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7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 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92142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7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7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7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7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7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7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 人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27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 人民版一、选择题1汉朝桑弘羊说:“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作者主张()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工商官营,反对豪民兼并D巩固统治,关注民生答案:C解析:材料“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表明桑弘

2、羊主张工商官营,国家加强控制,以防止豪民兼并,故选C。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A项错误;材料着重强调国家加强对工商业的控制,以防止豪民兼并攫利,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错误;关注民生的依据不足,D项错误。2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由此可见,纸币()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B易导致封建王朝通货膨胀C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D产生过程中注重其“防伪”功能答案:D解析:“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3、”,由此可知其注重“防伪”功能,故选D。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A项错误;如果管理不当,任何时期纸币都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但材料内容未涉及,B项错误;当时交子没有“取代金属货币”,C项错误。3在明清时期佃农交租要用银或钱,商贸活动中大量使用白银,官员发俸也用银两。以上现象说明这一时期()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租佃制得到发展C农耕经济高度繁荣D经济趋向近代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材料中明清时期佃农应用银或钱交租,商贸活动大量使用白银,官员以银两发俸,以上现象反映了明清时期货币发挥的作用增大,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选A。租佃制仅符合农

4、业领域的现象,农耕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C两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4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商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说明了()A汉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B坊市制度的内涵具有时代特色C从汉到唐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答案:B解析:汉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但都是坊市制度,故选B。汉朝“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并未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D项

5、错误。5唐代长安日暮即闻鼓鸣,百业歇息,开始宵禁了。而宋朝,无论是东京汴梁还是南宋的临安皆不夜禁,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舍”“瓦肆”“瓦子”或“勾栏”,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科学技术创新推广B城市建设的变迁C商品经济趋向繁荣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等信息可知,从唐代到宋代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故选C。“科学技术创新推广”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推动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A项错误

6、;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建设的变迁,B项错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也不是推动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D项错误。6据统计,在清代1 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材料体现了()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B市镇成为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讲述清政府主要的政治中心大多集中于市镇,市镇成为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故选B。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从材料中无从体现,A项错误;清朝政府对商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在材料中未体现,C项错误;D项缺乏依据,错误。7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

7、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答案:C解析:据材料提到,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故C项正确。宋代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加强,排除A。宋代城市人口没有缩减,排除B。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与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无关,排除D。8有学者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

8、,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A清朝经济的衰败B小农经济的影响C市镇经济的发展D坊市制度被打破答案:C解析:据材料提到“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市镇经济的发展,导致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下降,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县(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

9、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奋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宦之林。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

10、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1)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2)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学者的观点。答案:(1)经历:小本经营,获利微薄;靠长途贩运贸易致富;息商回乡,购置田产;培养后代走科举入仕之路。(2)去向:官场消费;科举消费;社会公益消费。心理:结纳官府,获取垄断利润;崇尚儒学,改变社会地位;提高声望,拓展销售市场。(3)说明: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等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买田购地、投资教育,缺少资本积累。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