好。B. 薛师傅没有直接答应给女人做旗袍,一是因为自己很久没有做这样的旗袍了;二是因为他认为女人要做的旗袍过时了。C. 女人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薛师傅,她相信薛师傅会做好她的旗袍,她也一定能把旗袍穿出韵味,可惜因为身患白血病,未来得及取旗袍就去世了。D. 薛蓝在父亲死后将那无人认领的旗袍留下来,并一直挂在模特身上,表明她理解了父亲,也寄托了她对父亲的怀念。E. 这篇小说对旗袍样式和湘绣旗袍的制作工艺描写细腻、生动,主要是为了突出湘绣旗袍工艺复杂,制作不易。5. 这篇

15、小说突出了薛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在薛师傅生前,他的女儿和他对湘绣旗袍有着不同的态度,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答案】4. AD 5. 技艺高超。他不用量身就可裁衣,眼力好,手工好。对人真诚,讲究诚信。他为顾客的信任而感动,坚持在原地守候顾客来取旗袍。对事业专注、执着。他做了一辈子旗袍,将旗袍做到极致。坚守传统。他接受不了女儿对旗袍的改良与创新。 6. 不同态度:薛师傅热爱传统旗袍,他的女儿并不真心喜欢旗袍。(或答:薛师傅和他的女儿对待湘绣旗袍的传承与发展的理念也不一致,薛师傅认为应当尊重并保留传统,注重旗袍精致的手艺和内涵;而薛蓝则认为旗袍应当随时代的潮流而变化,应追逐时尚,改良、创新。)示例一:我更认同薛师傅的态度,因为“旗袍的贵气也就在这精致的手艺上,少了那种贵族气就少了旗袍的韵味”,薛师傅对旗袍的珍视体现在他精湛的手艺上“女儿要的只是旗袍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旗袍的内涵”,薛师傅更能深刻把握旗袍的典雅精致内涵。旗袍是传统工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深沉,如果没有深入理解,不应贸然为了迎合时代而对其进行所谓创新。示例二:我更认同薛蓝的态度,因为传统旗袍工艺复杂,不易制作因为旗袍不过是一件衣服,应当随时代的潮流而变化,如果样式老旧,既繁琐又不适用不能适应时代潮流,反而不利推广,所以应追逐时尚,改良、创新。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