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九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2342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九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九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九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九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九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九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九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新人教版(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56,34,气候,自然资源,交通运输,考点一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少部分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东临_,背靠亚欧大陆。,北温带,太平洋,(2)辽阔的疆域,帕米尔高原,黑龙江,乌苏里,曾母暗沙,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上图中填出四至点。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包括a渤海,b黄海,c_,d南海。,东海,(3)众多的邻国 陆上14个:A朝鲜,B_,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吉尔吉斯斯坦,F塔吉克斯坦,G阿富汗,H_,I尼泊尔,J不丹

2、,K印度,L缅甸,M老挝,N_。 隔海相望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_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俄罗斯,巴基斯坦,越南,23,2.我国的人口和民族 (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计划生育,黑河腾冲,(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_人口最多。 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_。,壮族,大杂居、小聚居,现阶段,为什么我国还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维持低生育水平? 提示 尽管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很大,每年

3、净增的人口仍很多,人口压力依旧很大,所以我国仍要继续维持低生育水平。,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1.(2012江苏地理,2324)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1)(2)题。,(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双选)( )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双选)( )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4、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直辖市中,重庆人口在减少;东部地区人口都在增加;中部地区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增加;西部地区人口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第(2)题,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人口迁入区,即人口增长区,经济落后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出区,即人口减少区。 答案 (1)BD (2)BD,考向二 黄岩岛的位置及地理意义 2.(2012上海地理,12)“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读图回答(1)(2)题。,(1)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上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 )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2)2012年5

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 ) 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 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 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A. B. C. D.,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中国地理黄岩岛地理位置。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甲岛。第(2)题,该题组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我国的海洋主权、权益。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这标示着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但我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解决。为政治意义,为直

6、接的现实意义。设计的问题原因很复杂,但主要是我国石油资源进口和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问题。 答案 (1)A (2)B,考点二 我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地形、地势,阶梯状,4 000,高原,1 0002 000,高原,500,平原,(2)主要山脉,天山,秦岭,大兴安岭,巫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祁连山,贺兰山,喜马拉雅山,2.气候 (1)气候特征:_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_。 (2)气温,温度带根据_的多少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季风,复杂多样,冬季风,青藏高原,吐鲁番,积温,东南,西北,夏秋,四,我国气温年较差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提示 气温年较差北方大

7、,南方小;气温年较差内陆大,沿海小。,为什么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提示 夏季风不稳定。,3.河流和湖泊 (1)河流 注入海洋:绝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_,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_,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_和怒江。 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太平洋,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作为_线的输水通道。 (3)主要湖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_是我国最大的湖泊,_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如何判断一条河流是否有凌汛? 提示 河流有凌汛,一般符合下列两个条件:有冰期;由低纬流向高纬。,东,青海湖,鄱阳湖,4.

8、自然资源 (1)特点: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 (2)主要自然资源。,西北,青藏高原,有色金属,(3)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综合开发。,高 分 素 养 提 升 一、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1.(经典高考题)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 A.湘、辽、宁 B.台、鲁、苏 C.青、粤、晋 D.桂、甘、豫 解析 A选项中湘、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宁位于第二级阶梯,故A错;B选项三省都位于第三级阶梯,但台湾省有高大的台湾山脉,山东省有山东丘陵分布,江苏省地形平坦,符合题意;C选项三省分别位于我国第一、第三和第二级阶梯,不

9、合题意;D选项桂大部分位于第三级阶梯,显然不符合题意。 答案 B,我国主要地形区都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可利用图表对其对比分析如下:,(1)四大高原,(2)四大盆地,(3)三大平原,二、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2017海淀适应测试)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 A.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D.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区,(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到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到由畜牧业

10、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到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到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解析 第(1)题,地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为外流河,A错误;位于大兴安岭和贺兰山之间,降水量在200400 mm,属于温带草原,B错误;为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C正确;为我国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D错误。第(2)题,图中到为我国西北地区,全部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A错误;为温带草原,是内蒙古牧区,是东北平原,为种植业区,B正确;和都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C错误;为青藏高原,由到的植被变化,主要体现了垂直地带性规律。 答案 (1)C (2)B,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11、我国地形气候特征分析 1.(2012课标文综,67)读图,完成(1)(2)题。,(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由图示信息可判断,甲城市大致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大致位于我国东部黄淮平原一带。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由于秦岭阻挡,冬季风对甲城市影响较小,故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

12、乙城市。7月份普遍高温,根据图示信息,两地均温大小不易判定。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示经纬度采用排除法不难选出C项。 答案 (1)A (2)C,考向二 中国主要河流特征分析 2.(2016新课标全国,911)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3)题。,(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 B.36月 C.6

13、9月 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枯水期,河床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河床较高、较宽;汛期,由于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河床变深、变窄。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枯水期,结合该河流位于浙江东部,912月期间降水较少。故选D。第(2)题,河流上游水库建成后,水库下游河流径流量会减小,海水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会加剧,会导致河道淤积。故选B。第

14、(3)题,由上面分析可推知河口修建水闸,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海水倒灌和潮流带来的泥沙对河道的淤积。故选A。 答案 (1)D (2)B (3)A,考向三 自然地理特征对文化影响 3.(2016海南地理,1315)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1)(3)题。 (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

15、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3)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解析 第(1)题,从材料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地势低平”“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其他气候特点,材料并没有相关信息说明。故选B。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风沙满地跑”说明风力很大,“房子像碉堡”说明房子需要具备的特点是防风,所以是低矮的,窗小。从材料提取信息“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判断,影响该地区的东南季风受台湾山脉影响,气流下沉,形成干热的雨影区,降水少,所以传统民居的屋顶缓。故选D。第(3)题,从材料提取“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该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但由于该地区四周临海,因地制宜发展渔业。故选A。 答案 (1)B (2)D (3)A,考点三 中国的经济发展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中国的农业 (1)农业的地区分布,平原,西南,西藏,灌溉水源,(2)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粮食作物:分布格局为“_”。水稻:主要分布在_以南;春小麦:主要分布古长城以北;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古长城和_之间。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