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13_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161143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_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_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_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_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_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_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全册 13_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成立由镇委书记孙广东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意识形态工作第十三章 内能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首先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进一步引出分子动理论;接着讲述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内能,通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最后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

2、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本章共分3节:1.第1节“分子热运动”,首先介绍了有关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识,通过对分子的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分子数目多,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提出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得出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然后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利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的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变化,为从分子结构角度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2.第2节“内能”,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

3、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教学中先通过生活中利用内能做功的实例引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内能的影响因素(将宏观物理量温度和微观机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联系起来),然后讲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在分析热传递过程中提出热量的概念.3.第3节“比热容”,这节是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讨论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升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让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大小有一个具体的印象.【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知道分子间存

4、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能用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去解释物体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与弹簧的弹力进行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探究,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内能和热量的概念,

5、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与热传递,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7课时:第1节 分子热运动1.5课时第2节 内能2课时第1课时 初步认识内能第2课时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第3节 比热容2.5课时第1课时 比热容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本章复习训练 1课时1.比较法:例如,通过比较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相异性,进一步认识热运动是不同于机械运动的微观分子运动.2.类比法:例如,将分子间作用力类比弹簧,使我们对分子作用力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3.转换法:水中花粉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水分子的运动.4.模型法:固液气的特点也可以用模型法来解释

6、:固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教室里坐着的学生,液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课间教室里走动的学生,气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操场上自由跑动的学生.第1节 分子热运动课题分子热运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感

7、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蜡烛、铅柱、一杯大米、若干条小鱼、两只温度计、洋葱、花露水、空气清新剂、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空瓶子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红墨水(或黑墨汁)等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学课时1.5课时课前预习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 分子 和 原子 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很小,只有 百亿分之几 米.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 进入对方 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热运动:

8、大量分子的 无规则 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 温度 有关. 温度 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引 力和 斥 力.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 气体、液体、固体 ;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 固体、液体、气体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课件1“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并提问:(1)可以判断出是什么物质在运动吗?(2)这与我们前面研究过的汽车等物体的运动相同吗?(3)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生:这是极细小的粒子的运动.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分子非常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即便使用一般的显微镜也看不到,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所以能

9、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例如,扫地时尘土飞扬,这里的尘土属于固体小颗粒.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们的运动是自发的,而且是无规则、永不停息的,属于微观粒子的运动.小组问题探讨:1.物质可以无限地分下去吗?2.有比分子、原子更小的微粒吗?新课导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师 这些细小的粒子其实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分子的相关知识.进行新课 物质的构成师 广阔无垠的宇宙大得难以想象,那么,构成物质的小微粒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换句话说,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10、.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这些看法都不科学,到底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好,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小组1:撕纸,看哪一组撕得最碎.小组2:打碎废旧的玻璃杯(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喷撒到眼睛里,可以用布包住玻璃杯后,用锤子敲打).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玻璃有何变化?小组3:打碎冰糖(用锤子敲打),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冰糖味道有何变化?小组代表回答:无论纸撕得多么细小,纸还是纸;玻璃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玻璃;冰糖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冰糖(分割后仍然具有甜味).

11、师 那是因为我们分得还不够细小,如果分到我们肉眼不能看到的细小微粒,它们会是如何呢?将纸、玻璃、冰糖等不停地分割下去,当分割到一定限度时,即它们的直径只有10-10米时(当然,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纸就不再是纸,玻璃不再是玻璃,冰糖不再具有甜味.因此,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称这些粒子叫做分子.(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师 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这些知识我们以后将学习,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分子的相关知识,因此关于原子本课就不多讲了.板书: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

12、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直径大约是百亿分之几米,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例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D.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解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了物质原来性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直径约10-10m,肉眼无法看到,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分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分子的研究已经不断深入.答案:C 分子热运动1.探究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师 既然分子这么小,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那怎么研究它的运动

13、呢?我备课笔记进行新课们前面学过类似的研究方法吗?学生讨论,回忆研究方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教师可以打比方,来确定研究方法.展示实物:一杯大米、有一条小鱼的一杯水、有许多条小鱼的一杯水,引导学生确定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学生观察交流,找到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运动:水中运动的大量小鱼.师 我们就用这种类比的方法来研究分子是如何运动的.展示实物:两杯盛有等量水和小鱼的水杯.(两水杯分别装有冷水和热水,且热水的温度不能太高,水温可以使小鱼能够承受).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两个水杯中小鱼运动快慢明显不同,学生觉得好奇,不妨请一个学生用手摸下两个水杯,感受有何不同.这样让学生有个猜测:小鱼的运动快

14、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小鱼运动的越快.教师引导学生类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板书:分子的运动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扩散现象教师请学生做实验:将红墨水滴入两杯不同温度的清水中,观察水颜色变化的快慢.(进一步强化学生理解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教师顺便介绍,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实验演示:教师演示教材P3演示中的二氧化氮和空气互融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最后两个瓶子的颜色变得均匀了?生:因为分子是运动的,二氧化氮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和上面瓶子中的空气互相接触后彼此进入了对方.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

15、观察举例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生:(发言火热)桂花开放时,十里飘香;路过炒菜的厨房闻到辣椒味扑鼻而来;切洋葱时辣味难闻师 扩散现象是分子的运动,那么扩散现象可以在哪些物体间进行呢?请大家结合身边的现象举例加以说明.学生讨论,并进行实验:(1)在教室里喷空气清新剂,很快就能闻到香味(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与气体间进行);(2)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水变红(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与液体间进行);(3)堆放煤的墙角不久变黑了(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与固体间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从上述实验中得出结论: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之间进行.教师总结:由于分子的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板书:(1)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彼此间进行.(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