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46125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北京密云、吉林商厦等特大安全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福建省三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A年龄长幼B贤良优次

2、C出生贵贱D血缘亲疏2“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行省制3.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商朝)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这一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B.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4. 如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等级乐队乐舞王四面八佾诸侯三面(缺北面)六佾卿

3、大夫二面(缺北和东)四佾士一面(只有南面)二佾A. 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 B. 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C. 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D. 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5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写道:“这个制度延续到了汉代作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因为有一批其权力严格受到限制的王国当时容许与数目远为众多的郡一起存在。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但又稍有修改),最后演变成现在仍在实行的省县制。”据此分析可知,“这个制度”及其在汉代的“妥协”分别是 A. 分封制、郡国并行制 B. 郡县制、世官制C. 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D. 郡县制、行省制6.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在唐代,

4、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各拟意见,再由中书省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返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材料反映出唐代 A. 相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 B. 皇权与相权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C. 三省互相牵制避免了宰相专权 D. 皇帝对军国大事拥有最终决策权7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D. 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8. 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

5、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该学者旨在说明A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B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C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 D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9. 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

6、官吏将受“族诛”。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 A.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 完善官员监察体系C. 预防地方割据出现 D. 利于规范官员行为10. 清代军机处没有衙署,也没有专门的官员、章程和职能,因此不是正规的政府行政单位,但许多军机大臣却权倾朝野。这说明A. 军机处事关军国大计 B. 军机处大臣位高权重C. 军机大臣个人野心大 D. 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11. 下表为中英贸易中几种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对照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货物 单位 1843年前旧税率(%) 1843年后新税率(%) 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百分比(%) 棉花 担 2419 556 7702 榫纱 担 1338 556 584

7、5 头等白洋布 匹 2993 695 7678 二等白样布 匹 3253 695 7864 本色洋布 匹 2074 556 7319 A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丧失B大量英国商品运销内地C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D英国商品免交内地税12.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一系列特权被列强取得,打破了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 A. 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 B. 海关管理权落人英国人的手中C. 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D. 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13. 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反映时代潮流的是A创立拜上帝教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永安建制D颁布资

8、政新篇14.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运往内地时,免收内地税,美国提出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A. 日本和美国只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B. 提高中国的关税税率C.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D. 列强保障中国的关税收入15. 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该学者的观点A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B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C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D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16下图是时报在1907年8月26日刊登的漫画。图画

9、中间的长柄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政府这一漏斗,注入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这主要说明了A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B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C以失败告终D清末“新政”收效甚微17.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 A.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C. 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D.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18.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

10、了。”这反映了A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B失败有其必然性C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D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19.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20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

11、,归社会所有”。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信息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B党纲的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C明确反帝反封建是党的主要任务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奋斗目标21.“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该宣言发表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2观察下图,对图中历史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进攻长沙是为掩护起义主力向井冈山转移B起义部队转向农村是中共中央的

12、战略决策C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道路23. 从1936年起,中共开始提倡与各方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在中共的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人民抗日同盟”和“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具说服力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这根本上表明 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状态B. 蒋介石被迫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C. 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D. 全国人民一致对外共同抗战24. 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 A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 D呈现了抗战中不同侧面的历史地位25 毛泽东在1954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毛泽东意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A成为联合执政机构B仍是国家立法机关掌握着立法权C职能已被人大取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