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记金华的双龙洞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165504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5.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5.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5.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5.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记金华的双龙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记金华的双龙洞(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九册教案课题5.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型读讲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2了解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作用。3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4、联系生活实际和网上资料辅助等。5、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抓住景物特点仿写一段话。教学难点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抓住景物特点仿写一段话。主要教法讲授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数2课时板书设计5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 罗甸 入山 洞口 外洞 宽 高大 孔隙 内洞 窄小 黑大教

2、学后记 “第 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儿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们想去吗?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2) 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二、学习生字:12分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投影出示:浙江 罗甸 盆栽 油桐 额角 蜿蜒 突兀森郁教师重

3、点指导以下内容:读准字音:易错读音:浙(zh)臀(tn)蜒(yn)学生回答.学生读课题。1)指名读词语,读准字音。(2)说说你觉得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3)你在预习中还理解了哪些词语?(4)说说带点字中哪个最难记,你是怎样记住的?“栽”:(注意“戈”部的写法。)自写指导再写。 多音字:“盘曲(q)而上”、“系(j)着绳子”、“像桥洞似(sh)的”注意字形:蜒(“延”的被包围部分不要写错)三、检查读书预习情况1将生字新词再带入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指名读(评读) 3把自己认为读的不好的段落再读一读。四、质疑解疑 1默读课文,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 2小组之间互相解答。

4、 3根据情况梳疑,解疑 五、作业1搜集有关“双龙洞”的资料。2生字组词3写出3个以上带有“戈”部的字,并组词。课堂检测:1.听写生词。2.检查读书。学生读书。同桌互相检查。学生读自己认为还没有读好的段落。学生作标记。讨论。按照要求进行。第 2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一、 导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叶圣陶老先生去欣赏金华双龙洞美丽、神奇的景象。 二、整体感知 1打开书,浏览课文,看看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3(出示课后1题表格)作者在游览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呢?边默读边认真思考,把读懂的内容在表格中简单记录下来。 三、集体汇报(一)第二段:品赏路上的见闻1学

5、生汇报。教师做如下引导:2作者的这些感受是从哪里得到的呢?自己练习读读有关句子,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让我们大家也感受到?3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学生评议适时出示带点词语的句子:开满 无论都 正 很不少 或浓或淡 一片明艳学生认真倾听。2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学生填写:游览的地方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小组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看到:公路盘曲而上 映山红 油桐 粉色的山 溪流听到:溪声变换调子感受到:花有精神 眼前一片明艳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5把2、3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感受路上风景的迷人。 (二)游览外洞1.学生汇报表格

6、内容看到:山突兀森郁 周围是石壁感受:高大有气势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外洞的高大。(学校有多少人,集会时占多大面积,想象外洞有多大。) 3.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过渡: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我们一起去看看。(激发起学生学习孔隙的兴趣) (三)孔隙1.孔隙给人什么感受?(窄小、低矮)2.轻声读第五自然段,画一画,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孔隙窄小、低矮的。(1)读出溪流的变化(2)探讨对“迎”字的理解(交代了作者是逆着溪流上山入洞的。)(这里也暗含着课文的另一条线溪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外洞的高大。“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

7、,一定不觉得拥挤。” 读出来这种奇特的感受。(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 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朝我挤压过来 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3.出示资料:(边放录像边介绍) 4.看过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读出孔隙昏暗、低矮的感觉。 5.将描写孔隙昏暗、低矮的句子与外洞的高大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你能够感受到什么? 6.再读5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这个特点描写清楚的?7.再与描写外洞的段落进行对比,感受一下写法的不同。外洞:通过数字来直接说明洞的高大孔隙:借助其他事物描述本事物8.提示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内洞 1.抓住“只能”“小小的”“余外”

8、几个词语感受内洞的黑。 2.看图片加深体会“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看: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惟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学生读课文体会。(外洞那么大,孔隙又那么窄、矮,让人感到双龙洞景象的奇异)(学习一篇文章,我们不光要让学生知道写了些什么,还要探究为什么这么写。)(用小船的大小、自己的感受、心理活动来说明孔隙的特点)外洞

9、:通过数字来直接说明洞的高大”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内洞这部分。4.将外洞、孔隙、内洞三部分连起来读一读,感受景色的奇异。过渡:就这样,我们随着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四、总结方法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用哪些语句把游览的景点连接起来的,画出来读读,并体会它们的作用。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写法上的、内容上的、认识上的等等)课堂检测:写出本课的游览的顺序。孔隙:借助其他事物描述本事物(使学生感受到,把一个事物特点写清楚,不仅可以直接来进行描写,还可

10、以间接借助其他事物来描述本事物。为课后的仿写打下基础。) 8.有语气地读一读这一段,体会孔隙的特点及描写方法。学生体会欣赏加深感受。有感情地读内洞这部分。学生将外洞、孔隙、内洞三部分连起来读一读,感受景色的奇异。2.我们知道本课是一篇游记,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是一条线索。其实,泉水流经的线路也是一条线索。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九册教案课题6.颐和园课型读讲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背诵第七自然段。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2、图片、联系生活实

11、际、网络等相结合。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教学重点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教学难点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主要教法讲授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数2课时板书设计6 颐和园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略)教学后记第 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一、导入新课(出示颐和园全景图)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写法和笔顺。这座园林怎样的有名呢?一起到课文中看一看。二、引导自主学习1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想办法记住生字并理解词语意思。(2)把字词

12、带入文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小组一起解决。 3检查自学情况。生字情况: (1)提醒生字的读音: (2)注意字形颐(左边包围里面是口,不是横折横) (3)指导生字的书写“豁”笔画多,不容易写好。 指名分段读同桌检查指名自选段落读。三、作业1.朗读课文 2.读一读课后词语,结合课一想它们的意思。3.搜集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等资料。课堂检测:1.听写生词。2.组词:峦( ) 综( ) 宏( )恋 ( ) 淙( ) 洪( )学生说说。学生写一写。学生准备读书。2学生自学(可分小组学习)生字情况: 颐(不读y)和园 豁(不读h)然开朗 重峦(不读lun)叠翠“佛”是多音字,可让学生组词区分。(4)区别易混字峦恋 综淙 宏洪质疑解疑情况: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学生完成。第 2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请看录像(颐和园风景)。 提问:看完后你想说什么?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一)整体感知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