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30.诗词五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2018220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30.诗词五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30.诗词五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30.诗词五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30.诗词五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30.诗词五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30.诗词五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春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30.诗词五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0诗词五首1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2指导学生背诵积累一些古代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使他们在诵读中陶冶情操,受到启迪。理解五首诗词的内容,领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古老的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二、检查预习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的字词,相互解答。2教师根据学

2、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箸爝火彝虞煜砌麾炙三、导读行路难1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1)李杜诗篇万古传。(赵翼论诗)(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C你对李白的评价。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3、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3教师解题(课件展示,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4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

4、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5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4)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要点如下:(1)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2)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

5、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3)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4)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着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6师生共同深入探究。教师再提出问题(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2)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6、?学生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归纳。要点如下:(1)李白这首诗“浪漫”的诗风表现在:A.巧用历史故事、典故;B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C.跳跃式的结构。(2)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7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感情朗读。学生先自由朗读一遍,然后各小组推举代表朗读,师生评议,引导学生回到开始关于这首诗的读法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体会。四、导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学生个人自主朗读课文,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朗读情况。2学生参与注释,疏通诗意。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解决。3教师集中点拨学生疑而未决的主要问题。(1)题目应该如何理解?(2)从首句中提到的“

7、朝奏”“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鲜明的对比,你能够想象到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3)说说你对第3、4句诗的理解?(4)在朗读时,如何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后,予以归纳。要点如下:(1)这首诗在基本事实上可谓直陈其事,但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却很大,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了诗人的一腔悲愤。(2)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3)第六句“要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

8、与依恋,同时也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4)该诗描写了诗人在贬谪潮州途中的困顿并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感情真挚婉曲,诗风沉郁。4学生齐读全诗。五、导读咏煤炭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对照注解疏通诗意,不懂的地方同桌、小组讨论交流,疑而未决的由老师汇总,全班讨论。2教师汇总学生集中反映出的问题:(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2)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后,归纳。要点如下:(1)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

9、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2)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3学生自由朗读、背诵全诗。六、归纳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三首诗,了解了三位诗人的不同心志和人生情怀,领略了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学会了阅读把握诗词的一般方法,体会了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七、布置作业1课下查找资料,比较阅读李白的将进酒,王之涣的凉州词,于谦的咏石灰,并将名句抄录在读书卡片上

10、。2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预习后两首诗。第二课时一、检测上节课古诗词学习情况,导入新课课件展示: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1)玉盘珍馐值万钱(2)直挂云帆济沧海(3)鼎彝元赖生成力2根据题意,用课文原句填空。(1)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要排除阻力、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远大抱负的名句是_,_。(2)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_,_。教师采用指名或抽签的方法,让学生到讲台上板演或起来回答。转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古词。二、导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1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关于李煜的资料。李煜,我国古代杰出词人,南唐最后一个皇帝。精于书画,妙于音律,文学

11、方面才能尤为突出。他25岁继承王位。15年后,宋师南下,他国破家亡,肉袒出降,被押送至汴京,成为阶下囚。赵匡胤因他曾拒命违抗,守城不降,便封他为违命侯。三年的囚徒生活,可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在此时,他写下不少真挚沉痛,深切而又凄恻动人的词篇,占他一生词作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相见欢等几首词最为人传诵,成为他的代表词作。李煜人宋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义无穷,被称为是“神秀”之作。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宋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都曾受到他的影响。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1)

12、学生初读全词,自由朗读,初步感知。(2)学生依托课文注解,扫除字词障碍。(3)教师投影显示以下内容,检查学生自学情况。A注音:虞()砌()B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只是朱颜改()学生以同桌为单位相互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参考要点如下:A.虞(y)砌(q)。B忍心。多少。红颜,指旧时宫殿的颜色。(4)听录音或教师朗读,学生再次感悟课文。3师生共同研讨,理解全词。(1)学生提出个人不理解的问题,同桌或小组内交流解决。(2)教师将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集中展示如下:A词的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以问天起句,有何作用?B如何理解结尾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的含义?C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对比,请具体指出一例说明。D这首词是李煜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词,可以称之为“绝命词”,具体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要点如下:A词人借对春花秋月的诘问,道出自己悲苦之情,转而向人们发问,回到现实,勾起对往事的回忆。B这两句词的意思是:悲苦感慨之情如滔滔江水冲出峡谷奔向大海,愁思如春水一样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江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两句词把词人感情升腾流动的深度和力度充分表现了出来,可谓是以春水喻愁的名句。C“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与人间“往事”的短暂无常作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幻想与“朱颜改”的现实对比,折射出词人面临国

14、破家亡情景时的痛苦、无奈。D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悲愁情怀以及痛悔亡国、怀念故国的思想感情。4课外延伸拓展。阅读浪淘沙怀旧一词,与课文作比较,自主分析,回答以下问题:浪淘沙怀旧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题:(1)词的上片主要写_,下片主要写_。(2)“罗衾不耐五更寒”中的“寒”指的是五更时分寒气的侵袭,文中有_和_两层含义。(3)末句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和课文中“_”一句意境相似,比喻_,全句意思是说_。(4)“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和课文比,这种心境有什么不同?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小组或同桌讨论,教师点拨。要点如下:(1)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2)身寒和心寒。(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南唐灭亡之速;全句意思是说,过去那种荣华富贵的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了。(4)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课文里全词充满的是对家破国亡的无限痛悔之情。本词则是徘徊在生与死的矛盾选择中,还有一丝希望。三、导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再次感知课文。3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解,理解分析课文,疑难问题同桌交流或小组讨论。4学生将疑难问题提交老师。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后交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