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6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47046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6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6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6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6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6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6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 微专题6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新人教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专题6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当堂巩固 限时自测,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C级知识归纳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存在差异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多海水作用,多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解析 观察四幅照片可知,图中为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为流水沉积地貌(冲积平原),为风力沉积地貌(沙丘),

2、为冰川侵蚀地貌(角峰、刃脊等)。,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例题 1.(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答案,解析,例题 2.(2016浙江文综)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解析,解析 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存

3、在于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甲处离河流太近,粘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当堂巩固 限时自测,1.按岩石成因来分,构成面包山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A.变质岩、沉积岩 B.侵入岩、变质岩 C.沉积岩、侵入岩 D.喷出岩、变质岩,(2017浙江模拟)右图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会徽面包山的实景。面包山是里约的象征之一,一个像立起的面包,另一个像平放的面包,山体表面光滑,以花岗岩和片麻岩为主。完成12题。,1,2,3,4,5,6,7,8,9,10,答案,解析,解析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片麻岩属于变质岩。,1

4、1,12,13,14,2.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岩浆侵入 B.风化侵蚀 C.风力侵蚀 D.地壳抬升,解析 该山形成面包的形状,主要是外力风化侵蚀的结果。,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A.流水沉积 B.风力侵蚀 C.冻融风化 D.冰川搬运,解析 破碎后的物体还残留在原地,故为风化作用。,3.(2017浙江模拟)下图中字母a最可能表示的外力作用是,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2017浙江模拟改编)在南非奥兰治河的入海口发现了大量的金刚石砂,这些金刚石砂源自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的一些死火山

5、通道中的金刚石原生矿。据此完成45题。 4.金刚石原生矿石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石英岩,解析 根据材料,金刚石原生矿石位于死火山通道,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A对。 沉积岩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不会出现在火山通道中,B错。 变质岩、石英岩不是原生矿,C、D错。,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5.导致金刚石原生矿石转变为金刚石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作用 B.海浪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解析 导致金刚石原生矿石转变为金刚石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流水作用,是流水长期侵蚀、搬运、沉积形成的,C对。 上游山区火山通道

6、中分布着原生矿,海浪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不是该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A、B、D错。,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6.造成图中四处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坡面侵蚀 B.流水溶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下图为四处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题。,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是海浪侵蚀; 是石灰岩经流水溶蚀; 是流水侵蚀; 是流水侵蚀,所以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2016浙江绍兴检测)我国正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天坑”中修建一座500米

7、口径射电望远镜,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用以研究各种宇宙信息。据此完成第7题。 7.贵州众多山顶天坑的形成原因是 A.火山喷发 B.流水溶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贵州省平塘县的“天坑”位于云贵高原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其成因为流水溶蚀作用。,解析,8.该地河谷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沉积 B.板块张裂 C.断裂下陷 D.流水侵蚀,(2017浙江冲刺卷)下图为“攀枝花市城市略图”。读图完成第8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 该地位于我国横断山区,河

8、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该地河谷主要受流水下切侵蚀形成。,9.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 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 C.到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 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2016浙江嘉兴模拟)“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是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910题。,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牛轭湖形成初期,河流沿河曲摆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中甲处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岸不会崩塌,A错; 乙处以侵蚀作用为主,而鹅卵石常形成于堆积岸,B错; 当河曲越来越弯,水

9、量增加时河流便截弯取直(如图),河流从截弯取直处流动,原有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如图);丙处不可能出现滑坡,D错,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0.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 B.地形平坦 C.降水较少 D.风沙较大,解析 牛轭湖多发在地势平坦地区,有明显的侵蚀和堆积作用,而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故B正确。,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乌拉尔山脉西侧受到西风的影响,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使得西部山地坡度较缓。,11.(201610月浙江温州选考)读图,回

10、答问题。,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乌拉尔山脉西坡较缓,东坡较陡的原因。,答案 西部较东部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搬运速度快,沉积作用强,山脉坡度较缓。,答案 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12.(2016浙江余姚中学月考)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地质构造(背斜顶部,受张

11、力作用,裂隙发育);二是河流地貌受力(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依据荆江成为“地上河”的成因知识进行迁移即可:自然原因(河道形状)和人为原因(加高堤坝)。,答案 河道弯曲,流速较缓,导致泥沙易沉积;人为加高堤坝。,(2)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 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其可能偏向F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向右偏转对E岸侵蚀严重,泥沙淤积到F岸)。,答案 F岸。原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

12、岸即E岸受侵蚀作用较强。,(3)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岸或F岸),并说明判断依据。,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28、29加试加练 13.(2016浙江宁波效实中学检测)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甲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指出图乙中

13、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2)推测银川平原的形成原因。,答案 银川平原地处断裂下陷带,经河流冲积而形成(黄河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形成)。,解析 从图示可以看出,P处位于山麓谷口处,为冲积扇;其形成过程从搬运、堆积两方面描述。银川平原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其地处断裂下陷带,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此沉积。,1,2,3,4,5,6,7,8,9,10,11,12,13,14,14.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

14、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黄淮海平原地形特征。,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 平原面积广阔,平原上有丘陵、山地分布;地势总体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是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中东部是冲积低平原;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答案 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形成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促使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答案,1,2,3,4,5,6,7,8,9,10,11,1

15、2,13,14,(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学者研究发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历史上曾有加快的趋势,试分析其成因。,答案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历史上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黄河含沙量日益增加,下游河床抬高,造成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黄河的凌汛也会导致黄河下游决堤,使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1,2,3,4,5,6,7,8,9,10,11,12,1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