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3单元 环境保护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84935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3单元 环境保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3单元 环境保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3单元 环境保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3单元 环境保护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3单元 环境保护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3单元 环境保护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23单元 环境保护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三单元 环境保护,考点一 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疑难突破 问 1.世界上第一个受光化学烟雾毒害的城市是美国的洛杉矶,分析其成因。 提示:(1)西临太平洋,其余三面群山环抱,地形条件不利于气体扩散;(2)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汽车众多,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多;(3)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方法突破 问 2.怎样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提示:油污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或感觉器官而死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

2、生物。,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是对不同问题的描述。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2.城市与乡村的环境问题不一定相同。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3.现代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减轻垃圾的危害。 现代工业科技,尤其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垃圾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因此也增加了垃圾的危害性。 4.垃圾并非都是废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资和能源,创造经济价值。 5.政府并非只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

3、供水、供电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1.环境污染原因的分析思路 (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解答环境污染问题的基本思路,(2)同一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2.环境污染整治类试题的思维建模 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其本质原因是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

4、境的自净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此外,再好的措施也需要人来实施,因此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如图所示:,知识拓展 水体富营养化 1.含义: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2.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3.危害: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考点二 生态问题与资源问题,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问 1.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提示:,小试身手 问 2.(2014山东文综,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

5、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解析 植被浅沟地势相对较低,可收集道路两侧的雨水,浅沟内植被较好,可有效地下渗,补充地下水源,并起到净化的作用,植被延缓汇集速度,减少城市内涝等。 答案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1.盲目的“高消费”是对环境的一种不负责。 盲目的“高消费”会刺激经济总量的“高增长”,会造成扩大生产规模、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环境带来严重恶果。 2.我国降水少的西北地区并

6、不是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我国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但由于华北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生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大,且水污染与浪费现象严重。所以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较西北地区更为突出。,3.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并非都是自然原因。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风蚀、水蚀和沙漠侵吞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人为原因主要是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 4.我国土地退化并非都是荒漠化。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现象不同,如西北内陆地区,以土地荒漠化(风蚀)、草场退化等为主;北方地区以不合理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等为

7、主;黄土高原和我国南方丘陵地区以水土流失为主,西南地区因土壤侵蚀导致石漠化(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等地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土层浅薄,生态环境脆弱)。,1.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生态环境类问题的分析思路,2.生态环境类问题措施的分析思路 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五字法”,1.分析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资源问题的分析思路,2.分析资源不合理利用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注意,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不同区域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不同。答题时要结合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3.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1)“开源”的具体举措 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 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2)“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