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_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2019183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_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_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_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_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_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_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0_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民版(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服饰:,平民化,旗袍,中山装,军装,2.饮食: (1)中餐:四大菜系。即_、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从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中西 餐并行局面。,鲁菜,3.建筑: (1)传统居室:_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近代建筑: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 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_的新 式住宅。,四合院,完全欧化,4.习俗: (1)影响因素:_、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 及改革开放等。 (2)主要表现。 婚俗:清末民初,青年男女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 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

2、_成为时尚。,辛亥革命,婚姻自主,丧礼:趋于简化,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 其他:民国后开展了_、迫令放足等活动。 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_取代传统的跪 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剪辫易服,点头鞠躬,【名师指津】 1.中国近代社会习俗风尚变革的特点 (1)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既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表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 (2)删繁就简、婚姻自主是婚姻礼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3)平等、民主、文明等是社会习俗发展的主要趋势。,(4)发展不平衡。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而广大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变化慢、小。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规律 (1)由被动接受到

3、主动向西方学习。 (2)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3)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4)变化的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中华民族特色。 3.工业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冲击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推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同时也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二、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 1.交通工具的更新: (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2)自行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 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 (3)轮船:18

4、65年,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 船,1872年创办的_是近代中国最早 的航运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4)城市公共交通。 电车:1906年,_建成了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公共汽车:1924年_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地铁:1969年_开始运营。,天津,上海,北京地铁,(5)火车。 2003年,_投入商业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上海磁悬浮列车,【易错提醒】正确认识铁路在中国的发展 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图示记忆】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

5、的因素,【名师指津】 1.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 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且在客观上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2.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 1866年,_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_ _”正式成立。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_,邮局邮路扩展。,海关,大清邮政,局,中华邮政,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_成立,开创邮政 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电报。 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 国人自办_的开端。 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邮电部,有线电报,(3)电话。 _年电话传

6、入中国。 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五 亿户,居世界_。,1882,第一位,【名师指津】 2.近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近代中国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2)近代中国通讯事业: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三、大众传媒的发展 1.大众报业的发展: (1)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2)国人办报。 1873年,汉口出版_,开创国人办报先例。,昭文新报,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7、创办中外纪闻 强学报_等。 2.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 台_在南京开播。,时务报,中央广播电台,(2)电影。 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 1905年,_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 影片。 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定军山,改革开放后的名作有小花_霸王别 姬等。 (3)电视: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 播。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_。,红高粱,中央电视台,【名师指津】 3.影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影视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比较清晰,能让观

8、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影响人们文化娱乐生活。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设置电视商场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影响人们经济生活。,(3)影视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兴建。 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_正式开通。 2008年底,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超过城镇。,互联网专线,(2)影响。 积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 催生着当代中国_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消极:存在着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沉迷网络等负 面影响。,经济生活,【名师指津

9、】 4.互联网的特点 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史论要旨】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3)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报刊最主要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本课小结】,重难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史料探究】 1.

10、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原因(2014天津文综T13) (节选)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 “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探究】材料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提示: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2.民国时期服饰变迁的特点及原因 1912年民国新服制草案:“国务院现已将民国服制议定, 大别为三:(一)西式礼

11、服,(二)公服,(三)常服。礼服 纯仿美制;公服专以仿西式制用”1912年10月3日, “男女礼服服制”公布第十二条,关于大礼服 及常礼服之用料,如本国有相当之毛织品时,得适用,之。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服制。这些服制除了少数几个还留有一点封建等级主义的遗毒之外,大多数服制都以职业分工作为制定的标准。,【探究】阅读材料,概括民国时期服装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提示:(1)特点:采用西式;要用国产衣料;要打破封建等级制度。(2)原因: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服饰改革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爱国主义精神的驱使。,3.中国近代婚俗和观念的

12、变化 “被称为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在报刊上登载征婚广告,所列三条特征条件包括:文理通顺可以写短文章;大家闺秀,不染自由之气;有服从性质。”“辛亥老人回忆湖南的情况时说:革命后,男女交际自由,结婚自由和男女平权的呼声很高,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要有选择配偶的自由,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能阻止的了。”,【探究】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婚姻有何变化? 提示:(1)民国时期婚姻更加自由。(2)旧有的婚姻观念并没有完全改变。像章太炎的征婚条件中,存在着严重的门第观念,特别是第三条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史论总结】 一、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1.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融。例如:鸦片 战争后

13、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传入,改革开放后中 西文化的交流。 2.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例 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社会政治变革影响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3.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 4.政府政策的影响。民国政府的剪辫易服和迫令放足、新中国初期的意识形态的制约、新时期以来政府倡导文明之风等。,二、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社会习俗演变的特点 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市镇。存在严重不平衡。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 2.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

14、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 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4.从动力看:每一次风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社会示范作用。 5.从程度看:大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只有少量洋货进入部分家庭,但传统习惯仍坚如磐石。,【名家评史】 【观点】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 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 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 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 完美时髦”。

15、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解读】作者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现象以及对出现新现象原因的分析。(1)材料体现了20世纪初人们把剪发辫、易服饰、接受西方生活习俗视为时尚的新现象,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巨变。(2)作者认为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进步人士的提倡、社会心理的认同等因素推动了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重难点二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史料探究】 1.近现代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2014天津文综改编) 材料一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 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探究1】依据材料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1)通信:电话在百姓生活中使用广泛,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2)交通:汽车成为代步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