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2350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新人教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考纲解读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型备考指南考纲下载核心知识点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发展农业的条件2016课标,12题,8分2014课标,37题,24分选择题综合题命题重点:1.以等高线地形图和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结合产业结构变化图,考查区域工业化的进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考查形式: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在0.55左右,分

2、值在8分左右。热点探究:东北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5课标,36题,22分综合题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014课标,37题,8分综合题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1.识记: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布局及发展方向。2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3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考点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农业布局特点核 心 知 识 再 现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

3、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3)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4)社会经济条件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农业区分布主要产品类型耕作农业区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大兴安岭,E

4、小兴安岭,F长白山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特产主要有:人参、鹿茸、苹果、梨、柞蚕等畜牧业区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东北地区大米品质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大米生长期长;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害虫不能越冬,作物病虫害少。东北地区春季出现涝灾的原因。提示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高 分 素 养 提 升(2017合肥一模)读“2015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1)(3)题。(1)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减少 B水热条

5、件变差C高铁运输便利 D生产成本提高(2)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夏季气候凉爽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壤肥力高水资源丰富A B C D(3)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A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B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C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D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发展采摘、观光基地解析第(1)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京津地区对蔬菜的需求量会增大,但同时用地、用工成本增加,导致当地种植面积萎缩。第(2)题,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较冀北高原水资源更丰富;冀北高原海拔高而夏

6、季气候凉爽,降水少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多为冲积扇而土壤更肥沃。第(3)题,采摘、观光基地适宜在城市周边发展,故D错误;山前平原具有土地规模大的优势,可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基地,故A、C错误;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质量好、农业种类多样,适宜发展优质生态特色基地,故B正确。答案(1)D(2)A(3)B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1自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气候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

7、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东北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且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地形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水源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2.社会经济条件具体影响典例工业基础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美国工业发达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交通是农业生产物

8、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人口人口密度决定人均耕地占有量,影响商品率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技术生产技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和竞争力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政策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市场信息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欧洲奶酪市场需求量大,奶酪产业规模大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

9、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真 题 考 向 探 究考向一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1(2016新课标全国,12)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

10、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解析第(1)题,当地庄园经济是以“茶”为主题的“现代茶庄园”,其发展前提是优质品牌铁观音茶。所以选B。第(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现代茶庄园引进采用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管理技术,使各种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产业链连接紧密,产品种类多,其增值潜力更大,经济效益更高。故选C。答案(1)B(2)C考向二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条件分析2(2014课标,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

11、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解析第(1)题,三江平原纬度高,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少,开发晚,对环境干预少。第(2)题,三江平原位于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大量病虫害会被冻死,且夏季气

12、温日较差大,不利于病虫害的生息繁衍。第(3)题,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肥力高。第(4)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少,并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产量大,商品率高,因此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

13、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考点二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核 心 知 识 再 现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高效记忆】 图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2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类型问题成因对策耕地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林地、

14、草地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沼泽地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其他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区域发 展 方 向发 展 重 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农业”,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的转变3.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