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53344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地壳的运动规律,核心突破考向预测,综合考向多维探究,核心突破考向预测,1.地壳物质循环 图中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核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主干精讲,由原有岩石在内力作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重新结晶,形成片理构造)而成;片麻岩、板岩、大理岩为常见岩石,地表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转化而成,特点是具有层理构造,有的则含有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为常见岩石,在内力作用下,岩浆岩若喷出地表冷凝,则形成喷出岩,以玄武岩最为常见,多有孔洞;岩浆岩若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则形成侵入岩,以花岗岩最为常见,其质地紧密、坚硬,是良好的建筑材料,(1)地壳物质循环是

2、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相互转化。,方法技巧 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

3、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图中则示意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为岩浆。,2.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冰岛(

4、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2015天津文综)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高考题研究,(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

5、、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答案,(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答案,最优解题思路,第一步:读图文信息,获答题依据 信息:“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据此知该矿物是岩浆经由岩层裂隙喷发到达地表。 信息:此处矿物位于河滩泥沙中,是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形成的。 信息:图中垂直比例尺远大于水平比例尺,使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比实际的火山坡度大,变陡了。,第二步:读设问指向,结合选项定结论 (1)设问中“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

6、泥沙中”、“依次”等,既要明确矿物的形成过程,又要按顺序排列。 (2)设问中“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指明了要求,即判断图中与实际火山坡度的比较状况。,题后反思 该题组结合火山发育过程,考查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运动及地图比例尺的变化。要求在平时复习过程中,熟练掌握地壳物质循环运动过程,正确判断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017北京西城区第一学期期末)图1是浙江省宁波市花番岛海岸的“石瀑”奇观,它是火山熔岩冷凝后,形成的柱状节理群。图2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命题点一 结合地理景观和地壳物质循环图考查地壳物质循环(题型预测:选择题),1,2,3,4,

7、预测演练,1.“石瀑”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A. B. C. D.,答案,解析,1,2,3,4,解析 结合题干材料知,“石瀑”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结合图2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即可解答。,2.造成图1中“石瀑”悬挂在半空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答案,解析,解析 宁波花番岛“石瀑”位于沿海地区,下部岩石由于受海浪侵蚀致使其悬挂半空。,1,2,3,4,(2017九江市十校联考)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34题。 3.甲板块可能位于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A. B. C. D.,命题点二 结合洋底岩石年

8、龄分布考查板块分布及其影响 (题型预测:选择题),答案,解析,1,2,3,4,解析 由图中乙地附近洋底岩层年龄大约为07百万年,向两侧逐渐增加,说明乙地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甲地位于该生长边界东侧;结合世界主要板块及其边界类型可知,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西侧都有生长边界分布,而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西侧都为消亡边界。据此确定正确结论。,1,2,3,4,4.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 C.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 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不一致,答案,解析,1,2,3,4,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乙地处大洋底部的生长边界附近,且海底岩层年龄以乙为

9、中心,呈对称分布,据此判断图示海底能形成海岭。,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核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主干精讲,2.地质构造及其应用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易错警示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

10、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2)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图所示:,隧道工程应 选址于背斜, 而不应选址 于向斜,可 防止地下水 渗漏,向斜是良 好的储水 构造,利 用向斜可 找水,背斜是良好 的储油、储 气构造,利 用背斜可找 油、找气,断层处易于找泉,但大坝等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2017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下题。 下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答案,高考题研究,最优解题思路,第一步:读材料,获取信息 信息:该地区岩石具有明显的 结构,具有

11、沉积岩典型特征。 信息:该地区岩层呈现一系列 弯曲,是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的表现。 第二步:结合选项,确定结论 结合以上分析,根据选择项即可确定结论。,答案,层理,波状,解一题 得一法 解答该题组除了明确地质构造与地貌关系外,了解主要岩石类型的判断也十分重要。岩石类型的判断主要有以下两种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岩石的名称判断:常见沉积岩: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大理岩(石灰岩变质而成)、板岩(页岩变质而成)、石英岩(砂岩变质而成);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等。二是根据成因和特征判定:沉积岩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多发育在侵入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地带;岩浆岩分为两类喷出岩

12、多有气孔,侵入岩结构致密坚硬,是较好的建筑材料。,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知,甲处位于地幔岩层之下,可能处于软流层中,为岩浆。,(2017四川巴蜀大联考)读“某地区地质作用示意图”,完成13题。 1.甲处物质最可能为 A.变质岩 B.侵入型岩浆岩 C.岩浆 D.喷出型岩浆岩,命题点一 结合地质构造图,考查内力作用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答案,解析,1,2,预测演练,3,4,5,2.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非洲东部 B.印度半岛北部 C.亚洲中部 D.南美洲西部,答案,解析,解析 该区域地壳活跃,断层发育良好,规模较大,最可能位于非洲东部。,1,2,3,4,5,3.乙处未来可能演变为 A.高山 B

13、.平原 C.高原 D.海洋,答案,解析,解析 乙处为地堑构造,地势低洼,可能发育成海洋。,1,2,3,4,5,距今百万年)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M处的构造地貌属 A.向斜谷 B.向斜山 C.背斜山 D.背斜谷,命题点二 结合等高线与岩石分布判断地质构造及其形成过程(题型预测: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和部分50米高程沉积岩年龄(单位:,答案,解析,1,2,3,4,5,解析 根据图例等岩龄线知,M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所以为背斜构造。根据等高线数值可判断M处数值小于4 600米,其两侧相邻等高线数值为4 700米,可以判断为谷地地形。所以为背斜谷,故选D。,1,2,

14、3,4,5,5.M处构造地貌形成过程最有可能为 侵蚀作用 褶皱隆起 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作用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M处首先在沉积作用影响下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然后在造山运动过程中褶皱隆起,形成山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故选C。,1,2,3,4,5,1.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其中以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核心点三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干精讲,2.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的分析方法,(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

15、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风力作用,3.河流堆积地貌,4.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方法技巧 1.应用外力地貌判断风向的方法,2.应用外力地貌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2016全国文综)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