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位引导、传导速度和不应期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2160319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作电位引导、传导速度和不应期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动作电位引导、传导速度和不应期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动作电位引导、传导速度和不应期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动作电位引导、传导速度和不应期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动作电位引导、传导速度和不应期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作电位引导、传导速度和不应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作电位引导、传导速度和不应期(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传导速度和不应期的测定,实验安排,理论知识回顾 实验原理讲解 实验方法和步骤,教员讲解,讨论、总结,教员示教,学员操作,实验前 实验服 实验中 实验用品,团结协作 实验后 器械洗净入盒,清点本组的仪器 和器材,登记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实验要求,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关系,生理学的特点 理论与实验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生物电的发现 Galvani(1786) 生物体具有生物电存在 最早证明生物电存在的实验,本次实验的内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神经干动作电位不应期的测定 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目 的,学会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学会记录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方法 识别和分析坐

2、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波形,测量其潜伏期、幅值以及时程,神经纤维的兴奋表现为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的兴奋部位对于未兴奋部位之间出现电位差, , , ,局部电流,原 理,兴奋区,引导电极,检流计,原 理,双相动作电位 (biphasic action potential),双相动作电位 (biphasic action potential),原 理,刺激伪迹,刺激伪迹,AP,刺激器正极发出的刺激电流,经标本的导电介质绝大部分从负极回流入地,部分从地电极回流入地,尚有小部分电流弥散至两引导电极并在两引导电极间产生一电流差信号。该电流差信号称刺激伪迹。,潜伏期,原 理,实验动物,蟾蜍 一些基本生命活

3、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类似 离体组织生活条件易于掌握 在任氏液的浸润下,神经肌肉标本可较长时间保持生理活性,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一)标本制备 (二)仪器连接 (三)观察与记录,标本制备,破坏脑脊髓 剥皮去内脏 分离坐骨神经 活性检测,+,-,C1,C2,信号输入,刺激输出,神经屏蔽盒,坐骨神经标本,连接装置,保持组织活性(任氏液) 神经干与电极密切接触 刺激强度渐增(0.1 V起)、时间不宜过久,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动作电位波形与刺激强度的关系,测量阈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数值 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时程和幅值 观察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波形,观察与记录项目,阈强度 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强度与幅值,

4、项目1,记录,观察,潜伏期,时 程,幅 值,项目2,记录,潜伏期、幅值和时程,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项目3,观察并记录,本次实验的内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神经干动作电位不应期的测定 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目的和原理,验证神经干动作电位后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测定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不应期-绝对不应期,方法:双脉冲刺激法,即先给予“条件刺激”,使神经产生兴奋,按不同的时间间隔再给予一个“测试刺激”,观察“测试刺激”是否引起动作电位以及动作电位的大小,以此来反应神经兴奋性的变化,测出相对不

5、应期和绝对不应期。,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C1,C2,信号输入,刺激输出,神经屏蔽盒,坐骨神经标本,连接装置,保持组织活性(任氏液) 神经干与电极密切接触 刺激强度渐增(0.1 V起),软件运用,进入相对不应期; 两刺激之间时间间隔为不应期。,软件运用,绝对不应期,本次实验的内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神经干动作电位不应期的测定 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神经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C1,神经屏蔽盒,坐骨神经标本,C3,通道1,刺激输出,C2,通道2,仪器连接,保持组织活性(任氏液) 神经干与电极密切接触 刺激强度渐增(0.1 V起),数据处理区间测量,t1,t2,+,-,C1,神经

6、屏蔽盒,坐骨神经标本,C3,通道1,刺激输出,C2,通道2,S= C2 - C1,仪器连接,t = t2 - t1 S = C2 C1间距 V = ,C2 C1间距 两潜伏期之差,传导速度计算公式,标本制备,破坏脑脊髓 剥皮去内脏 分离坐骨神经 活性检测,思 考 题,通常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为何在波形、幅值上不对称?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值有何变化? 是否符合动作电位的“全或无”规律?为什么? 如果用刺激电极与引导电极间的距离(s)除以时如果神经干标本足够长,将刺激电极与引导电极距离加大,动作电位可出现数个波峰或突起,试解释其原因? 如果用刺激电极与引导电极间的距离(s)除以时间(t1)来计算传导速度与本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目的 原理 步骤 结果 原始数据 讨论 问题分析 思考题,实验报告的书写,动作电位波形与刺激强度的关系 阈强度、最大刺激强度 潜伏期、幅值、时程 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波形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神经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